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这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奇葩说》: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这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文丨功夫妈咪

周末的时候,终于把落下了几期的《奇葩说》看完了,其中有一期的话题给我很大的触动,那就是“父母该不该告诉小朋友童话都是假的?”

之所以触动较大,是因为最近我刚好也被孩子问到了类似的问题。

前些天带孩子去看《冰雪奇缘2》,孩子完全被艾莎的各种魔法给吸引住了,看完之后她还也不停地模仿着,施展着她的“魔法”。

可能是“魔法”一直没有施展出来,孩子突然抬头问我:“妈妈,真的有像艾莎那样厉害的魔法吗?”

我有一些犯难。

说有,有些担心孩子会追问为什么她没有。

说没有,又怕她那充满期待的小眼神会变得沮丧。

童话故事对于大人来说或许就只是一个故事,但对于孩子的意义却远没有那么简单。所以当孩子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的答案也不应该是简单粗暴的有或者没有。

童话故事的存在,从来不是为了解决什么现实问题,但对于孩子却有着独特的意义。

希拉里曾说过:“是《小公主》给了我冲出阴影的勇气,让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位来到凡间的公主。”

傅首尔在这一期奇葩说里也说过:

“因为相信童话世界的那些美好,当你难过时,你知道天上云为你落泪;

当你沮丧时,你知道还有路边的花为你加油。

成年人的幸福,往往就在于他保留了的多少童真和梦幻的部分。”

对于孩子而言,童话是想象力的来源,是爱和勇气的来源,更是现实灵魂的救赎。

(1)童话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

儿童心理发展学就指出,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分几个阶段:无意识、有意识、假象和现实混淆、假象和现实区分。

在孩子还没有能力分清真假之前,童话和游戏是他们安全探索这个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

脑科学研究告诉我们,童话故事能提高孩子的各项能力,帮助孩子搭建去往真实世界的桥梁。

通过《狼来了》的故事,孩子知道不能说谎;

通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孩子明白不能刷小聪明走捷径;

通过《蛀牙王子》的故事,孩子知道即使再喜欢,也不能多吃甜食。

……

(2)童话是孩子想象力的源泉

一位母亲曾把自己看似颇有几分神童禀赋的儿子带到爱因斯坦面前,问怎样才能让孩子把数学学得更好。

爱因斯坦回答说:“试着给他讲些故事吧。”

这位母亲坚持问关于数学的问题,爱因斯坦说:“如果想让他聪明,就给他讲故事;如果想让他有智慧,就讲更多的故事。”

童话世界与现实世界相比,往往更加奇思妙想,更加天马行空,而这恰恰能够充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在童话的世界里,一切都带着不可思议的魔法,一切都可能实现。这有利于锻炼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童话给孩子带来勇气和力量

在《奇葩说》中,傅首尔曾回忆起一段童年往事。

小时候,她和妈妈住在米仓里,米仓经常有老鼠出没,她特别害怕。

妈妈就告诉她,老鼠会在夜里给乖乖睡觉的小孩,送来糖果,然后每天醒来,她的枕边都有一颗水果糖。

就是这颗水果糖,让恐惧变成期待,困难的日子却变成一段美好的记忆。

傅首尔哽咽着说出下面这段话:

“如果你经历过现实的种种磨砺,再看回童话,还会相信他是真的。

什么是真,我们的勇气和爱来自哪里,那就是最真实的存在。”

一个好的童话,不仅能够给孩子带来乐趣,还能给孩子带来勇气和力量,成为他们抵御现实世界的有力武器。

正是因为童话有这么大的“魔力”,所以人们才努力地维护着孩子对童话的那一份期待。

1897年的时候,一位八岁的小女孩弗吉尼娅给《太阳报》寄来了一封信,询问:

“拜托了,请告诉我,真的有圣诞老人吗?”

对于这个在我们看来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太阳报》却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认认真真回答了小女孩的问题。

你的朋友说没有圣诞老人,那是错的。

在这个世界上,如同有爱,有同情心,有诚实一样,圣诞老人也确确实实是有的。

不止如此,他大概永远不会死亡。一千年以后,一百万年以后,圣诞老人也会同现在一样,让孩子们的心高兴起来。

……

在保护圣诞老人的时候,保护的是孩子的快乐和满足,保护的是他们童年最美好的感受。

童话能滋养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吸取到很多积极的力量,所以我们不必早早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永远不能告诉他童话是假的,有些情况下,大人还是需要教会孩子辨认童话中的虚假。

(1)孩子模仿童话里的危险动作

模仿是孩子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但有的时候却也给孩子带来危险。

重庆一个6岁男孩,因为模仿奥特曼,从6楼窗台上掉落,幸亏楼下有一个大灯箱,他只是腰椎有两根骨头受损,没有生命危险。

江苏7岁男孩李某与4岁弟弟、10岁邻居小孩,在村边树林模仿《喜洋洋与灰太狼》烤羊的场景,结果,李某和弟弟都被烧伤,他的烧伤面积达40%,弟弟烧伤面积80%。

10岁姐姐和5岁妹妹在院子里玩,姐姐模仿故事情节,翻出一把锯子锯向妹妹的脸。因为伤口不整齐,就算最后伤口愈合,妹妹的鼻翼和右脸也会永久留下伤口。

……

由于孩子的认知有限,很多时候未必能分别真假,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模仿童话里的危险动作的时候,就必须及时做一个“童话破坏者”,告诉孩子真相,制止孩子的行为。

(2)童话情节让孩子感到不适

记得小的时候,晚上山上是不是会有一些亮光,村里的人就跟说那是在山间游荡的鬼火,还讲了关于鬼火的恐怖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从此我就有了心理阴影。晚上睡觉的时候,外面一闪一闪的,窗户上就会出现黑影,我被吓得都快尿裤子了。

后来爸爸跟我说,鬼火是假的,其实是有人在赶夜路,光其实是手电筒或者火把。

为了让我不再害怕窗户上的黑影,还跟我做了一个实验,用手电照着我,然后窗户上就有黑影,把手电拿开,黑影又没了。

爸爸解释说,这个黑影其实是自己的倒影。经过这一番解释之后,我才有勇气面对自己的恐惧。

(3)孩子可以分辨一些真假

3-4岁的时候,孩子会开始产生辨别真假的能力,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所以当你发现孩子可以辨别一些真假的时候,就可以跟孩子探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比如看完《冰雪奇缘2》,孩子问:“里面的魔法世界是真的吗?”

你可以反问孩子:“你觉得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呢?”

比简单粗暴的“假的”或许会破坏孩子的乐趣,但是这样的反问反而会让孩子更加认真地思考和分辨。

同时这也是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有研究表明,可以清楚分辨幻想和现实的孩子,其实更有想象力。

功夫妈咪说:

童话和现实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生活也不是辩论场,并不是只有“该”和“不该”两个选择。

童话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与现实世界连接,这是我们该去守护的,而如果孩子沉迷在通话中,做出一些危险的举动,则需要我们的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