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经常嚷着说无聊,但这对他是件好事

我的孩子经常嚷着说无聊,但这对他是件好事

“我好无聊啊~”

当听到孩子嘴里冒出这句话时,很多父母会义不容辞地采取行动,比如玩亲子游戏、去上才艺培训班、参加体育活动等,力求填满孩子的时间。

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这种设法让孩子处于忙碌状态的下意识反应,是结束孩子无聊状态的最佳办法吗?

换句话说,孩子感到无聊这件事值不值得让父母过分担忧呢?

儿童心理学家劳拉·马克汉姆(Laura Markham)博士认为,当孩子说出“我很无聊”这句话时,实际上他可能需要更多的自由玩耍时间,而不是父母提供的各种各样有组织性的活动。

为什么自由玩乐时间如此重要?

首先,自由玩乐时间让孩子有机会去探索他们的内心和外在世界,而这就是刺激想像力与培养创意的基础。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学会如何与自我交流、与世界沟通,并开始进行想象、发明和创造。

其次,自由玩乐时间会让孩子勇于去探索和追求内心的热情。

如果父母执着于将课程和活动堆满孩子的生活,或者放任他们用电子产品来“充实”无聊的时间,那么孩子们很难学会如何去回应内心热情泛起的涟漪。

驻步研究人行道上的小虫子,在后院堆建一所堡垒,制作一个黏土物,写一首短诗或歌曲,正是这些闲暇时间探索出来的热情让生活变得有趣起来。

只有当我们赋予这些兴趣爱好完全的自由时,才能真正地激发出热情。

此外,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值得关注,那就是让孩子锻炼“自我规划时间”的经验,不然他们很难学习到时间管理技能。

别说是小孩子,想想我们成年人,有时候都还在苦恼如何妥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为什么孩子经常念叨“无聊”?

在没有时间和规则限制的情况下,大多数孩子会在轻微的抱怨之后起身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做。

孩子们在自我掌控的游戏中总是最快乐的,因为放肆地玩就是他们的天性,他们还可以从中锻炼自己的情绪管理,学到一些生活经验。

试着去观察一下那些在户外自由玩耍的孩子们,他们只要聚集在一起,就会自发地玩起某种游戏,比如玩捉迷藏、跑步或跳远比赛、过家家等,根本不需要大人引导或组织。

当孩子找不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并念叨着“我很无聊”时,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课余时间总是被大大小小的课程和活动安排得井然有序,以至于等到他们空闲下来、独自相处时,不太习惯自己提前制定好相关计划,一时间就显得茫然无措。

而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通常是因为他们平时热衷于电子屏幕

通过电子产品或社交媒体与人互动时产生的“大脑多巴胺”奖赏,会让人感到非常愉悦和满足,相比之下,空闲下来后其它尝试便显得索然无味了。

当孩子们说无聊时,父母该如何应对?

首先,停止你正在做的事情,花5分钟时间将注意力完完全全地放在孩子身上。

利用好这次机会好好地沟通,就算只是闲聊,或者依偎着对方,孩子都能从中获得鼓励,重新振作精神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上来。

如果之后孩子还不想离开父母的身边,要视情况是当地延长交流时间。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会发牢骚并无法集中注意力,是因为他们需要更多能够和父母进行深入探讨的时间。

这时候不妨主动提议让他参与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中来,或者暂时休息一下找一件能够共同参与来完成的事情来做。

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爱护之后,接下来就可以考虑“该做什么”这个问题了。

此时,孩子可能对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了一些想法,如果没有,父母要让他明白“如何享受自己的时间”是他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父母会很乐意引导他或集思广益地帮他想出计划,但不是替他做决定。

比如,提前用纸笔列出能够想到的活动或游戏,然后折起来依次放进一个空瓶中。

等到孩子说无聊时,让他从空瓶中抽出三张纸条,从中选择一项来做。

这些活动包括:

·放点音乐来听,可以随之跳舞

·关于你爱的家人,写下10件你对他们印象深刻的事情

·参演话剧

·从云朵中寻找自己知道的形状或物体

·试试能够运(篮)球多少次

·画一幅画

·洗一次车

·进行寻宝游戏

·户外骑自行车

·用纸板箱做一次手工

·尝试用脚作画

·阅读一本经典短篇小说

·玩纸牌游戏

·学习做一个菜

·练习摄影

尽量减少用电视节目或电子产品来打发孩子的无所事事,这样做只是为他们的无聊提供了一种临时解决方案,其隐患也会一直存在着。

已有相关研究证实,经常使用电子产品的孩子,会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感到无聊。

即使戒了“屏幕瘾”,他们可能还需要花上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进行自我调节,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来做。

没有孩子不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只是还没发现这世界有这么多有趣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

也许,适当地“虚度光阴”之后,慢慢地去探索世界的色彩斑斓,内心里的疑问和困惑都会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