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朱一龙是“反流量”式的“流量”明星?

为何说朱一龙是“反流量”式的“流量”明星?

前言:近几年,在内地娱乐产业快速发展扩张以及女性成为消费主体的市场环境下。娱乐圈也正式进入了以“男色消费”为主的“流量小鲜肉”时代。

而其中,朱一龙可以说是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一方面,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和现在的这些流量比起来显得有些另类,甚至你会怀疑他到底能不能算是流量;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说,朱一龙符合了流量的大多数定义,可以算是”反流量的流量“。

所以在这篇文章,我会从为何说朱一龙属于流量,为何又属于“反流量”,以及流量和反流量的辩证对比三个方面,结合娱乐圈的一些现象以及粉丝受众心理来具体分析,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我也会结合朱一龙的例子以及娱乐圈的现状,来谈谈对于我们在普通行业中工作和发展的启示。


一、为何说朱一龙属于流量?软流量和硬流量缺一不可

自从2018年夏天,凭借网剧《镇魂》爆红以来,朱一龙可以说符合了关于流量的大多数定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①粉丝集聚、网络热度构成软流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流量明星的定义:流量明星亦称“流量艺人”,特指那些深受欢迎、粉丝众多明星。

而目前各种权威榜单,通过大数据测算, 结合媒体曝光贡献和全网讨论贡献等多维度来测算,基本上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明星的网络热度。

从网络热度上看,朱一龙自爆红以来在百度等各大数据榜单位居前列,毫无疑问处于金字塔顶端的“顶级流量”。

尽管之前有不少媒体揭露及抨击流量明星数据造假注水等问题——但我认为造假注水这是娱乐圈的普遍现象,首先你得足够红才有注水的必要和价值。况且注水背后或许是团队在花钱营销,或者是粉丝自发地帮着做数据,也不是明星一个人所能决定的。

况且,如果要对数据进行脱水,那势必也是所有流量明星一起“脱”,对每个明星依旧都是公平的,都按脱水后的活跃粉丝数据来排名,朱一龙的顶流地位也基本上是相当牢固。

②商业价值、带货能力构成硬实力

另一方面,在当下可以说,明星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通常指的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未来商业利益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模式)的产物。

而关于流量明星的商业价值具体体现模式,主要分为三类。

(1)第一类的流量明星,或许通过热搜等数据造假营造出一种”虚红“,实际的活跃粉丝量并不像数据显示的那样。

(2)第二类的流量明星具备一定的粉丝群体,但大多数偏“路人好感性质”,粉丝的用户粘性并不够,无法高效的把流量给具体变现。

(3)第三类的流量明星或许光从粉丝量上看不如其他一些竞争对手,但其中,真正能够高效变现,转化为实际商业价值的“有效粉丝”占比较大。

也就是说,明星能否展现带货能力,取决于是否真正具备能通过有效粉丝把流量给变现的“硬实力”,只有真正具备了实打实的商业价值,才能算得上“实红”

而从商业价值榜单来看,凭借各种代言实绩、带货能力,在商业价值指数名列前茅的朱一龙显然是属于最后一种的“实红”,而不是“虚红”。


另一方面,所谓树大招风,有红就有黑,粉丝和黑子对于流量明星就像一对双生子一般,朱一龙自从爆红以来,大名时常上(黑)热搜,粉丝更是在(黑)热搜中C位出道,甚至出现过两天上4次(黑)热搜的盛况。这些都侧面印证了朱一龙符合了关于流量的大多数定义。

二、为何说朱一龙不算流量?从成名前及成名后两个角度来看。


① 成名前的朱一龙,更偏向于“前流量时代”的演员,而不单纯是明星

从前流量时代到流量时代,内地小生的构成主要呈现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专业出身上,从以北影、中戏、上戏三大院校表演系科班出身为主,到如今通过选秀、跨界等其他渠道转投演艺界的非科班人士。从年龄上看,如今的流量更加秉承了”出名要趁早“的原则,要么像鹿晗吴亦凡这样通过练习生出道,要么像TFBOYS直接从童星做起。在打响名气之后再转投演艺界,可以说早早的就规划好了未来在娱乐圈的事业发展。

而朱一龙的出道经历更接近前流量时代的大多数演员甚至跟我们大多数普通学生差不多。

朱一龙谈及自己的考进北影的经历,坦言自己那个时候就是普通高中生,完全没有想过说从事跟表演有关的工作,然后因为妈妈特别喜欢表演,就给他强行报了电影学院。

当时性格有些内向的朱一龙进了电影学院就好像一张懵懂的白纸,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才正式开启了对表演的兴趣和钻研之路。

而2006年考进北影的朱一龙,也和大多数科班学生一样,在大三之前,按照学校规定并没有出来拍戏,更多的是整天和同学们关在一个”黑匣子“里训练,大家每天都在出创意,出自己想要演的片段。在同年龄段的流量明星已经崭露头角之时,朱一龙正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在象牙塔里蛰伏。

而从2008年正式出道至今,出演过将近40部电影、20部电视剧,演技也得到一定的认可。但因为缺乏背景和资源,朱一龙多出演一些成本不高、关注度比较低的作品,尽管偶尔也有像《新边城浪子》这样还算有一定热度的作品,但其本人始终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

但这没有消磨朱一龙的斗志,哪怕是像《芈月传》里戏份不多的小角色嬴稷,也尽力去把它演好。朱一龙认为,刚进入这行你没有权利去挑选角色,所以你只能坚持自己的初心,把当前的角色一个个演好,你才能得到更多和更好的团队合作的机会。

成名后的朱一龙,对待爆红的应对方式也和这个流量时代有些脱节。

宝剑锋从磨砺出,厚积薄发只需要等待一个机遇,2018年的夏天,随着朱一龙饰演的网剧《镇魂》的热播,创下超高点击率和讨论度,正式让朱一龙被大众所广泛关注,晋升为流量明星。


但朱一龙从爆红后的一系列表现来看又太不象是常规意义上的流量了

首先,三十岁才大器晚成的朱一龙没有像其他更年轻的流量那样急着营业,从去年夏天到现在,最红的这一年综艺节目只参加过一个综艺节目《幻乐之城》,也还是跟本职工作:演戏相关的,这在流量明星扎堆游戏竞技类真人秀的当下显得有些异类。

其次,同样是在人气最旺之时,朱一龙毅然跟随《盗墓笔记:重启》剧组”进山挖土“,数月内几乎没怎么参加商业活动公开露面,这对于急着趁热打铁”割韭菜“的流量又显得有些不可想象。

老戏骨陈道明曾经说过,演员限制自己在作品外的曝光也是本分,是对演艺生涯好的一件事。


另外,朱一龙也凭借在《知否》中饰演的“小公爷”提名了白玉兰奖。如果不算李易峰曾在百花奖、金鹰奖这样偏向人气类的奖项有所斩获之外。朱一龙可以说是流量时代真正意义上被专业性质的奖项所认可的流量明星。

同时,在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中,朱一龙可以说作为几乎仅有的流量明星代表,在《回归》这一单元饰演了一个护旗手,可以说也得到了主流圈层的认可。可以说,朱一龙在当下,成为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反流量"式的流量存在。


三、关于流量与反流量的辩证统一分析

在当下,流量明细似乎就跟业务水平低下画上了等号。但可以这么说,朱一龙作为一个“反流量”,其是不是流量和评价他是不是一个好的演员并不是矛盾。而这种关系可以结合粉丝的受众心理与对男明星的喜好这两个角度来进行解读。

① 从受众心理看,互联网时代,粉丝从单纯的消费者赋予更多生产者职能,很多时候,明星属于被推上了“流量”的位置。

学者保罗·赫希曾:传统媒体时代,时空界限横亘在粉丝面前,囿于传统媒介无法进行即时的互动反馈,粉丝更多的像是散兵游勇。

而新媒体时代到来,粉丝借助于新媒介突破桎梏,在线上通过各种渠道轻易找到彼此,进一步在社交平台上聚集,持续发展壮大,各种应援站、粉丝站应运而生。

而很多时候,流量明星未必是自己出来营销,而是粉丝自发性质的帮偶像做热度,明星反倒是属于出来被迫营业,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满足粉丝欲望、形成自我投射的“被包装的符码镜像“

学者皮尔斯曾将符号构成分为再现体、对象和解释项三项,其中解释项是符号接收者对符号的意义解读。互联网时代的粉丝,不再停留于被动观看,而是通过自己的喜好,对明星进行再包装进行“解释项”性质的二次解读。

这种解读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各种明星的影像素材进行二次创作,制作成符合"粉丝向“的海报、表情包、Vlog短视频等各种方式,拉近及消解了了传统媒体下明星的距离感和神秘感。

粉丝在各种应援站、社群当中,把明星再进一步作为一种“情感镜像”,通过影像符号互动、评论、转发。作为情感共同体,找到认同感,达成凝聚力,仅仅依靠精神动力就能持续花钱、花时间为偶像做数据。前段时间周杰伦和蔡徐坤的粉丝大战中,很多周杰伦这样的“前流量时代”的明星粉丝也加入了做数据,和蔡徐坤粉丝对抗的大军当中,尽管很多周杰伦粉丝对这种做法有些不理解,但架不住群体性的力量在背后推动着他们支持自己的偶像。


满足女性对男色的凝视,娱乐文化消费主力已经被女性所主导

可以说在当下,女性占据了流量变现的主体受众,朱一龙的《镇魂》即资本迎合女性凝视之产物:《镇魂》结合了当下年轻女性比较感兴趣的耽美、奇幻等元素,以刺激女性消费为目的,朱一龙在剧中饰演的沈巍教授,将当下多数年轻女性所青睐的英俊、博学、儒雅、高冷又傲娇等品质集为一身,可以说符号化地满足了女性对男性的理性化符号化的追求。


“镇魂女孩”传播、收藏段子、表情包、同款商品,等符号化元素,在微博为朱一龙超话打CALL, 给朱一龙取“拢龙、居老师”等外号,又或者自称”小笼包“。与偶像积极建构准社会关系。如此,女性受众充分把握了审美、情感上的主动权。

另一方面,朱一龙这样的流量明星也通过微博、短视频等方式和粉丝互动,来吸粉固粉。流量明星所呈现出来的或幽默风趣、或呆萌可爱,或阳光活力,总会吸引到不同偏好的粉丝,甚至很多明星的爆红都存在很大程度的偶然性。花大钱买热搜的未必就会比那些不时常”营业“的要更有观众缘。

可以说,在当下自媒体时代,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所贩卖的不仅仅是银幕形象,下了戏,也不可避免地要通过其他渠道来“营业”。

但并不是说朱一龙等流量明星通过这些戏外的,或有意或无意识的”固粉“行为就是说他业务水平不行。显然人气高低,是否是流量,跟演员的业务水平没有必然联系。而纵观朱一龙爆红的原因,可以说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合适的角色碰上了恰到好处的演技

可以说,剧版《镇魂》虽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编,但本质上还是属于偏小众的耽美题材。而在当下非科班男流量当道,再加上港台男星来内地空降男主的情况下,对于朱一龙这样没有过硬资源的传统科班演员来说,能凭借小众的耽美题材爆红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复制性。

但反过来说,在制作成本的局限下,这部剧之所以能成功,主要还是凭借朱一龙和白宇两位科班出身,业务水平过关的演员所撑起来的。尤其对于朱一龙来说,这背后离不开出道以来十年磨一剑的积累,可以说朱一龙的爆红也是必然的,只要给他一个合适的机会。

而朱一龙之后再接再厉,又凭借《知否》中的小公爷一角广受好评,成功打入主流影视圈,并获得专业奖项认可。已经证明了绝不仅仅是靠所谓的”颜值“还有”卖腐” 走红的。

第二,沉得住气,真正把演员这一行当成长久发展的职业

朱一龙曾经在采访中表示,自己一直在努力去提升自己,争取去跟更好的团队合作。

尽管出道多年一直不温不火,但他没有好高骛远,没有嫌弃自己所在的小公司东方飞云缺乏好的资源,只是尽力去演好每一个角色,从而等待机会。

当下主流舆论对耽美题材的影视剧始终存在偏见 ,但朱一龙在当时作为一个不红的演员, 接《镇魂》这部戏时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选择权,而凭借《镇魂》大红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预料到,但他显然没有被一时的爆红冲昏头脑。这点从他没有趁着大红积极营业,疯狂走穴赚快钱就可以看出,因为他真正把表演当成一个长期发展的事业来做,真正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第三、粉丝群体的助力

相比其他流量,大器晚成的朱一龙,凭借其成熟、文艺儒雅的气质,吸引的粉丝总体也更加的偏大龄,更成熟理性,经济条件和购买力也更强,其中还不乏很多的高知女性,连生物学教授也公开表示了对朱一龙的欣赏。

另一方面,根据统计对比发现,朱一龙粉丝群体的管理能力也是相当之高。虽然时常被黑上热搜,粉丝一直积极做公益,把公益指数做到第一,被各路蓝V点名夸赞,也给朱一龙带来了更加正面的形象助力。

而很多不太理智的粉丝,也就是所谓的cp粉,在戏外强行“拉郎配”,按耽美风格恶搞消解朱一龙和白宇的形象,而这些粉丝已经被真正关心朱一龙事业长期发展的正经粉丝当作“镇魂女鬼”给划清界限了。


四、终将回归理性的流量时代以及对我们现实的思考。

当前流量明星之所以和实力艺人之间泾渭分明,可以说是因为流量时代大大缩短了造星过程,不需要向传统那样通过演艺产品——大众媒体关注——话题营销等步骤,而是直接可以在社交媒体里实现精准粉丝的聚集,成规模后再反向在大众媒体中引爆。甚至不需要明星,像“发际线小吴"这样的素人都能够一夜之间成为网红。

但另一方面,以鹿晗这样的流量偶像在公布恋爱以后大规模脱粉,以及质量欠佳的《上海堡垒》票房扑街的例子可以看出。流量明星光靠贩卖人设而缺少作品的路线终究走不长远。随着市场逐渐回归理性,流量的泡沫正在逐渐被戳破。

在我个人看来,朱一龙可以说是流量,也可以说是反流量的存在,或者说用“复古型流量”来形容更为贴切。因为流量和业务水平本来就不是矛盾体,朱一龙更像是前流量时代那样人气和实力兼备的演员,比如周润发和梁朝伟那样。只不过在当下的流量时代,朱一龙主动或被动的获得了极高的人气和关注度,才被划入到和其他流量明星一样的行列。

由流量明星的例子带来的现实思考:

从朱一龙这样流量明星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在当下的互联网自媒体时代,大多数人都不可避免的要通过网络新媒体来打造个人品牌。而个人品牌和事业发展并不矛盾,只要合理利用,自然能正面促进我们的事业发展。那么,如何利用自媒体打造个人品牌呢?


1. 确定自己的垂直领域和独特标签

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当下的自媒体也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了“寡头时代",大多数领域和话语权已经被那些凭借资源优势的公众人物、大V先行一步给占据了。

但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我们普通人依旧可以通过把领域做细做垂直。打造自己独特的”标签“来吸引人关注你。

在当下娱乐多元化的时代,哪怕是流量明星也很难像前流量时代的“四大天王”那样做到面面俱到。而我们普通人在选择这种”标签“时,更是要注意符合自己的定位和专业特长。

2. 剖析市场动态,与时俱进

当下的市场环境千变万化,哪怕是娱乐圈的流量明星很明显也加快了更新换代的步伐,对于我们普通人来书,只有具备前瞻性的眼光,充分关注市场动态,找到”蓝海“,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不管你的行业是偏向于技术还是市场,仅仅想凭借以往的经验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显然是不够的。

3.切忌人设过火 提升硬实力是关键

“人设崩塌”一词一般指人物形象没有扮演好,多指经纪人给明星设定公众形象不到位。另一方面就是指某人的形象因为某件事情而声名俱毁,颠覆了之前留给大家的健康积极的原本印象,也被称之为“人设崩了”或者是“人设已崩”等等。所以说,不管怎么营销个人品牌,一定要搞清楚这本质上卖的是你的技能与服务,切勿本末倒置,让自己打造的人设和标签超过了自己的真实能力范围,从而导致人设崩塌。

结语:

从朱一龙这样的流量明星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这个自媒体野蛮生长的年代,哪怕你自己不想,也不可避免的要走上自我营销的道路。酒香也怕巷子沉,适度的进行包装及打造人设并不是坏事,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提升你的硬实力,不管外界环境怎么变化,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影像乌托邦:网络社交中流量明星与Z世代粉丝的符码互动》占琦

《男色消费对女性凝视的隐性消解——以优酷IP剧《镇魂》为例》 朱政德 牛静

《微博打榜大战背后的思考 ——技术赋权下的流量变现》孙蔡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