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也栽了!前国民大IP全民大吐槽,《舌尖3》不拍美食火了某宝

央视也栽了!前国民大IP全民大吐槽,《舌尖3》不拍美食火了某宝

如果说春节过后我最期待的纪录片,那绝对是《舌尖上的中国》系列。

筹备许久,终于大年初四上映。

但真的是从第一集开始,就完全感受不到所谓曾经舌尖上的中国的感觉啊。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接下来开启小编的吐槽时间。

我们且看第一集,讲器之美。

如果说从厨具讲到美食,这个思路其实也可以。

然而万众瞩目的第一集讲了个啥?

先是这个用石板烤出来的荞麦粑粑。

主要突出石板这个器具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了哦!

厉害吧?J

可这不是美食文化纪录片么?

准备了一堆零食看纪录片的我,感觉自己没有一丝一毫的食欲。

对这个粑粑有特别的印象,还就是因为它是第一个出来的。

后面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三万六千锤的光可鉴人的大铁锅了。

再加上那个银杏砧板和菜刀。

感觉吃了一发电商安利。

然后我期待的美食呢?

不存在的。

然后开播之后的反响果然是这样的。

我觉得我看了个假的《舌尖上的中国》。

唯一让我感兴趣的川味泡菜的介绍,也让人哭笑不得。

讲道理是欺负观众没吃过泡菜?导演特别强调了厨师用的泡菜坛子可不一般!

这个是老坛子,透气性好。

一方面又测试其密封性,还明明白白讲出来无氧环境。

泡菜坛子能泡菜,本身就是依靠无氧发酵啊,透气性那么好的坛子能做泡菜?

自相矛盾么导演?

还有那个弃医转行卖麻辣烫的小哥

您真的是家里世代从医并且从医科毕业的学生吗?

据小编的就医经验来说,打一针破伤风至少管一周啊。

一个月打十几针破伤风怕是整个人都戳成马蜂窝了吧。

这是多看不起这届观众朋友们的智商啊?

好不容易讲个美食相关的厨艺传承——花打四门。

铺垫了许久这门手艺讲究的是火候,是对时间的把控。然后一口铁锅(是的,我看到这里又想买锅了)上下翻炒感觉非常腻害。

最后做出来的菜你当是啥?

金边白菜。

嗯,也就名字起的好。

你当我看不出来这就是炒白菜帮子吗。

截图都截不出来食欲啊朋友们。

还有最后大夸特夸的陶瓷之美。

我觉得我不如回去看《国家宝藏》的蛋壳陶高脚杯。

生活永远有惊喜,万万没想到,平平淡淡的第一集过后,二三集居然更惨。

第二集水盆羊肉的起源以及唐朝是否有回坊引发了巨大争议,很多大V批驳导演都差不多是篡改历史了。

这个小编没有深入研究就不多说。

就说节目组去到杭州吧,居然讲的是河南胡辣汤……因为杭州的河南籍出租车司机人很多啊,都快一万名了。

杭州人:我杭州那么多好吃的你拍个河南胡辣汤?

河南人:你拍胡辣汤为什么去杭州拍?

小编也真是满脸的黑人问号。

节目组这个套路我是真的看不懂啊看不懂。

接下来又讲了天津的煎饼馃子和泉州的石花膏。

所以看到现在各位看官知道第二集的主题是什么吗?

居然是——香。

好不容易截了张能看的剧照。

但是恕在下眼拙,还是看不出来。

来来来,继续看第三集,主题——宴。

口水话说了半天,出来一位貌似武学大家的老头。

然后他俩女徒弟就开始找什么绿豆水子,找不到,就算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嘈多无口,竟无言以对。

怎么说呢,我觉得这位博主的总结非常好。

“讲的是宴,但只出现了1分钟的菜,其他9分钟全是这个老头的个人宣传……”

发自灵魂的质问:这个跟美食或者美食文化到底有什么关系?

这三集看下来,只有一个感觉——失控。

对主题的失控。

对镜头的失控。

以及,对内容的失控。

相对来说,我其实更喜欢第一集,看得出来是想要讲东西的,比如这类“器物,有形,无边”的台词,听起来也是可以的。但是太流水账了,加之内容不出彩,就没意思了。

很不讲究。

曾经《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完美口碑,到这儿是彻底凉了,可惜可惜。

讲道理,《舌尖3》连海报都比不上《舌尖1》的水准。

不过导演和制作团队都换了,也没什么不可能的。

观众们乘兴而来,失望而归。

也就熟悉的李立宏老师的配音还能找回点曾经的感觉。

友情建议观众朋友们还是去重温《舌尖1》吧。

美食和感动都在那里。

总而言之,《舌尖3》可以说是很鸡肋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一部打着美食旗号的纪录片,看着并不觉得饿,却只想买铁锅。

我还能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