孙正义是马云的贵人,还是马云是孙正义的贵人?

孙正义是马云的贵人,还是马云是孙正义的贵人?

01

昨晚和朋友微微聊天,她说她自从上周参加完了同学会,整个人精神状态都不好。

我问这是什么情况。

她说,整个同学会,大家的焦点都在围着L小姐转,L小姐现在是一家互联网公司CEO,最让她受不了的,只要L小姐一说,大家都认为她是对的。

L小姐说互联网发展,数据最重要,大家纷纷标识数据很重要。

L小姐说互联网最重要的是讲究快,什么运营模式都是虚的。

大家纷纷点头赞同。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 L小姐知道薇薇现在是一名平面设计师,L说现在平面设计师没什么前途,累死累活的,工资还不如管理者的十分之一,劝薇薇改行。薇薇还没反应过来,大家竟然一个竟的说是。

薇薇心里很不舒服,L小姐确实很有能力很漂亮,当上了CEO,可谓是白富美,可大家也不至于这样吧。

02

难道是大家都趋炎附势?从某一方面还真的有点。经济学里有个概念,叫做结果偏见,即我们看到一个人获得了成功,就会立刻认为他过去所有的行为都有道理。

其中,对于成功的结果偏见,被称为晕轮效应

什么是晕轮效应

指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凯利(H. Kelly)


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人们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热恋中的情侣常会出现光环效应。热恋期间,都会觉得双方身上都是优点,即使是缺点也变成了优点了。刚开始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其实只是喜欢上了对方表现出来的某一方面的优点,然后经过晕轮效应的扩大,才使自己觉得对方身上全是优点。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后所形成的直观感觉在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由于它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往往比较深刻。如果第一印象好,就会给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注意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必要的。但初次接触所提供给你的判断材料不仅十分有限,而且往往是比较外在的,往往还具有一定的虚假性。

美女CTO

现在拍广告片的大多数是有名的歌星、影星,因为明星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从而放大产品的推广力度,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产生消费行为。

从晕轮效应的直接效果来看,消费者更重视的第一印象,对于品牌传播而言,一个产品本身的初始定位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他可以瞬间在消费者脑海中形成一个鲜明的印记和随之而来的模糊形象判断以及相关联的演绎推理。

03

成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但不代表成功者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的,因为 “结果偏见”,导致有的人经常自打耳光。

互联网兴起的时候,90后的创业者拿到了风投,有人说,只有90后创业者后生可畏,有激情,敢做敢拼。

遇到互联网寒冬时,90后创办的企业生存艰难,他们又说90后经验不足,你看,这不就失败了吗?还是打工比较实在。

当看到新闻播放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深夜只身一人排队等的士,在食堂和员工一起排队打饭。有人就因此得出结论,你看看华为老总不用专车,多节省,这才是华为成功的原因。

有人就问,那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出门又是保镖、又是专车的,不也成就了世界知名企业吗?对方沉默了。


创业

创业时,百分艰辛,有人说,现在大环境这么差,你还创业,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当你创业成功时,他们对你竖起大拇指,还是你有眼观。

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缺少一定的理性,特别是经验不足时,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完全是由这件事的结果来决定的。

晕轮效应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容易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

对一个人的整体态度,还会连带影响到跟这个人的具体特征有关的事物上。比如“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是晕轮效应弥散的体现。

04

12月6日,孙正义和马云在东京大学对话,当主持人问马云,孙正义作为投资者是不是某种程度扮演了导师角色,孙正义连忙抢答,摇头否认。孙正义称2000年第一次见到马云,5分钟就被他打动,坚信阿里巴巴会成功。他称赞马云关心人类,识人善用,从马云身上学到很多。孙正义是马云的贵人,还是马云是孙正义的贵人?,我们不知道,也没必要知道那么多,他们都是业界的成功人士。


马云

细心的你会发现,那些成功者的经验,根本无法复制,顶多只能借鉴,成功者做的事情并不是都是对的,他们也是在摸索中不断成长。

晕轮效应能成就人,也能欺骗人,正确把握晕轮效应,发挥其积极囱,防止其负面作用,不仅在恋爱还是处理多种关系时,都是很有必要的。掌握好这个效应,有助于我们克服社会知觉中产生的偏见。

失败者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错的,个人觉得失败者分享的经验更值得借鉴,成功人士能给我们的,只是一些建议和参照,最终能否成功,还是得看我们自身的发展情况。

文|洪生鹏 分享职场感悟、软件编程、程序人生和创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