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交回忆录

中国社交回忆录

中国的社交赛道一直十分拥挤,从2000年至今,涌现过许许多多社交软件,有国外的MSN、Facebook、Twitter,也有中国的QQ、微博、微信,甚至于抖音和快手等直播软件。但是论起活跃度和留存度来看,迄今没有任何设计软件可以盖过微信,连它的亲哥哥QQ也不行。

其实腾讯占据中国的社交高地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让我们先从时间线切入吧。

春叁十娘最早用过的社交软件是QQ,那时我还不到十八,还在读高中,每周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趁周六下午放假去网吧上网。

上网干啥呢?单纯的聊QQ,还是和不认识的人,那时特别流行加个天南地北的网友胡侃。

有同学每天中午定点上网,就是因为加了个新疆大草原的网友,约好了每天中午聊天。

现在的我已经不记得当初聊天的内容,但是我还记得那种定时上网聊QQ的冲动。

春叁十娘申请QQ已经算晚的了,凭我4开头的9位数QQ可见一斑。那是好多同学会花高价买靓号QQ,和现在有钱人买靓号车牌差不多。

腾讯赚钱的基因也许真的是天生的。

后来有一次家庭聚会,上大学的表姐告诉我他们都用MSN,有时还会在MSN上遇见外国人。我听着觉得特别高大上,再去上网时特意申请了一个MSN,然而并没有遇见好玩的网友和我用MSN聊天。

无奈我还是回归了QQ。

但是回过头来看MSN其实对QQ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连马化腾也曾在采访中说道:腾讯最大的对手就是MSN。

当时的QQ在三四线乃至十八线城市的小网吧拥有很多用户,但是一二线城市中的白领精英大多数更倾向于MSN。

和充满草根、屌丝气息的QQ不同,MSN主打精英人群,它更像高雅的化身。设计简洁、国际化,不易被陌生人骚扰,白领精英们更乐于白领将MSN印在名片上,而不是QQ。

网上的数据显示:MSN在全球攻城略地,2000年已覆盖33个市场及17个语言版本;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前,MSN的种子用户体量不小,市场占有率10.58%,仅次于QQ。中国2000万商务人士用户中,QQ用户约占47%,MSN用户约占53%。最要命的是MSN的新增用户正是来自QQ的流失用户。

正值春叁十娘的高中时代,2005年6月,MSN和淘宝、上海文化、猫扑、联众世界等9家公司形成抗QQ同盟。

但是最终还是QQ更懂中国,QQ的离线消息功能,对于当时缺少电脑而辗转网吧的中国人太过重要。

QQ获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QQ当时主打陌生人社交。马化腾认为,QQ应该偏重中国本土化、偏重年轻用户,这类人群愿意去结交陌生用户群体。

而MSN则是定位商务人士,主打熟人社交,从不易被陌生人骚扰也可以窥见一二。

最终到2007年第二季度,QQ市场占有率增长至79.1%,一度提升的MSN市场占有率萎缩至13.4%。尤其在公司和办公场所中,QQ占有率高达72.1%,远远高于MSN的20.1%(数据来源于艾瑞咨询)。

此后QQ算是坐稳了中国社交软件的头把交椅。

其实马化腾应该感谢微软MSN,傅盛成名的那句话用在这里特别合适,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如果没有MSN,也许就没有今天的腾讯。

MSN打入中国时还携手邮件Hotmail一起来到中国。为了对抗Hotmail,腾讯收购了Foxmail,和Foxmail一起来到腾讯的还有后来创立微信的张小龙。

这情节是不是很玄幻,所以生活啊远比电视剧精彩。

后来我上大学了,QQ已经成为每个年轻人的必备符号。

这时年轻的校园群体内开始流行校内网——人人网。年轻的学生们谁没有注册过人人账号?在人人我们可以轻易找到学长学姐和学弟学妹,我大学时就特别热衷在人人上找我的同学们。

有没有人曾经定过闹钟偷菜?农场最早在人人网开始流行,那时我热衷于加同校好友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了偷菜。

我毕业后也迎来了人人网最辉煌的时期——2011年5月4日,那天人人网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开盘后,人人网最高股价曾超过22美元,总市值超过80亿美元,力压新浪,仅次于BAT。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用这句来形容社交赛道再合适不过。不同的是,互联网时代这个时间被缩短了。

人人网没有得意太长时间,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了,十分迅速地颠覆了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时代,微博和微信先后占领社交高地,成为用户的心头好。

微信诞生之前,雷军也曾做过米聊,他说,腾讯没有类似的产品就是我们的机会。那时的雷军没有想到远在深圳的张小龙正在带队秘密研发微信。

最终微信横空出世,站在腾讯QQ的肩膀上,迅速地收获了大量用户,风靡全国。马化腾发表感慨:腾讯总算挤上了无线互联网的站台。

张小龙是一个十分克制的产品经理,他的个人色彩很大程度上融进了微信之中,很少有社交软件会以简洁、即用即走来要求自己。因为大部分社交软件都是为了最大量的占用个用户的使用时间,譬如抖音。

这使得微信别具一格。它落实“不骚扰、不感动、不迎合”的原则,让再小的群体,也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种设定让微信显得很高级,再加上社交关系捆绑后迁徙成本太过高昂,这是微信屹立多年长青不倒的原因。

唯一讽刺的是张小龙希望我们使用微信时即用即走,结果大部分人都被工作群捆绑在了微信上,反而花去更多的时间。

同属社交常青树的还有微博,很难想象微博也已经10岁了。

现在的微博更像是一个娱乐平台,微博聚合了大量明星账号,他们用来为电影宣发、为自己造势,吸引一众粉丝在微博上为其打榜,微博俨然成为了娱乐大咖秀场。

这样的微博很容易利用红人效应来扩大其影响力,但是弊端也很明显,粉丝从来都是属于红人的,他们对平台的忠诚度很低,随时可能被红人带走,直播平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相比前几年,社会热点从微博开始发酵的频次已经越来越少,现在微博热搜基本被明星垄断了。

和后起之秀抖音、快手相比,微博缺少多元化的内容生态。还有广受用户诟病的僵尸粉、水军,以及以及越发严格的监管环境,微博亟需破局。

作为十年的社交老玩家,微博缺少新故事可以讲。

抖音和快手的崛起得益于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殊的背景,所以当新兴事物兴起时,我们也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

其实我不太喜欢抖音,因为它吞噬时间的力量太过可怕。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抖音里找到自己喜欢的视频,然后一刷一小时、二小时、三小时。

时间就这么不见了,当你抱着手机刷抖音的时候。

为什么我没有分析国外的社交软件呢?因为Facebook和Twitter在中国的使用人群还是太过小众,嗯,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不用,我赞同没有使用就没有发言权。

国外的社交软件在中国很容易遭遇水土不服,毕竟最了解中国人的还是中国人。

但是国内的社交软件都有它们自己的问题。就算是一路领先的微信也被人诟病已久,天下苦微信久矣。我们都希望工作和生活得以区分,这是未来社交软件的机会。

基于社交迁移的难度和成本太高,如果不能快速积累用户,任何好创意都最终都会沦为微信的嫁衣。

以上都是春叁十娘个人体验,欢迎探讨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