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 足 西 北 一

寻 足 西 北 一


2019年5月15日我们又开始了半个月的西北之旅。去年东北之行,写了几篇《一路北去》的文章,发在朋友圈里,有几声叫好。发到正扬网上,给打上了“精华”的红戳。旅游回来后,很多朋友催着我写西北见闻,有的干脆向我喊话:“老哥,你快写,都等急了!”可是,他们越是催促,我越是没辙,回来半个月了,脑子里一团浆糊,无法沉淀,无法清亮。朋友,很对不起,即便写了,恐怕也会使你失望。

这次西北之旅共游历了9个省和自治区,重点在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主要看了草原、沙漠、戈壁、石窟、青海湖、欣赏了七彩丹霞、踏寻了红色足迹。要我写见闻,要我谈感想,我就依着葫芦来画瓢,说说真话。总的印象:大西北不如大东北,和江南更是没有可比性。如实说吧,大西北它是祖国一块不可分割的土地。是一片辽阔、荒凉、贫瘠的土地。因为我不是第一次来这里,褪去了很多的惊奇与欣喜,更多的便是思考与探究。

看沙漠,到了鸣沙山,到了腾格里沙漠。在鸣沙山骑着骆驼在沙漠里行走,穿着防沙鞋在沙漠里徜徉,从高高在沙山上往下滑落,很刺激,也很快乐,因为那是在玩沙。有时突发奇想,如若不是玩,要你长时间做其中某一件事,你的感觉会是如何呢。有人会说,你这人就喜欢奇思怪想,玩就是玩,做事就是做事呗。思维混乱,偷换概念,毛病!如实说吧,我不喜欢沙漠,而且害怕沙漠,可以说谈“沙”色变。小时候看过电影《沙漠追匪记》。关注过我国著名科学家彭佳木在罗布泊沙漠神秘失踪的消息。看过西方沙漠绝地求生的电视。看过科教片沙尘暴遮天蔽日的肆虐汹涌。还知道沙漠有70多度的高温和严重的缺水。特别是亲眼目睹了鸣沙山高高的沙山抵着敦煌的楼房,顷刻就要吞噬这个城市的情境,便对沙漠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

腾格里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它南越长城,东抵贺兰山,西至雅布赖山,面积约4万多平方千米,是30多个临澧县大。沙漠海拔1400米左右。 导游说:“在腾格里深处有很多湖泊,远远望去,湖边堆堆盐囱恰似冰雪,湖面泛着银光,犹如沙海冰川。面积30公顷的沙漠高原湖,湖水清冽,碧波荡漾,湖里不但有鲤鱼,湖上还有野鸭、天鹅等30多种鸟类。沙漠和草原相连,最著名的是通湖草原,那里原为一沙漠深处的内陆湖,平坦如坻,如今,蓝天白云,草场片片,牛羊成群,骆驼游荡。”导游介绍得很美很美。

然而,当你在瑟瑟的寒风之中,站在通湖草原和腾格里沙漠的边缘,你所目击的情景绝对与导游之说大相径庭。草原广袤荒凉,沙漠神秘莫测。站在那里,不知怎的心里直发怵,两腿直打哆嗦。说也奇怪,好好的一群人,到了沙漠就碰了鬼,一行24人,到那里就有20个人患了感冒。晦气!

凄风羸体,昏昏难眠。睡在沙漠,自然想着沙漠。白天看见到了骆驼,睡在床上自然想着骆驼。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沙漠之舟”。很多歌曲赞美草原的夜无限美好,而草原搭上了沙漠的夜怎么就变成了风在吼,鬼在叫,惶惶不可入睡了呢。这夜,我想得很多,朦胧之中仿佛听到了驼铃的声音,那声音超久超远,是哪个王朝的商队?驼铃“叮——咚”,听那声音,便知道他们行走得缓慢、艰难,而且疲惫不堪。难道他们不知道沙漠的凶险,既然知道,他们为什么还要趋之若鹜、蜗牛般踯躅而行踏趟这片死亡之地?

都知道我们和西域的交往历史久远,西汉之前与西域贸易多有神话色彩,西汉年间便有了史料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通道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而且这条“丝绸之路”还有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在这三条路上活回来的人不少,死去的人也不少。我深深地思考,为什么我们中原民族喜欢明知山有虎却偏往虎山行呢,我不能在飞蛾扑火这里寻找答案,只能从凤凰涅槃中寻求真谛。望着茫茫沙漠,我不由感慨万千。如今,这些古道虽然经过无数次的风沙掩埋已无踪迹,但是,那些埋在沙漠底下的白骨仍然在诉说着什么。我似乎听懂了他们的诉说,算是找到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几千年的真正原因,由衷地感叹华夏民族的智慧、坚强与勇敢。

写过草原和沙漠,还没来得及写戈壁滩。其实大西北的辽阔主要是由草原、沙漠和戈壁滩构成的。列车在祁连山下河西走廊行驶,常常是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看不到一户人家。我沉思,这广袤辽阔的戈壁滩是怎样形成的呢。导游告诉我,洪水爆发,特别是山区洪水爆发时,由于出山洪水能量的逐渐减弱,在洪水冲击地区形成如下地貌特征:大块的岩石堆积在离山体最近的山口,岩石向山外依次变小,随后出现的就是拳头大小到指头大小的岩石。由于长年累月日晒和雨淋以及大风的剥蚀,棱角逐渐磨圆,变成了我们所说的石头,学名叫砾石。这样,戈壁滩也就形成了。戈壁一词源于蒙古语,意思是“难生草木的土地。” 由于缺水,戈壁滩上植物稀少,只稀稀疏疏生长着红柳、胡杨、等耐旱植物。

戈壁滩的石头一眼看去呈赭褐色,像血染过后被水煮过一样,虽然鲜红已经褪去,但血迹仍在石上。古战场多在戈壁滩上,后人们叫它血染的戈壁滩。列车飞快奔驰,带着我迅速进入时光隧道。纵观中国历史,各个朝代,南方似乎平安无事,而北方战事不断。有史可查,从秦始皇开始就对北方民族的骚扰、进犯伤透脑筋,便修筑万里长城。汉朝民族英雄卫青和他的的外甥霍去病抗击匈奴以身报国,传为佳话。唐朝边塞诗人将战事写得淋漓致尽,堪称历史一绝。宋朝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英勇抗金家喻户晓。烽火不断,仇孽连绵。究其原因,游牧民族主要生活在中亚、蒙古和东欧草原,这些游牧民族的经济系统简单脆弱,主要以畜牧业为经济支柱。但是畜牧业高度依赖天气条件。当气候正常时,游牧民族可以维持畜牧和人口的平衡发展,但是,当出现干旱等异常气候时,由于草料的短缺,直接导致了人口食物的减少。那么,袭掠周边的农业民族,似乎成了游牧部落唯一的求生方式,而农业民族便对其袭掠进行强烈抵抗。所以,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冲突横贯华夏两千余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世界上绵延时间最长的民族冲突

列车隆隆轰鸣,仿佛铁马冰河,战鼓雷鸣,剑戟铿锵,杀声震天。窗外石滩飞快的掠过,如同胶片再现着古战场的一幕一幕。“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红旗冻得不翻舞,鼓寒敲不出声音。多么恶劣的战场自然环境。“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战士视死如归,征战沙场的乐天情怀。“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多少铁血男儿为国献躯,多少深闺哀妇的血泪仇恨。“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荡气回肠,那种马啸西风的壮烈,那种壮怀激烈的愤慨,足见英雄对敌恨之切切,对国爱之拳拳。先烈们同仇敌忾,家国情怀,薪火相传,忠义千古。为我们竖起了一座又一座高高的标碑,这些历史财富,为我们代代受用。

想到这里,我对大西北贫瘠、荒凉的印象顿然消失,一种亲切的感觉深深地蕴藏在了我的生命里,心中无法不对这片英雄的土地产生深深的敬意,就连那些知名和不知名的植物,都让我从心底真诚地生出喜爱与崇敬。我喜爱它们坚韧顽强的生命,崇敬它们不卑不屈的精神。它们极少获取,没有企求,只是静静地生长,默默地枯萎,以倔强的姿势见证着历史,以旷世之美、深邃之美感染着人们,以挺拔的造型留下永恒的美丽。

大西北,你独特的地理位置,曾经让无数人觊觎染指,毋庸置疑,你是一块灾难深重的土地,你是一块惨烈悲壮的土地,历史曾留给你无数次残缺,你的身上伤痕累累,今天才重归完整。因为你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纪,你是共和国一块圣神的土地,从此不会让你再受创伤,分崩离析。(作者:徐 达 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