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跟刘志丹齐名,是许世友的副司令,却只授大校军衔。

他曾跟刘志丹齐名,是许世友的副司令,却只授大校军衔。


上一点年纪的人可能都看过电影《苦菜花》和《山菊花》,电影中的两个主角于得海,于震海其实原型都是一个人,就是胶东抗日英雄于得水。

于得水原名于作海。1906年5月22日,出生在文登县铺集镇洛格庄一个贫苦农民家中。祖父于老三是挑脚小贩,活活饿死在烟台。父亲于连登是泥瓦匠,二叔种地,三叔是苫匠,全家13口人,生活艰难。于得水从小就跟随父兄种地、学瓦工、学编筐、编席。18岁时开始拜师学武,19岁加入武术会,早起晚睡练功,学成一身好武艺,刀枪棍棒样样精通。1931年5月,于得水参加了农民协会。1933年春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拉起十多人的武装,秘密活动于牟平、文登、海阳一带。于得水武功高强,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天兵天将”,但对于国民党政府来说却是心头大患,千方百计想除掉他。

第一排起左二于得水

1933年农历七月十二晚,于得水在家召开一个秘密会议。不料,被本村坏人侦知密报。天刚放亮,于得水父亲起来喂完牲口,开门要去收拾牲口粪,看见门外有人,就问:“是谁?”这时,一个敌人扑上来,用棉花堵住老人的嘴,其余的冲进院内。于得水的妻子吕凤斯听见有人进了正间屋,就推了于得水几下,小声说:“不好,快起来!”接着对外大声说:“你们慢点进来,等俺穿好衣服。”大部分敌人脚步迟疑了,只一个进了炕前,右手拿着枪,左手摸到了于得水的脚。于得水往后一退,问:“干么的?”敌人说:“有人告你了!”说时迟那时快,于得水翻身打破灯窝子纸,拿过锅台上挂的菜刀,往炕头一拍,高声喊:“各位老大散去,冤家上来!(江湖暗语)”接着对吕凤斯说:“快把匣子枪拿来!”吕凤斯往炕西边一闪,碰得桌上的东西哗啦啦直响,敌人以为拿枪,赶忙撤出屋外。

其实,于得水没有带枪。于得水乘机从炕上一跃,跳到炕前的桌柜上,又蹿到大柜顶上,双手抱住横梁,双脚向上用力蹬开屋笆,松开手,伸头缩肩钻出屋顶。于得水扒拉掉脸上的草,看到屋外围了一层层敌人。敌人也看到于得水从屋顶冒出,就喊着“抓活的!”并噼啪地放起枪。

当时,刚下过雨,地上很粘,为了不留下脚印,于得水就两手抓着屋檐,脚不沾地,一下一下地挪到墙根,一翻身过了墙,落在邻居孙述堂院里,进了东屋,用菜刀揭开炕上的石板,跳进炕洞里。孙家老人和媳妇忙把石板盖上,把炕席铺好,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堆到炕上。不一会儿,敌人吆喝着推门而进,东屋翻箱,西房倒柜,还用刺刀往炕洞刺去,刺刀捅到炕垛上吱吱响,于得水一动不动。等到中午敌人都撤走了,于得水钻出炕洞,装扮成拾粪的,混杂在上山干活的人群中出了村。这次于得水虽幸免于难,可是,他的家门被封,全家人被押到县衙。父亲受酷刑,母亲被打致死,孩子吓死一个,另一个送到牟平一个同志家里寄养。从此,于得水离开了家,他先后几次孤身御敌,凭着过人的胆略和高超的武艺,以少胜多,化险为夷。


在长期的战斗生活中, 他7次负重伤,13次受嘉奖。1961年转业到地方新中国成立以后,于得水继续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忘我奋斗。1961年,于得水从部队转业任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1967年2月,这位屡建奇功的英雄,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1979年2月19日平反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安徽省在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丰碑园为于得水铸起半身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