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跟孩子生气之后总是很后悔?学会这三步,做心平气和的父母

每次跟孩子生气之后总是很后悔?学会这三步,做心平气和的父母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怒火中烧”,只想“原地爆炸”的时刻。

比如,孩子总是对你发出的指令磨磨唧唧、拖拖拉拉,不肯立即去做,拖着不开始写作业、拖着不肯上床睡觉等等。

再比如,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那些你曾经告诉过他,不要做的事情,似乎永远不长记性,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吃饭时东张西望。

面对孩子到处乱扔的玩具,很难做到不生气

每当此时,一开始父母可能会选择忍住怒气,试着跟孩子沟通。可是时间长了,问题反复出现时,相信没有父母能做到一直忍耐。忍得太久,迟早要爆发的。毕竟父母只是普通人,不是圣人。但往往这种爆发,因为情绪的累积,更具杀伤力,对孩子的伤害更大,父母事后更后悔。

每次对孩子发脾气事后总会后悔

所以,父母在处理对孩子的怒气这件事上,忍耐可能会让事情陷入恶性循环,即,忍得越久,怒气积累越大,一旦爆发,对孩子的伤害越大,父母越内疚自责,决心下次一定要忍住,然后再重复。

但是,不要忍耐怒气,并不是鼓励父母对孩子发脾气,实际上,乱发脾气更是不可取的,事后父母依然会后悔内疚。

那到底如何才能做到,对孩子生气的同时事后还不后悔、不内疚呢?这里,重要的不是父母生气本身,而是如何处理这种生气的情绪。

学会“安全地表达愤怒”,就可以避免生气后对孩子有负罪感。

什么是“安全地表达愤怒”

安全地表达愤怒,就是通过一种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愤怒这一情感,释放出愤怒情绪,同时不伤害任何人。

这里的任何人,包括接收愤怒情绪的孩子,和释放情绪的父母,因为除了孩子会因为父母对自己发脾气而受到伤害之外,父母在生气之后感到内疚,其实也是对父母自身也是一种心理伤害。

“安全地表达愤怒”的前提

想要安全地表达愤怒,首先要在内心还平静的时候,就做好心理建设,这样才能在孩子惹你生气的紧张时刻,迅速做出反映。这一心理建设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接受自己在跟孩子打交道的时候,有时会发脾气的事实。正视自己生气的权利,不必因为生气感到内疚或羞愧。只要不攻击孩子的人品或性格,就可以表达自己的感觉。

接受自己和孩子打交道时会发脾气的事实

如何“安全地表达愤怒”

第一步:给你的愤怒明确的定义。

告诉孩子你生气了,可以提醒他改正或采取预防措施。此时,一定要说“我觉得讨厌”(而不是,“你很讨厌”),“我觉得被激怒了”(而不是,“你把握惹毛了”)。

第二步:表达时加强愤怒的强度。

如果告诉孩子你已经生气了,同时配合严肃的表情并没有产生效果,可以告诉孩子你生气的程度。此时,可以说“我很生气”,“我非常非常生气”。

第三步:解释生气的原因,说出内心的想法,以及我们希望看到的行为。

虽然有时,父母仅仅表达出感受就能让孩子停止不好的行为,但更多的时候,可能需要解释生气的原因,并说出希望孩子做出的行为。总结

“安全地表达愤怒”不仅可以帮助父母释放怒气,对孩子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因为孩子会通过父母学习到,原来愤怒并不是什么不好的情绪,是可以释放出来而且不会伤害他人的。同时,也教会孩子如何用别人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