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山洞探险记:一窥唐皇与贵妃,同伴两亡吃官司

明代山洞探险记:一窥唐皇与贵妃,同伴两亡吃官司

骊山北麓有座石洞,洞门之上大书“天宝遗迹”四字。山洞以岩石为门,坚不可破,人们自然无从知道里面有些什么。大明正统年间,石门突然自动裂开,露出一道缝隙,宽仅约一尺。有个砍柴割草的见到后,回家将此事告知了同村的刘瑞五,而他自己则疑惧满腹,不敢入洞(已则惴惴焉,未敢入也)。瑞五自幼读书,性情豪纵,颇有古代侠士之风,听闻后欣然决定前往探个究竟。因此他约了乡里喜欢热闹刺激爱搞事、且好奇有胆识的村民(乃约里中喜事而好奇兼饶胆识者),一行五人携带酒食猎具,兴致昂然地出发。来到骊山,只见山道崎岖,荆榛塞路,他们攀石附木而上,远远望去,洞口白石清明莹洁,润泽光亮,仿佛有人常在那行走,众人内心一时无不暗自诧异。

往前行过约摸一里地,方才来到山洞跟前,通过缝隙窥探,里面窈杳深邃,漆黑一团,什么也看不清。有害怕的开始打退堂鼓,想抽身回转,勇怯各半的人,也不敢再提进洞的话,惟独只有瑞五奋臂呼道:“不探明此中奥秘,空手而归,有何乐趣可言(不探此奇,归有何趣)!”说罢点燃火把,奋勇向前。犹豫之余,也只有两人壮胆跟随瑞五进洞。

刚开始,还能勉强两个人并肩而行,越往里走,洞内越宽,能容纳一辆四匹马拉的车。两旁都是洁白晶莹透彻的石壁,以火把照看,上面仿佛有一幅幅绘画,瑞五回头对同伴说道:“环境还不错,何必害怕(境殊不恶,何怯为)!”曲折前行,碰到一道石门,门屏以青玉制成,上有隶书数行,墨迹犹新。三人以火把照读,大略记载:“朕与妃子,每逢盛夏,来此避暑,共享洞天之福,至今已有五年!风流潇洒,胜似神仙。汉武帝时的白云乡仙境,也难令人羡慕。只恐千秋万载后,了解我们两相得之欢的人甚少,因此命能工巧匠,置石像于洞内,以流传不朽。偶尔与妃子流连其中,不禁相视而笑,几乎忘了石像之身非石所制。” 最后署款“天宝十年秋七月御笔”。

众人读罢,方知这是唐明皇李隆基所写。转过门屏,进入眼帘的,是一片面积相当于数十间房屋的宽敞之地,中间放置宝座,仅设虚位,看不出有什么奇妙。左侧为晓妆阁,一个石美人轻挽秀发,对镜含笑,倦态极为惹人怜爱。身旁站立二位宫女,一人手捧盛水的器具,侧立欲前;一人代贵妃捧发,跪地将长发掬于手中,神情恭谨。妃子微微回首,似有所语,眉目如画,逼真传神。

贵妃身后立一人,头戴唐巾,身着便服,微捋髭须,便是唐玄宗之像。情形姿态,与贵妃宛然相亲,众人观览,无不欣喜想笑。右侧为浴池,以绿玉为水,波纹荡漾如真。旁站两人,手捧浴巾佩带,眉睫之间微含笑意。皇帝与贵妃的身体皆以白玉雕成。皇帝赤身游戏水中,仅将肚脐以下没在水里,侧首而坐,以目招妃,像是想说而藏笑。贵妃坐于小石床,也脱去上衣,酥乳轻圆,麝脐微露,无不清晰可见。

然黛眉低垂,乌发松弛,面容似有腼腆之色,纤手摸触腰间绣带,一副欲解而不胜娇羞的神态。衣裳之下,一双纤足尽数露出,引人遐思。瑞五与两位同伴睁大眼睛细细观看,正欲“深探其秘”,抬头深望之间,一道帷幕俨然遮挡住了视线。不一会,洞中忽然发出巨响,犹如岩石崩裂,伴随阵阵冷风袭来,令人浑身顿起疙瘩。三人禁不住恐惧发抖,急忙向外退走,纵然豪勇过人如瑞五,也不由心惊胆战,不敢独留。

刚出洞口,三人中已有两人栽倒在地,面色铁青,口留涎水,犹如中毒之症。瑞五大惊,赶紧扶掖两位同伴下山,踉踉跄跄回到家中,到了半夜,那两人都一命呜呼。死者家属不知原委,诉到县衙,瑞五将事情原原本本陈述一遍。官府到现场勘验,证明瑞五所言属实,轻微惩处后将其释放,随后用泥巴封死洞口,凿去洞门上的“天宝遗迹”四字。尽管如此,一些樵夫牧童,仍能认出石洞的遗迹,天启末年,雷电轰坍洞穴,遍地乱石高耸,这才无法辨清曾今的石洞所在。

------------------

此文译自《萤窗异草》中【天宝遗迹】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