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登战役:一场堪称是战场绞肉机的战役,为何德国会遭到挫败

凡尔登战役:一场堪称是战场绞肉机的战役,为何德国会遭到挫败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史上不得不提的一次重要战役,甚至可以说这是一战的重要转折点,1916年12月15日,法军在凡尔登要塞发动最后一次反攻,最后终于取得了这次战役的惨胜。

1914年奥匈帝国像塞尔维亚宣战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便正式爆发了,以德国,奥匈帝国等为首的同盟国和英法俄为代表的协约国正式开战,中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浩劫也由此而产生。

“一战”时期的世界形势图


有战争就意味着死亡,一场被称为是战场绞肉机的战役也在这期间出现了,这便是著名的凡尔登战役,参战的德法双方,在此次战役中都没有取得任何战术或战略上的优势,可是却分别损失了43.4万人,55万的兵力,一场战役竟然出现了上百万人的伤亡!这在人类战争史上还是十分罕见的。

本来德国是想利用“施里芬计划”迅速击败法国,这施里芬计划也被认为是二战中“闪电战”的雏形,可是在1914年9月,英法联军在法国马恩河战役中合败德军,从而导致了施里芬计划流产,德军便陷入了与法国的长期拉锯战之中。

一战士兵

随着协约国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1915年5月意大利的正式倒戈,投向协约国,同盟国方面的情势也是十分紧迫,因而德国总参谋长法金汉于1915年的圣诞节致信末代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在西线,必须在西线发起一次战役,吸引法国的全部兵力,并集中进行消耗。

他的计划是让凡尔登要塞遭受猛烈的轰炸,从而把法国军队从整个西线引到凡尔登周围八英里宽的前线,从而达到使其大放血的目的,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法金汉的选择是十分正确的,因为凡尔登要塞是德军通往巴黎的一个枢纽,法军必定不会放弃,并将全力抵抗。

在凡尔登战役期间,甚至出现了这样一个著名的口号:“绝不让敌人通过。”可为何德军还是未能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甚至在这场空前的战役中付出了惨重代价,可最后还败给了法军?其中主要原因为以下三点。

凡尔登战役形势图


第一:德军前期筹划失误,未能及时抢占制高点

本来一开始,德军便计划好了打消耗战的目标,可德军总参谋长金尔汉并未采取迅速占领凡尔登要塞区和制高点墨汁的战略,这一严重失误致使战斗迅速陷入了胶着的状态之中,本来在火炮重击和火焰喷射器的加持下,德军很快就占领了法军的第二道防线。

可行进过快的德军此后便也就失去了炮火支援的优势,反而使自己暴露在法军位于默兹河西岸的炮火射程范围内,当然,法军自然不会错过这个绝佳的优势,法军利用制高点引导炮火疯狂轰击德军,而在整个凡尔登战役中,至少60%的德军伤亡是由法国炮火袭击所造成的。

法军猛烈的炮击


第二,法军军队组织的高效率

虽然法军存在着各种不足,可其高效的军队组织能力却是致使德国在凡尔登战役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凡尔登战役中也实现了人类战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汽车运输,这也正是德军所忽略的。

凡尔登战役开始之后,法国军队便利用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这唯一一条与后方保持联系的公路来运送军需物资,而后这一条公路也被法国人称为“圣路”,法军在一周之内能组织3900辆汽车,以此来向凡尔登不断运送人员和物资补给。

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


第三,索姆河战役打乱了德国的阵脚

这也是三点原因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正是因为英法联军于1916年7月在索姆河向德国发起进攻,迫使德国不得不从凡尔登抽调出部分兵力去增援索姆河,而在同年的六月,俄国在西南战上线突破成功,这又使得德国不得不将15个师撤出凡尔登以协助东线防御。

法尔汉本来坚定认为“法国军队将流血至死”,可是在这个夏天中,法军的血还未流尽,德军士兵们却早已十分疲惫了,这一执念也最终导致了德军这次进攻的惨败,同年8月,法尔汉被鲁登道夫替换下来,而这场规模空前,死伤无数的凡尔登战役也由此结束。

人间地狱——凡尔登战场


梵同学结语:

战争永远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在这次凡尔登战役中,德法两方都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鲜血和尸体布满了整个战场,两方的军人在这场战斗中心理和生理都受尽了折磨,德国本想让法国军人的血流尽,可最先扛不住的却是德国自己。

正如杰克·雷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役》一书中写道的:

“到仲夏,德皇已很明白,法尔肯海因的战术,也是使德国把血流尽。”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希望远离战争,世界和平!



此为爱历史的梵同学的原创作品,喜欢的同学可以点赞并关注我噢!我将持续带你了解更多的有趣历史,去掀开一角历史的帷幕。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