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洞察|金融系统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释放了哪些政策信号?

21洞察|金融系统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释放了哪些政策信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结束后,一行两会一局、部分国有大行等金融系统单位迅速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因为经济工作会议内容丰富,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总体上是提纲挈领的形式,而金融机构各部门贯彻会议精神时则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特作梳理、解读(部分原则性或相同的表述略去)

按照惯例,岁末年初,各单位还将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对来年的工作作出更加详细的部署。

逆周期调节:

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国开行:更好发挥开发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加大对基础设施补短板重大项目、先进制造业、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脱贫攻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工行:遵循逆周期调节要求,合理安排信贷投放总量和结构,加大对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解读:

1)相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央行提出货币政策要“加强逆周期调节”。这意味着明年的货币政策将会稳健略偏宽松。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明年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方向不变,但节奏和力度上会更加灵活:一方面是结构性货币政策更多地创设、完善和使用(比如PSL),另一方面是宽松政策不会一蹴而就。

“货币政策仍将边际宽松支持降成本。当前银行负债成本刚性是制约贷款利率下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明年货币政策存在进一步降息空间。”明明称。

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 张旭认为,2020年1月初降准的概率较大。一方面,降准可以对冲春节前的流动性缺口;另一方面,降准可以为地方政府创造稳定的融资环境(专项债的大量发行)。

2)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调节再发力。在2014-2016年政策性金融机构稳增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专项建设基金,二是棚改贷款,而棚改贷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PSL。但由于有新增隐性债务之嫌,专项建设基金和棚改贷款已式微。目前市场也关注政策性金融机构如何参与逆周期调节。

国开行称,更好发挥开发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信贷投放主要是基建补短板、先进制造业等领域。

3)“稳字当头”的要求下,商业性金融也有相关表态。商业银行“老大哥”宇宙行表态称,遵循逆周期调节要求,安排好信贷投放和领域,主要支持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建补短板领域。

4)简言之,基建仍是重要的投向。新形势下,专项债项目配套融资不增加隐性债务,这类项目将是银行的首选。

金融防风险:

央行:巩固攻坚战前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稳金融、稳预期。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稳妥处置突出金融风险点,压实各方责任。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统筹做好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控股公司、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加快补齐制度短板,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从治标逐步向治本过渡。

银保监会: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压实各方责任,稳妥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分类处置重点金融控股集团风险。持续推进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高发势头。对影子银行业务进行一致性、穿透式、全覆盖监管,坚决清理整顿各类假创新、伪创新。

证监会:强化对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的防范化解,努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外管局:防范化解外汇领域风险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要加快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宏观上要防止外部风险冲击引发跨境资本异常流动,微观上要保持政策和执法标准跨周期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预期性,严厉打击外汇违法违规活动。

解读:

1)在前两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中,三大攻坚战的排序是重大风险攻坚战、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而今年的排序是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重大风险攻坚战。2020年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扶贫攻坚显得最为重要,而重大风险攻坚战可能不止三年,往后可能还会持续。外管局的学习会议透露了这样的信息,“化解风险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2)相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布置,央行表示“金融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2020年要从治标逐步向治本过渡。

央行《金融稳定报告(2019)》披露,金融风险化解的时间表为,2018年边制订攻坚战行动方案,边落实各项工作举措,已实现良好开局;2019年承上启下,全面、纵深推进各项任务部署;2020年是攻坚战收官之年,力争基本完成从风险治标逐步向治本过渡,完成攻坚战的既定任务。

3)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坚持“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

4)从一行两会一局的表态看,明年化解的金融风险类型主要有P2P、非法集资、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外部风险冲击引发跨境资本异常流动、高风险金融机构等类型。

房地产:

央行: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统筹做好房地产金融调控。

银保监会:完善房地产融资统计和监测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行为。

解读:三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表述从“完善促进”到“构建”,再到今年的“全面落实”,可能意味着长效机制已具雏形,金融系统房地产金融调控、统计、监测体制应该也是其中之一。

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求是》上撰文指出,央行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其中提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原则,加强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宏观审慎管理,强化对房地产整体融资状况的监测,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对房地产融资进行逆周期调节。

华泰证券地产团队称,在土地市场和楼市热度回落、2020年房地产行业债务到期量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下,预计融资管控力度继续变严的可能性不大,未来监管思路将更加精细化。

中小银行改革:

央行:通过创新资本工具等多种渠道,进一步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提高中小银行放贷能力。

解读:做生意是需要本钱的,经营银行尤其如此。近年来,随着表外业务转入表内、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商业银行资本的消耗增加,亟需补充资本。目前国有大行、股份行纷纷通过银行可转债、二级资本债、优先股、永续债和定向增发等方式补充了资本。

但是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渠道有限。比如,很多中小银行没上市,定增、优先股方式补充资本都不可能,其补资本的渠道有限。不过11月以来,中小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增加,同时微商银行、台州银行获准发行永续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路径拓宽。

在“创新资本工具等多种渠道”的表述下,未来针对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可能有新的工具和方式。

资本市场改革:

证监会:坚守科创板定位,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深化新三板改革。

解读: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直接提及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后,证监会提出的具体表态。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中,关于资本市场只单独提及了科创板,2020年的重点将是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

资本项目开放:

央行: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金融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

外管局:统筹考虑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市场状况、金融稳定性要求,统筹交易环节和汇兑环节,有序推动不可兑换项目的开放,提高已可兑换项目的便利化水平。

解读: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对于部分转轨国家的相关研究显示,样本国家在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平均用七年左右的时间过渡到资本项目可兑换,而过渡时间太长会出现若干问题。

但因为两次金融危机以及经济改革情况比较复杂等因素影响,人民币资本项可兑换不断延后。目前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表态仍是“稳步”、“有序”,仍无时间表。

支持小微:

央行:加大金融对制造业和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建立较为完善的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体系。

解读:支持小微仍然是金融机构明年的主要工作。12月12日国常会提出,明年实现普惠小微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贷款增速继续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其中5家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20%。

比较来看,五大行这一增速低于今年的目标增速(今年是30%),主要因为今年五大行小微贷款快速增长后基数上升。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