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消费仍有10倍空间?该如何投资?

服务消费仍有10倍空间?该如何投资?

一、中美两国居民服务消费对比

2018年美国人均GDP就约为6.25万美元,中国人均GDP接近9800美元,美国人均GDP约为中国人均的6.3倍。美国GDP的构成如下图所示:

从二战结束后,居民消费基本上是美国GDP最主要的组成部分。2018年,根据美国商业分析局(BEA)最新发布的数据,个人消费占美国GDP的比例为68.1%。

从2010年到2018年,美国个人消费占GDP的比重基本都在65%以上,其中服务消费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5%以上,是居民消费最大的领域。

再来看中国的情况:

2017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为32.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9.1%。

2018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2.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8.6%。

最终消费支出由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构成,统计局未给出具体的数据。根据一些研究机构的估算,两者比例约为72.9:27.1(构成关系见下图),则2017年,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约为42.87%。

同样根据统计局数据,2018年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占比达到44.2%,2019年上半年为49.4%。按照后者计算,我国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约为21.18%。(此处忽略政府转移支出比例不同所带来的偏差)

综上可知,当前美国人均服务消费支出约为中国的13.39倍。保守估计,长期来看,中国人均服务消费支出仍有近10倍增长空间,未来增速将显著高于GDP增速。

二、服务消费投研要点

服务消费的内涵比通常理解的要更广一些,美国服务消费结构如下图所示:


不同于传统商品消费,服务消费的商业模式更加多元,很多商业特征与商品消费差异较大,经本人一年多的研究,将其主要差异和投研过程中的要点总结如下:

1、难以直接感知,体验性更强,功效维度更多。因通常不具有实物形态,体验性更强,因此服务消费相对难以直观感知。同时,服务消费通常带来是一系列的感受和效果。比如说,空调主要就是用于制冷,选择一家高级餐厅,消费者的评价维度更加多元,而选择一家培训机构,或聘请月嫂,所考虑的因素将会更多。

2、难以标准化、难以大量复制。因服务的载体主要是人,相比物理或化学制造过程,更难以标准化和规模化复制。比如说,即便经过统一培训,任何两个老师、律师、医生、投资顾问、月嫂、spa师所提供的服务都是不尽相同的。尤其是专业性很高的人才具有一定稀缺性,需要长期学习和经验积累,很难通过培训去大量复制。

3、难以评价,主观性强,效果滞后。上述两大特征直接导致了我们对于服务评价的难度相对更高,同时更加主观,甚至有时难以比较。而教育、医疗、投资咨询,其服务的效果往往经过很长时间才会显现,进一步提升了评价的难度。

4、脱离物理制造过程,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人”相比“物”而言,最大的不同之一是脱离了物理制造过程,免去了土地、厂房、机器设备、供应链和采购、存货、技术研发等设施和环节。取而代之的是学习、筛选、培训、经验积累、组织和管理。传统商品制造的前期资本投入通常较大,与此相应地是能够在供应端形成规模化优势。而大多数服务业不具备这样的特征。

5、依赖物理网点,资产重。虽然在供应端脱离了物理过程,很多服务业仍需要依赖物理网点来经营。比如学校、医院、超市、美容店等,而律师、投资顾问、月嫂在服务过程中并不一定需要拥有物理网点。对于一些必须要求自有土地、房屋的,以及即便可以租赁,装修与设备投入较大的,也难以摆脱前期较大的资产投入。

6、存在经营半径,竞争具有区域化特征。依赖于“人”和“物理网点”,决定了大多服务业存在经营半径。经营半径决定了单个物理网点的业务扩张存在制约,同时也决定了服务业的竞争具有显著区域化的特征。

7、服务价格长期上涨。不论是人还是物理网点,都属于相对稀缺的资源,因此,大多数服务业的价格长期将是上涨趋势。对于大多数传统商品,定价锚定于成本,资源利用的提升、生产效率的提高、科技的发展的目的均在于不断提升功能、质量,同时降低成本。因此,传统商品的抗通胀能力要显著弱于服务类产品。

再贴一下这张投资界广为流传的神图:

以上为服务消费相比于商品消费商业模式的一些主要差异,并不是全部,这其中有好的特征也有差的特征,均是在我们在进行投资时应该重点去关注的。

比方说,依据上述投研要点,当前选择的几家细分服务领域龙头公司,均具有轻资产、不依赖于专业人才、可规模化复制、易于评价,长期抗通胀,同时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化优势与较强的品牌优势的商业特征。

我相信能够同时满足上述特征的服务业公司,其长期投资价值不亚于优秀的品牌商品消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