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是管教孩子的最后一招吗?

打是管教孩子的最后一招吗?


打孩子是家长最无能、最粗暴、最偷懒的表现

正如解决方法一定比问题多,管孩子的招数一定比孩子引起的问题多。

孩子在成长中一定会犯错,一定会不听话,一定会叛逆,因为这就是人,每个大人都是从这样的孩子成长过来的。那为什么父母总是要打骂孩子呢?因为他们偷懒了。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不接受你的批评,而是不接受你的态度

将心比心,如果一个成年人在公司里犯了错,领导上来就劈头盖脸一通大骂,然后再指出你的错误,你更愿意接受,还是领导先和你一起分析这样做带来的后果,然后和你一起商量改进的方案,你更愿意接受?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先指责或打骂,然后再让孩子去改正错误,这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呢?这样做能够起到教育的效果微乎其微,甚至还起到反作用。

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而父母用粗暴打骂代替教育才可怕。

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在批评之前,家长一定要让自己冷静下来,这样才不会被愤怒冲昏头脑,放大孩子犯的错误,错误判断问题。冷静能让家长对孩子的错误做出客观判断,也只有冷静才能带来顺畅沟通,才能让孩子易于接受,并解决问题。如果父母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孩子也一定会有样学样,时间一长就容易形成逆反心理。

打孩子带来的后遗症

一个被打的孩子,体内会分泌特别多的肾上腺素,如果是孩子之间的打架,虽然也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但双方都可以动手,打完了这些肾上腺素也就消耗了,回复正常了。但父母打孩子的时候,孩子分泌了大量无法消耗的肾上腺素,因为孩子不能动手打父母,长此以往孩子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就会比普通孩子高很多,带来的结果就是,这个孩子的暴力倾向就会远高于普通孩子。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因为一块钱,一支烟杀人的内在真正原因,这些人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太高了,就像一个火药桶,一碰就着。多数囚犯的童年都曾遭受过来自父母的殴打,在一定条件下,他们就会通过伤害其他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育儿专家李玫瑾针对“孩子犯错是否该打孩子”这个问题,这样说:孩子犯错之后最好不要打孩子,对孩子来说,打习惯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他心里知道你不会打死他,他不会怕你。

而且父母动辄打骂孩子,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严重了会记恨父母一辈子,有些人就是一辈子都无法原谅父母小时候对自己的打骂行为,这严重影响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豆瓣上的“父母皆祸害”小组(控诉父母各种“罪行”的小组)有高达十几万组员,这些人大多都是在父母的打骂中长大的。

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基石

2016年法国一项研究发现,被打骂的孩子出现反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的几率更高,而孩子的性格和行为,绝大部分都是由后天家庭教育塑造的。

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说,多数父母都会时不时地产生想要打孩子的冲动,与其说这种感觉是孩子的行为所致,倒不如说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疲惫、压力、焦虑或不快。

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不容易被孩子的错误激怒而打孩子,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基石,是开启亲密关系的钥匙。

让孩子主动认识到错误,并承担责任,才是正确解法

孩子最开始犯错的时候,你瞪他一眼,吼他一句他就老实,或者打一顿能管很久,但随着孩子犯错多了,你就慢慢就就发现,瞪眼、吼叫都没用了,打一顿能有效的时间越来越短,因为边际效应递减。著名家庭问题专家李松蔚建议父母可以这样教育犯错的孩子:“如果你想要爸爸妈妈让步,大哭大叫是一种方法,但也可能会让他们更生气,或者我们可以换一种更有效的、谈判的方法。”

正确的做法是:

首先,父母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等孩子闹够哭够、情绪比较平稳的时候再交流,和孩子一起重新商量制定他能接受的规则,并将规则在纸上一项一项地明确写出来,这样孩子会感觉被尊重,而且更愿意去遵守规则。

其次,让孩子去承担相应的犯错结果,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这样才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明白和体会犯错的成本。

最后,借用教育专家陈鹤琴的一句话,“任何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时宜的,只有用温和的方式,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愿每个孩子都能够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