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37分钟版马吉影片终归国,“野兽机器”罪证确凿

南京大屠杀37分钟版马吉影片终归国,“野兽机器”罪证确凿

13日上午8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中新网 泱波 摄)

综合央视新闻、中新网报道,今年的12月13日,是中国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举国公祭,是昭彰于史、悼念于人,是对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与全国所有在抗战中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的敬重和祭奠,是人类良知的重要体现,也是告慰逝者,惕厉生者: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珍贵影片湮没异乡 南京37分钟屠杀血证终归国

据大公报报道,一栋房屋内11人被日军杀害的惨状,几乎被砍断头颅的女伤者颈部巨大的“V”形伤口……这些东京审判检方证人和证据画面,82年后终透过镜头重现世间。这些集合了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在82年前拍摄记录侵华日军南京暴行的珍贵历史片段,源于大公报记者历时两年艰难寻获的纽约37分钟马吉影片“一寸盘”。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表示,这是部极具文物和文献价值的影片,“一寸盘”定在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回归南京,和《拉贝日记》一样,成为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又一铁证。

2017年11月,在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前夕,大公报编辑部向江苏记者站布置了采写“海外华人推动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国际化”新闻专题,以配合12月中旬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报道。时任分管中国新闻的大公报副总编李庆义对江苏记者站说,南京大屠杀事件不仅仅是中国记忆,更是世界记忆,只有让世界更多的人记住这场人间浩劫,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际压力,迫使日本深刻反省,才能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当年11月中旬,领受了采访任务的大公报记者联系到1996年从联合国总部退休后,与妻子定居北京21年的华侨邵子平。邵子平于1991年7月12日,在纽约抢先找到南京大屠杀期间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现场的胶片原片,震惊西方。

图:马吉牧师在江南水泥厂医院拍摄的村民把伤员运往医院急救的情景\影片截图

2018年1月,大公报记者在采写邵子平寻找马吉影片的过程中,意外发现邵子平于27年前从马吉牧师留下的影像胶片原片中筛选出的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影像有37分钟,他所在的纽约“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下称:“联合会”)将这37分钟影像编辑制成“一寸盘”,画面丰富,远超南京纪念馆现藏的17分钟。3月18日,邵子平给张连红发微信:“我至少记得几个镜头是这个馆藏片所没有的:一个妇女被砍头,颈背部缺一三角而医生用手要扭过她的头来。”10月8日,“联合会”现任会长姜国镇在家中库房里翻出存放了27年已被其彻底忘记的“一寸盘”。12月28日,邵子平将“一寸盘”送至当年为他们制作此盘的纽约影像公司检测并做数字化处理,他特别告知大公报记者:“根据我们研究,我们联合会所收藏的一寸盘是现存唯一最长最完整的纪录片。”

2019年1月6日,大公报记者收到邵子平转发的影像公司检测评估邮件:“虽然胶片因老旧出现许多灰尘斑点,但全部图像清晰完好。”

不料,2019年2月1日,纽约方面确定37分钟版“一寸盘”是“世界上唯一仅存的影片”,向南京开价一千万人民币。南京深感突然,难以接受。

37分钟“一寸盘”的回归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在龙翔的直接推动下,2019年1月28日,南京纪念馆成立由张连红领衔的课题组。4月15日,张连红一行启程赴美。4月17日,“联合会”会长姜国镇和吴章铨与课题组在纽约会面。遗憾的是,课题组此行未能与“联合会”就37分钟“一寸盘”回归南京达成共识。

德籍华人偶得重磅线索

图: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东亚系图书馆员邵华为南京提供马吉影片关键信息\受访者供图

在纽约37分钟马吉影片回归过程中,生长于南京的德籍华人邵华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她受大公报记者委托,从2017年开始就一直热心地代为搜集南京大屠杀相关史料。

今年2月2日,为推动“一寸盘”回归南京,大公报记者再三斡旋劝说“联合会”负责人,希望能以大义为重,力争“一寸盘”早日回归。但“联合会”表示,“应以西方思维思考”,尊重商业交换原则。受大公报记者委托,邵华从西方思维角度予以相劝。

为了解马吉影片的渊源,邵华专门登入耶鲁大学神学院网页细细查找,该校图书馆公布的消息令她眼前一亮。网页上显示马吉牧师的孙子马吉三世在2015年11月,将祖父拍摄的13卷电影胶片原片和相关光碟等全部捐赠给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其中第1卷和第9卷胶片原片加起来有22分钟,包含南京大屠杀影像。耶鲁大学特别提到其中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镜头是“以前未知”。这些数字化的胶片,在2018年初被发布在图书馆网站上“南京大屠杀”项目内。这条“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天大消息,迅速被大公报记者通报给南京课题组。

南京各界冀盼 影片尽快回归

大文集团追寻37分钟马吉影片回归过程中得到南京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2018年10月10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张建军在大公报记者陪同下赴北京怀柔,专程代表纪念馆首次拜访邵子平,真诚邀请他重回家乡南京。纪念馆周密安排了邵子平夫妇在南京的参观行程,副馆长凌曦手捧鲜花在车站迎接。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陶涛热心为邵子平回母校搭桥。2018年10月20日,邵子平回到阔别71年的母校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当他从校长戚韵东手中接过特别授予的“杰出校友”称号证书时,邵先生百感交集。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彭振刚、外宣处长徐慧红联系南京媒体跟踪报道邵子平重返故乡的消息,邵先生在南京大屠杀史料收集中的重大贡献在南京家喻户晓。12月4日,南京市破格为邵子平办理落户,彻底解决困扰了他长达15年的生活困难。

37分钟“一寸盘”的回归,自始至终得到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2019年1月25日,大公报记者将“联合会”发来的根据37分钟马吉影片内容而来的120张截图转发给张连红。张连红回覆“有许多张是第一次看到”,认为信息量更大、画面更震撼、实证性更强,“价值相当高”。记者据此告知龙翔,“马吉影片37分钟真的是件大事啊。”

在龙翔的直接推动下,2019年1月28日,南京纪念馆迅速成立由张连红领衔的课题组赴美史料征集,成员是江苏行政学院杨夏鸣教授和《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杂志主编刘燕军。

课题组精心准备 赴美谈判

据课题组成员刘燕军介绍,在赴美之前,课题组专家对大公报记者提供的纽约37分钟马吉影片内容120幅截屏图片反覆研判,做足功课。

在美国,课题组连夜观看研究从耶鲁大学拷贝的马吉家族捐赠的资料,与120幅截屏图片反覆比对,为谈判做精心准备。

今年4月17日下午,“联合会”会长姜国镇和吴章铨与课题组在纽约会面,向课题组放映了纽约37分钟影片。张连红表示,“因为事先做了不少功课,课题组对37分钟内容进行了即时分析与比对”,认为课题组从耶鲁获得的与南京大屠杀相关影片拷贝,时间跨度从1937年9月日本飞机轰炸南京开始,延续至1938年4月18日,马吉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拍摄难民举行复活节活动,内容涵盖了纽约37分钟的大部分。

邵华从耶鲁网站获得的关键信息,让“联合会”意识到他们的37分钟马吉影片不再是“世界上唯一仅存的影片”。但是,由于南京课题组在纽约未曾向他们放映耶鲁资料影片,“联合会”心存疑惑。遗憾的是,课题组此行未能与“联合会”就37分钟“一寸盘”回归南京达成共识。

纽约37分钟马吉影片回归南京再次搁浅。

峰回路转 “一寸盘”捐赠南京

2019年5月19日,一直与“联合会”保持联系的大公报记者突然收到前任会长陈宪中的微信,相约20日在北京东长安饭店会面。

这是一次开诚布公的友好交流。大公报记者主动播放了南京专家从美国获得的马吉影片资料,以表明南京确实已经获得37分钟版马吉影片的主要内容。记者——向陈先生介绍相关镜头:“这是村民把伤员运往南京近郊的急救医院的情景”,“这是南京郊区长利乡的一位农民,当两名日本兵闯入他家索要姑娘未果,他们便将其手部射伤。”镜头里,农民的左手背皮开肉绽,护士正在为他清创。

经过真诚交流,在获知南京确已拥有大部分马吉影片内容后,陈宪中先生将随身携带的37分钟马吉影片高清数字版硬盘交给了首次见面的大公报记者,痛快表态:“‘一千万’这事就过去了”。

陈宪中同意回美国后与“联合会”同仁商量,确定在今年12月赴南京参加公祭仪式,并捐出37分钟“一寸盘”。

5月25日下午,江苏记者站将经过一年半的追寻,最终获得的极为珍贵的马吉影片37分钟高清数字版送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影像吻合供词 野兽机器罪证确凿

图:金陵大学医院里救治伤者 影片截图

“犯罪的不是这个日本人,或者那个日本人,而是整个日本皇军……它是一台正在开动的野兽机器。”一盘汇集了记录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37分钟马吉影片,在被岁月湮没28年后于今年1月重现纽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表示,纽约37分钟版本是目前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最为全面、内容最为丰富的版本,首次出现的多组画面为东京审判检方证人和作为证据的案例,成为侵华日军这台“野兽机器”在南京高速度地和全火力地屠杀六周之久无可抹杀的血证。

“纽约37分钟版马吉影片中首次出现东京审判中的出庭证人,及在多组证人证词中作为重要证据的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案例动态影像”,曾为今年南京派出专程赴美国收集马吉影片资料课题组成员之一的江苏行政学院教授杨夏鸣说。

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国际审判,史称“东京审判”。东京审判审理日军南京大屠杀专案时,起诉方有12名证人出庭作证与回答质证,其中许传音、尚德义、伍长德、陈福宝、梁庭芳5位是中国证人。

杨夏鸣介绍,东京审判前期,美国检察官大卫·纳尔逊·萨顿专赴南京挑选出庭证人中国警察伍长德的动态影像。马吉牧师在1938年2月15日拍摄了伍长德,并在标注为“5号影片”的说明词中详细记录了伍长德的遭遇。

在纽约版37分钟影像内,伍长德正面容貌与背部约半尺长刀伤的镜头时长14秒。伍长德于1937年12月26日被日本兵抓住后,与被抓的约1000名男子一起带到汉中门枪杀。伍长德在枪响时倒地装死,未被机枪射中,却被日本士兵刺伤,后假扮乞丐逃脱。

1946年6月18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南京大屠杀罪魁日本甲级战犯松井石根,伍长德作为见证人之一,以亲身受害的经历和亲眼目睹的事实出庭作证。

九口之家 七人惨遭日军杀害

在时长37分钟的马吉影片中,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一家祖孙9口人中7人惨遭日军杀害,邻居4人同时遇害,陈尸遍地的惨景长达35秒。这组画面是出庭证人许传音和马吉牧师赴现场拍摄的。

1946年7月26日,许传音在东京审判中作为起诉方证人出庭作证。在几乎整整一天的审判中,许传音用英语沉着回答检察官询问和侵华日军战犯─上海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的辩护律师质证。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担任国际安全区住房委员的许传音负责建立难民所,掩埋被日军杀害的同胞尸体。他还带着西方友人四处取证。

在回答“南京妇女遭到日本兵蹂躏后,有没有受害者死亡呢?”问题时,许传音说:“在南门的新路口5号,有这样一家,我曾和马吉先生到过那里。就在那里,11个人被害,3个被强奸,其中两个少女,一个14岁,一个17岁。强奸后,日军把异物塞到她们的阴道里。后来,她们的祖母把异物拿给我看。”“年轻姑娘都是在桌子上被强奸的,我到那儿去的时候,血迹未干。我和马吉先生把尸体的惨状拍了下来,作为控诉日军罪行的证据。”

1938年1月20日,马吉牧师在写给夫人的信中说“在过去的一个星期,我看到了最可怕的东西,其真实性无可置疑。”1946年8月15日,约翰·马吉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出庭作证。

妇人险遭斩首 遗巨“V”伤口

杨夏鸣介绍道,在纽约版37分钟影像中,马吉牧师拍摄的一组长达49秒记录医院里一位颈部几乎被砍断的40岁女伤者画面亦极为珍贵。影片中,马吉牧师在简短镜头说明写道:“日本士兵试图将这个女人斩首,(医生)缝合颈部肌肉,脊柱”。查看伤情的医生试图转动这名颈部几乎被砍断的女伤者头颅,剧痛使得这名患者不由自主不断抓住医生的胳膊加以制止。深达脊柱的“V”形伤口特写触目惊心。

杨夏鸣表示,这个受害者案例在东京审判中,出现在出庭证人金陵大学医院罗伯特·威尔逊医生法庭证言里,和作为证据提交的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担任金陵大学医院总务长詹姆斯·麦卡伦日记中。

东京审判中,起诉方提供了麦卡伦1946年6月27日的宣誓证词,这份证词展示了麦卡伦的日记。美国检察官萨顿当庭朗读了1938年1月3日麦卡伦的日记:“今天早上又来了一个处境相当悲惨的妇女。日本士兵将包括该妇女在内的5名妇女抓到他们的一个医疗单位,白天让她们洗衣服,晚上对其实施奸淫。其中有两人每晚被迫满足15至20个士兵的兽欲。来找我们的这名妇女,曾被3个日本兵带到一个偏僻的地方,他们企图在那里砍下她的头颅。她的颈部肌肉被砍断,而颈椎未断。她昏死过去,后来她还是挣扎着爬到医院。众多日本暴行的见证人中又多了一名。威尔逊医生试着缝合她的伤口,认为她还有存活的机会。”

1946年7月25日,威尔逊医生在东京出庭作证:“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位妇女,她脖子后有个巨大的伤口,切断了脖子周围所有的肌肉。”

四行仓库弹痕累累 八秒重现硝烟弥漫

纽约37分钟版影像资料的前11分16秒的画面展示了淞沪战役后的上海。杨夏鸣认为,这组记录上海沦陷后的影像皆为首次见到,同样十分珍贵。

打开影片,便是弹痕累累巍然矗立的上海四行仓库,8秒钟呈现的镜头里,四周硝烟弥漫,黑白场景中的四行仓库令人肃然起敬。

据杨夏鸣教授介绍,在现存仅两、三秒的战时四行仓库的极短影像资料中,未曾出现过如此仰拍镜头的四行仓库,8秒钟的时长也是到目前为止记录时间最长的一段影像资料。四行仓库800壮士英勇抗敌的壮举在中国抗战史的地位举足轻重,上海市已为此建立了纪念馆,这一段展现当时战争现场的视频无疑是重要的史料。

四行仓库保卫战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2017年12月2日,四行仓库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上海的镜头中,有大量难民肩扛被褥、手提包袱、脸盆等,举家逃进安全区的画面。被日军炮击的上海市政府,炸毁的庙宇废墟中观音等佛像露天呈现,尸横遍地的战场上散落国军头盔和枪弹,还有市民“欢迎”日军进入上海、中国炮兵阵地等丰富画面。据邵子平介绍,1991年找到这些胶片时,大卫·马吉曾对他回忆,这是他父亲马吉牧师从一位来自上海的记者处所得。

棺木堆积如山 火葬浓烟蔽日

图:沪淞会战后上海集中焚烧遇难者棺木的相关报道\受访者供图

淞沪会战后画面中,其中有一段1分10秒焚烧堆积如山的棺木场景格外令人震撼。数以百计的棺木被堆成高约5米的小山,人们往四面浇汽油点火,烈焰在棺木的间隙喷涌,滚滚浓烟遮天蔽日。

据杨夏鸣教授介绍,被集中焚烧的是淞沪会战的遇难者,此事当年上海曾有题为《为了健康大量的火葬柴火被点燃》的英文图片报道。报道刊发了两张棺木焚烧场景图片。说明词中写道:“为了执行公共卫生部有关清除租界及外部道路地区的没有掩埋或是部分掩埋尸体的政策,2月27日在林肯大街和沃伦路附近大约有250具尸体被火葬。大约有50具没有掩埋的中国士兵的尸体以及小巷中无人认领的尸体(一些裸露,一些在简易的棺材中)被销毁。(租界)当局尽其所能消除这些尸体可能造成的健康风险,洒在木材上的煤油加速了火葬的进程,之后骨灰被收集并放在一具棺材中掩埋。”

“文物与文献互相佐证罪行,影像和案例共同实证历史,是此次37分钟版马吉影片面世的最大贡献。”12月11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表示,这部极具文物价值、文献价值的影片,是日军侵华罪行的光影铁证,“一寸盘”定在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回归南京,和《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一样,成为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又一里程碑式的突破。(大公报记者 陈旻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