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一瞬间,你爱上了纯音乐?那流淌的音符都是我的心事……

在哪一瞬间,你爱上了纯音乐?那流淌的音符都是我的心事……

在这个大街小巷都爱放喧闹的流行音乐的时代,纯音乐、轻音乐还是轻而易举就俘获了我们的心。

其实仔细想想,纯音乐既没有让我们觉得刻骨铭心的歌词,也没有知名音乐人的低吟浅唱,更没有在大街小巷的店铺里牢牢占据我们的耳朵,为什么我们还是爱听呢?

听有歌词的音乐我们觉得有宣泄的感觉,有时候还会嗨的跟着唱,走出六亲不认的的步伐;但纯音乐不同,一旦你听进去了,很容易忘记时间、开始发呆。

可见它的魅力真是“妙不可言”。

是配乐,不是配角很多人把纯音乐当作是“背景音乐”——比如婚礼上的进行曲、朗诵的配乐、影视剧中的插曲;甚至很多人在睡觉时也会放一些纯音乐当作催眠曲。虽然在很多场合它都是以配角的形式出现,但这并不妨碍它很重要。

其实我们应该早就注意到,纯音乐对人的影响远不止“配角、背景”那么简单。当你在看朗诵节目时,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不就是一旁静静演奏的纯音乐吗?假如把音乐关掉,我们往往更难被朗诵者打动,有的时候真是说不清打动人心的究竟是音乐还是朗诵本身?

同样的,在写作时,欢快的音乐总能让人笔下流淌的文字变得更加轻松活泼,而哀伤的音乐浸泡出的文字却总是虚弱无力,仿佛生了一场病。甚至在商店里播放什么样的音乐也是有专门研究的学问的。

所谓我手写我心。笔尖所流淌的,是音乐不经意间叩开我们的心门所得到的一串串心声。

如梦如幻,若隐若现

如果要把纯音乐比做什么东西,我觉得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

在你打开耳机的那一刻,一场绵绵不绝的雨就淅淅沥沥地下在了我们的心里。有时候这场雨哀伤婉转,有时候又携土卷尘,轰轰烈烈地把一切情绪扫走。

更多的时候,纯音乐像是把我们带到了自己的梦中,那梦里我们所骐骥的美好,那梦里可望而不可及的心底的躁动,全都随着音符的流淌,流着流着,把所有未开口的心事倾泻而出,淡淡的带走。因此,纯音乐也被用来当作催眠师的工具、被当作“安魂曲”

音乐总是能传递情绪,我们在塞入耳机那一刻,就会不知不觉地陷入其中。

曲终人初醒

说起纯音乐,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理查德克莱德曼吧?他有许多优美的旋律很多人都听过。比如《秋日私语》就是很经典的一首。我曾今因为听这首曲子听得痴迷,忘记了放学。后来再高中学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时候,脑海同一瞬间就想到了这首曲子:

秋风扫起遍地金黄的落叶在蓝色的空中肆意上下翻飞旋转;翩翩起舞;无风不起浪——江边的浪涛随着狂风忽而乍起层层巨浪……光是听着那段熟悉的旋律,这首诗的意境似乎全部表露了出来。那位登高望远的孤独诗人的背影就在这打动人心的旋律中,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第二首是《星空》。每当在繁星满天的夜晚,我就会很想听一曲《星空》。那荡气回肠的旋律,仿佛能将人瞬间传送到北极或者南极的夜空下,在一曲音乐中看尽斗转星移、光影变幻;觉得宇宙如此之浩瀚无垠,而我们都只是茫茫宇宙中蜉蝣般的存在

第三首《梦中的鸟》。歌如其名,听着听着我就慢慢飘进了梦想,在心情浮躁时伴随着入睡效果极佳。但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时,我却从半梦半醒中清醒起来。

还记得看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时,有一章写南斯拉夫街道上名叫“青鸟”的公交车。青鸟在当地人意思是“幸福美丽的地方”。

三毛说自己当天晚上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故去的荷西慢慢从河水中升起来与她相聚。她追逐着那辆名叫“青鸟”的车,可是得到的回应却是“你要去的地方是青鸟到不了的地方……”

再联想曲中那若即若离的哀愁与甜蜜;虽然两者毫无关系,但是我却感受到了三毛那似悲似喜,莫知我哀的沉痛……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克罗地亚狂想曲》、《蓝色生死恋》、《一帘幽梦》、《菊次郎的夏天》、《卡农》以及传统音乐《十面埋伏》、《阳春白雪》之类;一首曲子对应一首美丽娟秀的小诗,一首诗对应一段无法言说的心事;一首曲子就像一部浓缩的电影,让人的心跟着牵动,最终又随着休止符而回归平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