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卫星监控中国30年:上海市长江口变化前所未有!

美国卫星监控中国30年:上海市长江口变化前所未有!

研究过去40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地理学家倾向于用一个词总结变化的步伐:前所未有。位于长江口的上海则是我国40年城市的缩影。美国宇航局(NASA)建立了一个名为“images of change”的网站,来记录地球景观的变迁,在这当中,就收录了长江口的上海在1984-2016年的巨大改变。

上海的人口在从1982年的1200万增加到2016年的2400万。卫星图像中可以明显看到的是,该城市的面积明显扩大了。上海市面积从1984年的308平方公里增加到2014年的1302平方公里。而对应的,森林、农田和绿地的面积减少。也许没有一个城市比上海更能体现这一趋势,因为这种变化仅仅是在30多年内飞速完成的,在2016年,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都市区之一。

四十多年来,NASA的卫星一直在收集上海的陆地图像。并展示了该城市在30年间2016年之间不断增长的足迹。发达的城市地区呈灰白色,农田和森林是绿色,而水是黄色和棕褐色。

在1984年,城市核心集中在黄浦江西岸。此后上海市区向四面八方扩展,新建住宅、工厂、购物区、停车场和道路代替了农田。浦东原本是黄浦江以西的一个农村地区,而现在这里已经是高楼林立,人口超过500万。NASA指出,在2000年至2004年间,上海新增243平方公里的城市面积,这是它扩张得最迅速的时间。

NASA在卫星地图中以最西边的虹桥机场作为参考点,1984年,它在城市最西边的郊区,周围是淡绿色的农田。到2016年,城市已完全包围了机场,可见上海市扩张之迅速。

虽然上海的故事主要是城市化,但这些图像中,NASA也指出了一个特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并未忘记绿化。例如,2009年的卫星图像中,一个奇特的绿色五角形展现出来,这是城市规划者建立起来的绿道。绿道是围绕主要公路建成的公园和森林地带网络的一部分。

正如近几十年来上海迅速扩张一样,长三角地区的城镇也同样如此。 2015年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2000年至2010年间,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和其他几个城市)的城市面积为7734平方公里,相当于88个曼哈顿区。在此期间,该地区的人口增加了2100万人。而在当中,上海的扩张速度确实让人惊叹。它向外扩散的飞速的物理足迹使得它的总体人口密度从2000年的每平方公里8700人下降到2010年的6900人。

1984年的长三角地区

2016年的长三角地区

快速的发展速度也改变了上海的自然生态系统。从2000年到2010年,该地区的湿地每年以1.2%的速度下降。海平面上升,侵蚀,疏浚以及蓄水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造成湿地丧失。但在上海,另一种变化却相当独特——上海的土地实际上是在增加的。这种变化不是靠边界的改变,而是自然的延展,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凭借着三角洲的特点,它的最东端还在向东扩张。在过去30多年中,上海东边已经产生了新的岛屿,沿着鼻形半岛也出现了新土地,并建起了滴水湖公园。

当然,在上海也存在另一个问题——当人们用混凝土取代森林和农田时,变相提高了城市的温度,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人员表明,1984年至2014年期间,上海部分地区的气温增加了81%,城a市规划者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上海的绿化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热岛效应的增长,但是,在这些年,不仅在上海的市区看一场雪变得艰难,而且夏季可能要面临更严酷的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