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换标换人后潍柴汽车推出U70 谭旭光“中年再出发”

继换标换人后潍柴汽车推出U70 谭旭光“中年再出发”

时隔6年后,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带领旗下乘用车品牌选择以全新品牌VGV和一款中型SUV车型U70“重新出发”。

与第一次潍柴英致的运作不同,人称“谭大胆”的谭旭光果断舍弃了“英致”品牌,将其乘用车品牌直接冠名“潍柴汽车”,大有破釜沉舟之势。根据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结果,潍柴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潍柴动力(000338.SZ)品牌价值高达304.12亿元。拉上整个集团在赌,这背后可见谭旭光及潍柴集团对“商转乘”战略的坚持。

不过,必须承认的是,时移世变后的汽车市场已不如当年。汽车市场已从2013年的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车企之间也从市场竞争变为生死较量。潍柴汽车一位地区经理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除了不再使用潍柴英致品牌,英致旗下多款车型也已经停产,并无国六车型推出。

而对于潍柴汽车“另起炉灶”的选择,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担忧。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行业极速起飞的时候,你可能还有点机会,现在行业进入萎缩阶段,正在进行末位淘汰,很多车企都被挤出去了,几乎没有机会了。”

重打鼓,另开张

基于对市场环境的考虑,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潍柴汽车不该“冒进”。

时隔6年,潍柴集团乘用车品牌再次站在了聚光灯下。日前,潍柴汽车在西安发布全新品牌VGV暨VGV品牌首款车型潍柴U70。据悉,潍柴U70共推出三款手动挡和三款自动挡共计六款车型,价格区间6.99万~11.09万元,是一款中型SUV。

不同于一般的新品发布,潍柴U70是潍柴英致更名为潍柴汽车后推出的首款车型。今年,潍柴集团重塑旗下乘用车品牌,改名为潍柴汽车。5月份,潍柴汽车进行了新团队的组建。

更新品牌的同时,记者获悉,潍柴汽车放弃了潍柴英致旗下产品。潍柴汽车官方客服告诉记者,潍柴英致旗下车型潍柴G3、G5、727、737没有国六车型在售。而上述地区经理确认了这一消息,“潍柴英致旗下车型停产了。”此外,记者从上述地区经理获悉,潍柴汽车2020年的最低销量目标是3万辆。

仅一款产品在售,如何撑起整个品牌? 上述经理告诉记者,“今年只有潍柴U70一款产品,明年二季度之前发布一款SUV,下半年发布一款皮卡。明年至少两款产品。之后的精力会转到皮卡上,皮卡现在竞争比较少,潍柴在这方面有优势,我们有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车桥。”

不过,理想是很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今时不同于往昔,整个汽车行业已从“增量博弈”进入到“存量博弈”时代。2013年潍柴汽车涉足乘用车市场时正值黄金期,但从2018年开始,汽车市场正展开残酷的末尾淘汰。

基于对市场环境的考虑,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潍柴汽车不该“冒进”。钟师分析称,“这个行业极速起飞的时候,你可能还有点机会,现在行业进入萎缩阶段,正在进行末位淘汰,很多车企都被挤出去了,几乎没有机会了。”

除了下行的市场环境,潍柴汽车还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潍柴汽车在产品招商手册中指出,“U70瞄准中型5~7座SUV红海中的蓝海市场,主要竞争对手为哈弗H6、长安CS75、风光580、捷途X70”。但与竞争对手相比,无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产品力,初出茅庐的潍柴U70都不具备优势。不过值得肯定的是,潍柴U70与潍柴英致旗下车型相比,性能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就为何放弃原有品牌“英致”,及潍柴汽车和潍柴U70“重新出道”的原因? 记者采访了潍柴动力以及潍柴汽车方面,截至发稿日没有收到回复。

难舍的乘用车情结

回顾这10年,英致品牌没能完成为潍柴集团创造“第二个辉煌”的夙愿,反而落到了边缘品牌的境地。

完整算起来,潍柴集团布局轻型车和乘用车业务板块已有10年时间。

天眼查显示,2009年,谭旭光率领潍柴集团通过收购重庆嘉陵川江汽车制造公司(以下简称“嘉川汽车”)80%股份,获得了除7字头以外的所有轻型车的生产资质,即皮卡、MPV、SUV。2012年,潍柴集团完成对嘉川汽车的全资收购,并将其更名为潍柴(重庆)汽车有限公司。

2013年潍柴集团推出首个乘用车品牌“英致”。时隔一年后,潍柴英致以一款SUV车型英致G3“打入”乘用车市场。彼时正值SUV市场黄金时期,潍柴英致被寄予厚望,只要有关潍柴英致的消息,就备受行业关注

随后几年,尽管推出新款SUV英致G5,以及英致727、英致737两款MPV车型,但并未在市场引起太大反应。直到2018年,潍柴英致曝出经销商维权事件。行业开始更多审视这家挂着“潍柴”头衔,身处重庆的企业。

回顾这10年,英致品牌没能完成为潍柴集团创造“第二个辉煌”的夙愿,反而落到了边缘品牌的境地。如果基于现实处境,潍柴集团应该“识时务”放弃乘用车品牌,但谭旭光和潍柴集团却出乎意料的以更新品牌和产品的方式重启“乘用车”业务,这背后有怎样的考虑?

对于记者的提问,潍柴汽车方面并未做出回应,不过上述大区经理道出了潍柴集团的心声,“我们商用车做的很成功,就缺轻型车和乘用车板块。”

在商用车领域,潍柴集团可谓是“功成名就”。潍柴汽车的招商手册中如此写到,“自1998年以来,潍柴(集团)创造了连续十多年高速增长的业绩,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4022.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5%;利润788.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7%。”

确实,这家创建于1946年,以重型商用车发动机起家的集团公司在谭旭光的带领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绩高峰:重型发动机销量全球第一、重型变速器全球销量第一、火花塞销量全球第一、重型卡车中国第一梯队等。

但作为潍柴集团掌门人,谭旭光难免会考虑:商用车还有多大的增长空间,蓝海市场是否终将变成红海? 实际上,谭旭光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此前,我们一向是在顺境中成长,营业收入、净利润都是翻倍增加。我也一向担忧,假定有一天情势急转直下,我们靠甚么取胜? 此刻看来,担忧正在变成实际”。正是基于对市场的判断,潍柴集团决定进军乘用车市场。

不过,与谭旭光考虑不同,钟师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更应该守业,他表示,“作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本业做大做强就可以了。跨界的事不宜做,做汽车投入的钱远比做零部件投入的钱多得多。很多企业商用车做的很好,但一做乘用车,就很失败,跨界成功的先例并不多。”

他进一步分析称,“潍柴集团做主业做到全国前列,大家都比较赞赏,但把全产业链都拿下是很忌讳的,做整车和做发动机、变速器、车桥不一样。没有经验,没有品牌效应,进入到这个领域,不过是白纸一张,产业风险很大。”

“孰对孰错”,对于未来,潍柴汽车究竟会交出怎样的答卷,尚需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