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发布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 中国黑科技上榜

MIT发布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 中国黑科技上榜

猎云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揭晓了 2018 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的端对端神经网络机器翻译(NMT,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近年来大幅度提高了机器翻译的质量和水平,是深度学习算法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大的突破和成果之一,NMT 技术的进步也进一步触发相关服务和硬件的创新。

BrainCo 及 BrainRobotics 创始人兼 CEO 韩璧丞:Google 发布的这款 pixel buds 是其对于智能耳机领域的第一次的尝试,然而小硬件背后却是大心思。仅通过这一款硬件,Google 就攒起自家过半的当家 AI 技术-知识图谱、自然语音处理、翻译、语音识别,以家居+车载+便携的全场景语音接口,撬动智能家居,智能出行等生态系统,这次打造耳机便携 AI 接口的野心不可谓不大。

材料的量子飞跃

入选理由:研究者们最近开始使用量子计算机对简单分子进行建模,而这仅仅是开始

技术突破:IBM 采用 7 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对小分子的电子结构成功地进行彷真计算

重大意义:借助该技术,科学家能了解分子的各个方面信息并以此开发出更有效的药物以及更高效生成或传输能源的新材料

主要研究者:IBM、Google、哈佛大学 Alán Aspuru-Guzik 教授、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

成熟期:5 到 10 年

新型量子计算机功能强大,不过它的发展道路上依然笼罩着一层迷雾:量子计算机有着当今计算机无法比拟的计算力,但是我们至今尚未弄清楚这种能力能被用来做什么。一个前景无限的应用方向正在向量子计算机招手:精确分子设计。

多少年来,化学家都梦想着能设计出新型蛋白质,用于研制更有疗效的药物,或是设计出新型高效电池中的电解质、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液态燃料的神奇化合物以及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然而,这些技术中的材料分子都难以在计算机上建模和彷真,遑论设计和合成了。即使彷真一个简单分子的电子形态这样的任务,都会复杂到让现有的计算机败下阵来。不过,这对于量子计算机而言就是小菜一碟了。

相比传统计算机那样采用“1”或“0”的数字比特(Digital Bits)作为计算和存储单元,量子计算机采用量子系统的量子比特(Qubits)作为运算单元。最近,IBM 的研究者应用 7 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机针对一个三原子分子进行了彷真实验。

如今,科学家正在打造具有更多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量子算法也在提升,我们更感兴趣的大分子精确彷真计算也将成为可能。

实际上,中国在量子计算方面也有相当明显的成长,虽然目前的技术层次还无法与前面几家大企业相提并论,但是在产业、学术界,以及政府的通力合作之下,也正一步步追赶上领先者的脚步。

2017 年 5 月,中国科学院宣布由中科大、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核算实验室、浙江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单位或公司联合研製的光量子电脑正式诞生。另外,同年 10 月 11 日,由中科院与阿里云合作发佈量子计算云平台,量子计算的商业化已经近在咫尺,速度毫不逊色于欧美的脚步。

然而,量子计算还有不少需要突破的地方,首先,量子计算的精度相当低,虽然用在深度学习等精度需求不高的计算上相当合适,但要处理传统计算机的通用计算工作,可能就力有未逮了。其次,量子计算这种高度并行的计算环境需要框架的适配,以及编译器的针对性优化,这种开发逻辑与现有的计算架构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