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妙生活”停摆 生鲜电商发展获将进入快速洗牌期

生鲜电商“妙生活”停摆 生鲜电商发展获将进入快速洗牌期

长江商报讯(记者陈妮希),“永远别低估生鲜的烧钱速度”,成了这个行业的一句箴言。生鲜电商平台呆萝卜总部遭供应商围堵,其杭州中心已正式关闭没过多久,近日,上海一家社区生鲜电商“妙生活”也悄然关掉所有门店退场。

近年来社区零售和生鲜市场依托强大的资本力量,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迅速扩张。但与此同时经营问题接踵而来,市场火爆一时,如今面临优胜劣汰。业内分析认为,生鲜电商发展获将进入快速洗牌期。

采购价比个体户直接拿价都高

生鲜电商这几年一直被看作站在风口上。据网经社“电数宝”监测数据显示,生鲜电商行业融资事件频繁,融资事件最高峰出现在2015年,达到67次,同比增长68%。在之后两年出现短暂的回落后,2018年融资事件达到28次,同比增长115.38%。由此,也可以看出资本对于这个市场念念不舍之情。

妙生活也是受到资本青睐的一家生鲜电商。据网经社了解,妙生活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主打水果等生鲜的电商O2O平台,通过线上预订、线下实体店等方式推广生鲜销售,隶属于上海妙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网经社“电融宝”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妙生活获得了来自钟鼎创投的500万美元A轮融资。此后,2018年获得了今日资本的2亿元B轮融资。

生鲜电商在资本的加持下,妙生活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门店从50平方米扩大到100平方米,品类从以水果为主扩展到全品类生鲜,包括水果、蔬菜、鲜肉、水产、牛奶、调味品等,SKU达到了800-1000个。

从先做水果,又增加了蔬菜、肉、零食,到后期又开始做水产。但是水产对专业性的要求更强,刚开始门店的一线员工对水产完全没有概念,都是临时培训、现学现卖,这就导致门店的水产活鲜死亡现象比较严重,损耗加大。

此外,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作为生鲜电商的探索者,妙生活为了尽快从行业中脱颖而出,选择了自建物流体系。这一点大量消耗了企业现金流,作为电商巨头京东自建物流都难以盈利,唯品会也在近日关闭运营多年的品骏物流,可见这条路并不好走。

此外,在采购价格层面,门店去仓库拿货的价格甚至比个体户直接去供应链采购的价格都要高,虽然中间涉及加工厂抽成的成本,但是该价格对比来看,并不合理。这就导致毛利率低,租金较低的门店仅能维持收支平衡,租金高的门店亏损是必然。

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则是采购的市场预估。公司根据市场预估提前进行生鲜采购,而后门店店长提交申请订单,但是每次实际送到店的货量却是其申请的两倍甚至是三倍,导致损耗过高,资金链一度出现问题。

行业已迎来新一轮的洗牌期

资金链接近断裂的妙生活,妙生活启动了"合伙人制度",即在妙生活工作半年以上的员工,熟悉了妙生活的模式和门店的经营状况后,可以考虑是否要投资。门店由公司控股,统一提供商品供给和物流体系,店长拥有经营权和分红权。

而对于这个合伙人的加盟情况,效果并不明显。四年间,妙生活先后开启了舍弃前置仓模式,自建物流团队,主攻社区店,将门店迭代增加面积,从而向全品类扩张,开放合伙人加盟制度等一系列的自救方式,但结局好像早已注定,妙生活最终停止运营。

从8月份,陆续出现关店的情况。期间,曾有消息透露,妙生活曾计划卖身,但最终难以找到接盘侠,才导致今年这样的局面。

根据一位妙生活的前员工表示,妙生活关店结清了员工的薪资以及货款,此前“合伙人制度”加盟时所缴的20万元也给予了退还。

生鲜电商市场这么大,为何做起来这么难?一位互联网观察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生鲜烧钱的速度远超想要,无论是物流成本、建仓成本还是耗损成本,都是行业目前面临的‘痛点’,短时间内很难去解决。”

根据Mob研究院的数据,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突破2500亿元,这么大的市场中,尽管入局者的模式从最初的垂直电商,一路迭代至到家模式、到店模式、社区团购、菜店代运营,但至今未能跑出一家独大的品牌。这个行业从来不缺热钱,同样不缺的还有亏损,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曾有过统计,在生鲜电商行业,“1%实现盈利,88%亏损,7%巨额亏损。”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生鲜电商不断“烧钱”的模式难以为继,而在互联网巨头持续布局的推动下,行业已迎来新一轮的洗牌期;随着竞争的不断升级,行业“马太效应”也将越发明显,对中小平台而言,夯实供应链能力是突围关键。

来源: 长江商报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