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街被占了一半,怎么管?

一条街被占了一半,怎么管?

与人们想象不同的是,城市街头并非无主之地,而是聚集着巨大利益;争夺街头空间的不仅包括弱势群体,还有数量庞大的特殊利益集团。

当前,我国城市的街头治理早已告别了“小脚侦缉队”时代,公安、城管等街头执法力量投入了庞大力量维持秩序。总体上看,我国城市街头秩序总体良好,并未成为酝酿社会和政治动荡的温床。但是,也存在较大的城市安全隐患。

其中最难以解决的痼疾是,很多城市的街头逐渐为少数特殊利益群体占据——他们以摊贩形式出现,以弱势群体面貌示人,却行违法犯罪之事,对市民生活、城市安全以及真正的弱势群体生存,都造成了诸多困扰。

街头占道经营是城市非正规经济的主要形式,因成本低、收益大,而成为各色人等的牟利方式。但是,非正规经济的市场秩序是易变的,摊贩群体内部的权力关系也不是固定的。大体而言,街头利益群体的内部权力关系呈现出多元特征:

其一,支配关系。从调研中可见,一些摊贩并非自雇经营者,而是受雇者。基本上,那些已经拥有相对稳定摊位的摊主,都会雇佣帮手,而自己做起了“老板”。甚至于,那些交了保护费的普通摊贩,如无家庭成员帮忙,也会寻找兼职的大学生来帮忙守摊。

其二是庇护关系。在团伙与普通摊贩之间,通过管理费/保护费的形式,建立起了庇护关系,该团伙的管理水平比较高:(1)摊位划界清晰,管理有序;(2)收费规范,不多收,也不重复收费;(3)保证利益,不允许别的势力来扰乱市场秩序;(4)确保清洁,以满足城市管理要求。

其三是合作关系。摊贩往往都是老乡带老乡、亲戚带亲戚,他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且,该街的摊位,至少有一半是两个或两个人以上合作经营的。合作关系还体现在占领市场、应对风险等一系列事件上。

其四是竞争关系。不同的摊群之间,同业之间,都存在激烈竞争。尤其是流动摊贩之间,为了获得较好的摊位,往往会爆发或明或暗的冲突。

摊贩管理看似事小,但涉及面却极广,鲜为人知的是,城管部门的真正难题在于行政执法问题的泛政治化。

近些年的舆论环境,已将城管执法陷入到泛政治化的执法环境之中,导致执法成本越来越高,执法过程蜕化为议价过程。就目前的城管执法力量配置,绝大多数城市都面临城管执法力量不足的窘境。

一线执法过程中,采用大量辅助力量是客观现实。与人们想象不同的是,城管并不轻易采用执法措施,而是采用提示、告诫、“围观”等方式进行日常管理。能被媒体关注的执法冲突事件,必定是经过多次提示、告诫,乃至于采取“围观”等方式而无效,及至城管带队仍暴力抗法的结果。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在日常街面管理中,城管与摊贩之间的讨价还价耗费了大量行政资源,从而为非正规经济的膨胀创造了空间。并且,有经验的摊贩和别有用心的团伙,都会抓住城管害怕执法冲突的这一软肋,寻找自己的牟利空间。

可见,泛政治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城管执法。但泛政治化又是难以回避的现实,超出了城管部门的控制范围。从笔者调研的情况看,“不出事逻辑”是一线执法的日常状态。因为在泛政治化氛围下,以及各级部门还未充分认识一线执法复杂性的情况下,“有作为、有担当”很可能意味着问责风险。即便不问责,也会因无尽的后遗症而影响工作。

据此,绝大多数一线执法者会选择默认这种不公平的、非正常的秩序。


作者 |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 吕德文

编辑 | 曹柠

排版 | 凑凑

南风窗新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