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北京重修天安门,工人揭开琉璃瓦后大叫:快点请求支援

1969年,北京重修天安门,工人揭开琉璃瓦后大叫:快点请求支援

导读:根据《明史》记载,明成祖朱棣靖难成功之后,虽然在南京登基称帝,但他一直想将国都迁回做燕王时的封地,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从永乐四年(1406)开始,朱棣就派大臣和工匠在北京扩建城池和宫殿,准备将来迁都之用,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城和紫禁城才全部竣工,前后耗时14年。

根据史料显示,天安门就是在此时修建而成的,只不过在明朝时期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承天门。据说这个名字是朱棣亲自取的,有“承天启运、受命于天”的意思,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朱棣是在告诉世人:他是真命天子,做皇帝是天意。

清朝建立之后,虽然仍以北京城为都城,紫禁城为皇宫,但里面很多建筑和宫殿的名字并没有延续明朝,而是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比如紫禁城的三大殿,在明朝时分别叫: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清朝则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据史料记载,位于紫禁城外的承天门,在明末清朝的战火中损毁,到了顺治八年,皇帝下旨重修此门。城门修好之后,顺治皇帝亲临现场查看,大臣请皇上赐名,顺治思考良久后起名“天安门”。他解释说,清朝取代明朝,是上天的意思,现在天下太平,朕要励精图治,安邦定国,所以取名“天安门”。

从清朝末年,英法联军第一次攻占紫禁城开始,直到新中国成立,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天安门遭受了数次战火的摧残,残破不堪,虽然新中国成立后进行过几次小规模的维修,但只是表面的粉刷并没有对建筑整体进行重修。

就这样又过了二十年,到了1969年,河北邢台发生了大地震,虽然北京距此有数百里之遥,但仍然震感强烈,包括天安门在内的很多古建筑受损严重。眼见天安门已经摇摇欲坠,在得到上级领导同意后,相关部门决定对天安门以及城楼进行大规模维修。

当年的《人民日报》特意报道了此事,并且记载了当时发生的一件大事。当时一位负责维修城楼顶部琉璃瓦的工人,在揭掉旧瓦时发现,有一块瓦片与其它瓦片都不一样,显得很是古怪。当他上前揭开瓦片后,赫然发现下面竟然埋着一个小木盒子,看上去非常精美,绝非寻常之物。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工人丝毫不敢怠慢,立刻向下面的领导大喊:我这里有异常发现,快点叫人上来支援。现场负责人听说之后,上去查看后认为应该是珍贵的文物,于是就报告了文物部门。

文物专家赶到后,经过仔细查看,确定琉璃瓦下埋着的是一个金丝楠木盒,非常珍贵。打开盒子后,专家发现里面放着黄豆、高粱、黑豆、谷子和玉米五谷,除此之外还有一块珍贵的红宝石和少量的朱砂。这个盒子是谁藏在城楼顶上的?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历史专家解释说,在明清时期,皇帝在祭天之时,都要用到五谷,称为“五彩粮”,从楠木盒以及里面的“五彩粮”来看,应该是某位皇帝在祭天之后,将它们埋在了天安门城楼之上,有敬奉上天之意。

专家表示,紫禁城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宫长达600年,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我们没有发现的秘密和无法解释的谜团。你知道哪些关于紫禁城的故事和谜团吗?

参考文献:《明史》、《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