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游戏里,藏着女儿不敢说的真心话

沙盘游戏里,藏着女儿不敢说的真心话

上个暑假的时候给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报了一门课,用沙盘游戏再现自己的家庭生活。沙盘游戏在我的家长群里非常流行,也很简单,只有个大大的沙盘里铺着厚厚的沙子可以造型,还有玩具家具、房子、人或小动物任意选择布置。游戏整合了角色扮演,适合家庭乃至企业团队共同参与,为互相认知、辅导和教育提供参考。期间,教室里的老师只观察,并不干涉操作,结束后让大家交流。虽然这只是个游戏,但是我们从中的收获很多。

第一次上课,女儿的沙盘只摆了两只狮子,两只兽中之王在桌面大的沙盘里大摇大摆,其他物件明显都不在他们眼里。女儿说一只是很温柔的狮子,另一只有时候很凶,但是两只狮子都不是坏狮子。上课的时候家长不在,这是老师转告我的。我听了一愣,立刻想到自己就是那两个不坏的狮子之一。我知道我逼她学习时很凶,妈妈则毫无疑问是给她买新衣服买冰淇凌极其温柔那个兽王。我随即问老师,是不是她这么小,自己平时对她要求太严格了?她假期要学游泳、学英文、学音乐,学完了蛙泳换气要学自由泳换气,每天学习的英文课文单词要熟读并且牢记,都来咪发索啦西要挂在嘴边手上琴弦上,就算看场电影读本书回来也要写观看日记。

老师说这是第一课,你不必过分解读,我们下次课接着摆。

第二次上课,女儿把沙子分成了堆,每堆沙子上只有一个动物,而且都是雌性,没有雄性。我问老师这是你教的吗?老师说不是,这是她自己做的。她沙盘中的女儿国,是不是就是她的理想国?她在要求独立?我不得又怔住了。自从她五岁有了弟弟,家里的确改变了很多。弟弟自一岁起多病,妈妈要照顾弟弟,和他睡在一个房间,因此我跟女儿睡在另一个房间。本来给姐弟俩准备的高低床,变成了女儿在上铺,我在下铺。是不是她已经开始成长了,需要更多的空间?而我作为一个成年男性,是不是已经不知不觉闯入了她的私人空间?

我越来越好奇了,这么摆下去,下次课她还能摆出什么。

一周过去,女儿又去摆了一次。这一次,她的家貌似正常一些了,分成了很多房间,每个房间一个动物。但是她说这些动物会吵架,于是她自己选了一只老虎,来管理所有动物,不让他们吵架。而且还堆了一个高高的沙堆,老虎就站在沙堆上,威严地俯视众生。老师问我:你们家里经常吵架吗?这个问题让我羞愧难当。是的,家里是因为大事小情有些争吵。比如弟弟不好好吃饭要喝汽水会哭闹,我会批评弟弟,爷爷奶奶会来护着弟弟,我会质问他们的教育方法,多说两句难免声音就大起来了。要么就是女儿的学习问题,我们作为父母和上一辈总有不同的看法,每次要女儿坚持完成点什么,爷爷奶奶就说要休息休息,也许我们都没错,但是我们的确都认为对方不对。每次都是类似的事情,当发生这些争执,女儿是在一旁默默地观察的,一言不发。可能那一刻,我忽略了她的感受。

课程都结束,老师说女儿的成长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需要秩序,需要安全感。当这种安全感缺失,她自己就要化身成老虎,来按照自己的规则重新建立秩序。当我们成人把想当然的秩序和纪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加给她时,她也就认为她自己将来也要给别人建立秩序,每个人按照她的方式生活就是秩序。也许我们现在对她做的,要求她按照成人理解的方式学习、生活、甚至放松、休息,她感觉自己就是被关在房间里的小动物。因此她要做老虎,内心的压抑要发泄,不想被限制。

女儿不知道她每次摆的沙盘,老师都会给我复述。因此,她把自己的内心所想的,通过展现在了沙盘里,传达给了我。这三次沙盘,对我,我们家长来说都是深刻的反思。我们到底希望她如何长大,我们又如何陪伴她?我们是否是合格的家长?一些不合适的教育方式方法是不是已经影响了她的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

老师说,面对这些沙盘反映出来的问题,家长需要做出改变,一方面要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上建立起“激励、行动、奖励“的良性循环,一方面要跟她建立一个更亲密的关系。也就是多跟她谈谈心,交朋友。这样女儿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主动跟我们交流,避免憋在心里,发展成一只“小老虎”。为此,老师还给了我们一些建议比如找什么轻松的场合跟她聊聊。

女儿的沙盘课没有结束,我们已经从她那里学习了很多。知道道理容易,实际做起来难。但是我们也唯有坚持下去,因为她是我们的女儿,我们是一辈子的家人。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