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明星股旷视科技静待春天

AI明星股旷视科技静待春天

顶着“AI明星股”的光环,旷视科技从被传出要登陆资本市场以来就吸引着巨大关注。然而,距离旷视科技披露招股书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旷视科技IPO的具体进展开始变得不那么明朗。甚至在11月22日,有传言称旷视科技或未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不过,后来被证实只是需要补充上市需要的一些资料,在正常流程范围内。


可以看到,今年港股IPO延期成为了新常态,特别是诸多明星公司更是会自己调整上市节奏。

百威英博今年7月份暂停了港股IPO,9月份再次重启,上市当天市值超过3700亿港元最终取得圆满。阿里回归港股原定于8月底提交招股书,最终推迟到了11月底,成为2019年全球新股集资王。


在港股新形式下,对于公司自身实力的考量变得关键起来。据相关人士透露,旷视基本完成所有流程,拿到船票,会选择合适的时间稳妥上市,业界估计会在2020年完成。


市场依然看重好公司


从全年IPO数量来看,截至12月11日,港交所已发超过140个IPO,募资额在2400亿港元左右。相较于体量巨大的美股以及A股,港股今年的募资额显得有些“激进”,特别是几大募资王吸走了过多资金。这考验着拟IPO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能力,如何选择合适的时机迅速出击。

在外界看来,年中几大港股募资巨头均希望得到更多的市场估值,而当时的投资环境不允许IPO公司所期望的发行价,最终拟IPO公司通过主动“搁置”,来观察市场成为了主要选择。

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被称为“中国人工智能独角兽”。在今年5月份宣布的上一轮融资中,该公司估值飙升至40多亿美元。目前旷视科技合作的三家投行分别为花旗集团、高盛和摩根大通,均是全球一流的投行。

AI龙头股的特殊性,让旷视科技承受着更多目光,也让旷视科技成为资本市场对于AI企业的试金石。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对于好公司从来不会吝啬,港股更灵活的市场性决定了好公司终将会得到更多青睐。

“好饭不怕晚”,从目前情况来看,市场需要给AI龙头股多一些时间和耐心,旷视科技也在等待合适的时机。从节奏上来看,如果旷视科技选择2020年成为新的上市窗口,或许是出于稳妥起见,希望稳扎稳打,亦或者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募集资金来壮大业务。


考验企业持续造血能力


7年时间旷视科技融资9轮,吸金超过74.6亿元人民币。从旷视科技各轮融资的火热来看,也可以看出投资机构近几年对于AI公司的极力追逐。前期的人工智能创业潮发展至今,到了检验整体实力的节点。除技术能力之外,各家商业模式落地情况如何成为外界尤为关注的焦点。

从数据上来看,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旷视营收分别为6780万、3.132亿和14.269亿,复合增长率达到358.8%,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AI商业化变现能力强劲。2018年旷视科技实现了整体盈利净利润为3220万元,2019年上半年旷视科技净利润为3270万元,超过了去年全年。而随着上市战线的拉长,旷视或许就要在一个更完整的经营周期内去证明自己了,这无疑体现其对于2019下半年乃至今后的“增长自信”。

作为一家AI视觉公司,旷视科技在云端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市场逾60%的份额。2018年在中国制造生产的配备身份验证功能的安卓智能手机中,超过70%使用了旷视科技提供的基于人脸识别的设备解锁解决方案,小米、OPPO、vivo等均是其重要客户。

实际上,旷视科技早已经把AI视觉能力落地到了商业价值更为广阔的物联网领域。发展至今,旷视科技最主要的业务已经转移到向城市提供物联网解决方案,占总收入的73%。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城市、楼宇、厂区等的安全方案,毛利率60%,上半年营收6.9亿元,同比增长273.7%。从个人、城市再到重点押注的供应链AI解决方案,旷视科技的AI生意护城河与新方向清晰,未来各级增长引擎强劲。

业务模式清晰的背后,是旷视科技在研发方面持续加持的结果。2011年旷视科技创立时创始团队平均年龄24岁,而他们均来自于赫赫有名的“清华姚班”。研发一直是旷视科技最主要开支项,2016年到2018年,旷视科技的研发开支分别为7816.5万、2.05亿和6.13亿,复合增长率约300%。对于核心技术的重视,让旷视成功招募了大量的一流年轻计算机科学人才,目前旷视科技拥有超过1400多名研发人员,占到整体员工的61%。

登陆港股,意味着投资者更加在意公司未来的成长性,股市一直是一门投资未来的生意。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以及商业模式的清晰,一直是企业源源不断前进的动力所在,可以看到,旷视科技在这两方面均有良好的布局。

如果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旷视科技扩张的速度无疑将加快,实力再上新台阶。

(本文不作为投资建议,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