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朝迟到了会怎么样?

上朝迟到了会怎么样?

古代官员上朝的一套基本流程是这样滴~~~~~~~~~~

一般是五更上朝,即卯时(5-7点)

大概3点钟起床。

打整仪容,吃早点

然后出门,有的走路,有的坐轿,目的地是朝庭。

大约5点钟开始上朝,或者在门口候等上朝。

朝班排队:文左武右(以皇帝坐北朝南的位置为基准),按官职大小从前往后排。

行礼、上朝。

双手执笏(把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遗忘)

第一句话绝对是: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然后皇帝接一句:众爱卿平身

有事就说,没事就退,回办公室办公。

退朝时间一般在辰时7-9点。

古代官员上班早下班也早。清朝规定春夏下午4时下班,秋冬下午3时下班。这样算下来也差不多是8小时制了。

国家大事多,朝会开的时间自然挺长,得上午才九点“退朝”,这要是在家肚子里不垫点底,站这么久实饿得慌吧。退朝后各官员在宫门外可以吃皇帝恩赐的“早点”后,就各自干日常工作去了。

早朝是制度,不请假擅自不朝的或者撒谎的,一经发现按大不敬论处,而且是每日必行之礼!

皇帝上不上朝是另一回事,出大事了可以临时取消。

皇帝不上朝也是常有的事,后宫这么多妃子,晚上还要忙,难免自己也“慵懒"一下,

最著名的是明神宗万历皇帝23年没有上朝,那官员们估计也顺便奉旨”慵懒“了。

朝会迟到了怎么办?

这要现在上班迟到也就是扣点工资,大不了再被老板训一顿,可那些苦命大臣面对的是当朝皇帝,古代官员以“清、慎、勤”为原则,“勤”的起码要求,便是按时上班下班。迟到早退,缺勤就是“庸懒散”的行为,历朝惩治甚为严苛,处罚措施五花八门。

唐玄宗时,“文武官朝参,无故不到者,夺一季禄”(《唐会要》卷二四)。

到肃宗时,“朝参官无故不到,夺一月俸”。

再到文宗时,“文武常参官,朝参不到,据料钱多少每贯罚二十五文”。这倒是和现在扣工资类似。唐律还规定:“旷工满35天判处有期徒刑1年。倘是军事重镇或边境地区工作的官员,还要罪加一等”

明朝规定缺勤1天处笞20小板,每再满3天加一等,满20天处杖打100大板。想来刚才那位官员是怕被打屁股而丢了性命了。

清乾隆时,一个叫钱在上的翰林给皇孙当老师,只因连日缺勤,便奉旨革职留任。

上朝时大臣们是坐着、站着还是跪着?

宋朝之前大臣上朝是坐着,发言时才要站着。

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

自蒙元开始下跪,明朝接着跪,但跪得不凶,清朝发扬光大,都有把人跪死的。

清朝官员上朝时跪的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上朝都有特别的护膝

再说说历代朝仪的变化

上朝礼仪简称“朝仪”、“朝礼”。古代朝仪分二:

一是帝王与大臣在朝堂上办理政务之礼,主要涉及听朝之场所、听朝之时间,以及与听朝相关的仪式和特殊规定,这一类主要的谓为“常朝之仪”,文献史籍中所谓“朝仪”多是指常朝礼仪;

一种是皇帝在元正、冬至等节日大会文武百官、王国诸侯和外国使臣的朝会,受群臣等的朝贺,称为“大朝仪”,或“朝贺之礼”、“朝贺”。常朝为治理国政而设,朝贺的场合则不处理国政,但大朝仪即朝贺之礼规格皆高于常朝。

礼经上说,上古天子之宫有五门——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有三朝——外朝、治朝、燕朝。

外朝,天子在库门之外,诸侯在库门之内。国家有大事,致万民而询则在外朝,不是常朝之处。

治朝,在路门外,乃每日常朝听政之处。

燕朝,在路门内,是与公族、宗人议事之所,乃退朝后理政之处。

又据《周礼·夏官·司士》,司士职掌之一为“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其中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故士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群臣俟君王临朝,拜揖行礼,王答礼,就位。然后听事理政。事毕,退朝人路寝。群臣各自回到治所办公。

秦代朝仪不得其详。泰山刻石说秦始皇是“夙兴夜寐”;《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他审阅奏牍,“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程,不中程不得休息”,没有提到上朝之事。不过,赵高对秦二世说:“奈何与公卿廷决事?事即有误,示群臣短也。”“其后,公卿稀得朝见。”可见,秦朝还是有当廷议决政事的常朝制度的,只是具体朝仪不见记载而已。

汉代朝仪为叔孙通所定,具体仪式容后介绍大朝仪时再叙。百官出入宫门有“门籍”,上书姓名状貌,无籍者不得进入。朝臣平明前以次人殿,大臣有事,常朝之外可以到内宫奏事。在朝官员每五天洗沐一次,并且放假一天。因病可以告假,病假最多是三个月,超期一般要免去官职。

汉地节二年(前68年),宣帝亲理国政,每五天一听朝,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这一制度后代大多沿用,所谓“历代通规,永为常式”。但有些王朝朝仪稍有变化。

唐初,皇帝每月朔、望在太极殿坐而视朝,两仪殿则为常日听朝视事之所。据新旧唐书的《职官志》说,

文武官职事九品以上朔、望入朝;文官五品以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参,称为'嘴参官”;

武官三品以上,三日一朝,称“九参官”(每月九次上朝);

武官五品以上,五日一朝,称“六参官”;弘文、崇文馆、国子监学生四时参,各按品级高下有不同的上朝规定。

贞观十三年(639年),鉴于当时天下太平,政简事少,故常朝改为三日一朝,后又改为五日一朝。

明代上朝制变化甚多,有一日二朝(早朝、午朝)、也有一日三朝(加早晚朝),还出现与前代不同的新规定,如牙牌制度,赐坐、取消赐食、正月节日放假等。

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