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太湖第一名胜,格外幽静雅致,难怪古人把这视为“桃花源”

冬日的太湖第一名胜,格外幽静雅致,难怪古人把这视为“桃花源”

江南的旅游胜地格外的多,尤其是太湖,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不仅如此,以太湖为中心的太湖平原也是我国典型的江南水乡聚居地,有着独具特色的水乡风韵,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对于太湖,我一直以来都有着一股情愫,那烟波浩渺的太湖水,含蓄而内敛,当一艘白帆徜徉在湖面时,更是有着一股灵动的美,就好似人间仙境。

如果去太湖旅游观光,无锡鼋头渚是必去之地,鼋头渚是太湖风景的精华所在,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鼋头渚所处位置是欣赏太湖水的绝佳地点,向右望,有着杭州西湖的秀美景色,左回首,又有如厦门这样的滨海城市的波澜不惊,这般景色在众多湖泊中是少见的。

当然,春天的鼋头渚大家所认为的最美的时候,毕竟有漫天飞舞的樱花的加持,赋予了鼋头渚诸多浪漫的气息,殊不知秋冬季节的鼋头渚也是别有一番景致。其实,早在明代之前,鼋头渚就已是众人所向往“桃花源”,最兴盛的时候是在20世纪初,达官贵人、社会名流纷纷在此修建私家别院。

从犊山大门进入景区后,径直来到了“太湖绝佳处”牌坊处,这座牌坊最初为横云山庄的门楼,建于1931年,后在1975年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诗句更名为“太湖绝佳处”,其牌坊门额之上的字出自郭沫若先生手迹,整座牌坊飞檐翘角、粉墙黛瓦,高高耸立着挡住了院中的景色,有欲扬先抑之意。

在牌坊后是长春桥、一片水池及几座临水而建的水榭,水榭为“涵万轩”,在房屋中悬挂有一块题写有“湖山罨画”的牌匾,为乾隆帝亲笔御赐,在牌坊后墙壁中间还有一块照壁,雕刻有“凤穿牡丹”的图案,站在桥边,眼前的景色无不让人流连忘返,“桃花源”或许就是这般景色吧。

在涵万轩与绛雪轩之间为“长春桥”,相信大家对于这座石桥并不陌生了,是鼋头渚春季赏樱的最佳地点。长春桥是一座拱形石桥,始建于1936年,桥身较长且只有一个桥洞,与北京颐和园中的玉带园相似,且皆有桥洞映日的奇观。

在长春桥两侧的堤岸两边皆种植有一排樱花树,据说这些樱花树是从日本引进来的野生大山樱,距今已有60多年树龄,每年春季的时候樱花盛开,将长春桥装扮得分外妖娆。冬天则显得有些萧瑟,好在天空很蓝,丝毫不会影响到游玩的心情。

与涵万轩相对而立的一座临水古建筑为“绛雪轩”,是鼋头渚中比较少见的汉族宫殿式建筑,据说是仿建自北京故宫的一座殿宇,与涵万轩相对成景,且相比涵万轩功能更为丰富,绛雪轩不仅可赏景,还可憩息。

在绛雪轩的另外一侧可看到一座四柱三门三楼的牌坊,牌坊临水而居,柱身为朱红色,瓦片为黄色的琉璃瓦,格外引人注目,走进可看到背水一面的坊额是“具区胜境”,临水一面的坊额是“横云山庄”,“具区”是太湖的古称,即太湖胜景。

以长春桥为中心的绛雪轩、涵万轩及东侧的山坡形成了一处独立的空间,并统称为“长春花漪”,个人认为是鼋头渚最精致的景点之一,一桥之隔,湖泊被分成了外湖和内湖,景致上形成了一种由小至大、有虚至实的意境。

在长春桥外,还有一处以具区胜境牌坊为中心的湖湾,湖湾内停放着一艘七桅帆船,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而吴文化与太湖水和船有着千丝千缕的关联,据说这艘帆船为当年岳飞的水师战船,后改造成渔船。


在鼋头渚可看到一座高高耸立的灯塔,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无锡当地一位绅士因在夜色下行舟迷失方向,险些覆舟葬身于此,于是在此立竿悬灯已起到导航的作用,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座灯塔是在1982年重建而来,造型格外的雅致,顶层为重檐琉璃顶,四周覆以金山石,江南气息浓郁。

灯塔所处位置及鼋头渚一奇景“鼋渚春涛”,​顾名思义是在春天时才可领略到的景象,由于鼋头渚位于太湖的北岸,每年春天时多东南风,太湖之上波浪滚滚,尤其是灯塔这一带水势浩大、波涛汹涌,犹如大海的波浪一般,非常的神奇。

这里也是俯瞰太湖的最佳位置,同时在岸边的崖壁之上至今保留有众多的摩崖石刻,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横云”和“包孕吴越”六个大字,为清末时期无锡县令所写,另外还有“明高忠宪公濯足处”八个大字,每一处时刻皆记录了一段历史,也让这里增添了不少光彩。

在澄澜堂前有一座青铜制作而成的神兽,说起神兽的名字确实有些不可思议,叫做“鼋”,在神话传说中鼋为龙和鳖所生,所以造型也是呈龙头、龟身、凤爪、鹰尾的姿态,类似于四不像。

如果继续往深处山上或沿着湖边走,可走至光明亭、万福寺及著名的“万浪桥”,如果是在春天来这里游玩,万廊桥那是一定要去的,待东风大作之时,卷起万千巨浪拍打着湖堤岸及石桥,格外的壮观。


来之前就有朋友说,春天才是鼋头渚最美的季节,你们会后悔的!其实不然,冬季的鼋头渚给我的感觉反而更好,不但清幽美丽,更是给人一种“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之美,犹如一处“桃花源”,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