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夺冠》上热搜,《中国女排》的宣发,就是那么另类且心酸

改名《夺冠》上热搜,《中国女排》的宣发,就是那么另类且心酸

距离贺岁档公映还剩几天时间,各个贺岁电影的发行方都在施展浑身解数,制造各种话题让自家电影占据电影热搜榜的有利位置,以便加深电影在观众心中的印象。

因为几部贺岁电影的主演都是鼎鼎有名的演员,所以通过主演本身制造话题,是既合理又高效的方法。

例如《囧妈》的主演徐峥,不仅邀请王一博献声电影主题曲《给妈咪》受到的好评,又与网红合作做宣传引起争议,给电影的宣传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紧急救援》、《唐人街探案3》及《急先锋》也不甘示弱,依靠彭于晏、王宝强、成龙等艺人的明星效应抢得了不错的热搜排行。动画电影《姜子牙》虽然没有名人出演,但依靠强大的传统神话IP,借助一条动作镜头精良的终极预告,也冲上了热搜榜靠前的排位。

各贺岁电影为了抢得一个好名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自己最引人注目的元素展示得淋漓尽致。

然而,在贺岁电影们通过主演制造各种话题时,同为贺岁电影的《中国女排》却以另类的方式进行了自己的宣发。尽管这部电影有巩俐、黄渤、彭昱畅这样既有演技又有流量的主演阵容,但电影发行方却迟迟没有组织他们进行宣传。

正当影迷们好奇电影会给三位主演安排什么形式的宣传活动和话题标签时,《中国女排》却以让人意料不及的方式冲上了热搜榜:电影改名为《夺冠》。

临近上映才突然改名,再加上此前一直没有跟上其他的贺岁电影的宣传步伐,许多影迷都猜测这与此前中国新闻网报道的“排球协会严正声明”息息相关。

该声明指出,“凡未经中国排球协会授权的侵权行为必须立即停止”,联想到电影在改名前一直无进一步的宣传活动,不得不让人猜想是电影正是声明中所指的“个别企业和商家”。

一时间,关于电影方是否侵权中国女排的讨论引起无数热议,直接让电影改名一事位列热搜榜顶部。

除了宣布改名《夺冠》外,电影的其他宣传攻势也相继展开,但依旧与三位主演无关,反而是集中到在电影中本色出演的运动员身上,排球名将朱婷更是因为真情流露的哭戏而备受好评,一度登上热搜榜的靠前位置。

朱婷作为一名专业运动员,排球能力顶尖是公认的。但对于表演细节的处理,特别是在镜头前如何自然地流露情绪,缺乏专业表演训练的她着实让人感到担忧。

然而,从放出来的预告片可以看到,她在表演老师的指导下,能通过寄情于景的方式迅速入戏,并表演出让导演陈可辛也拍手称赞的效果。事实与猜想的反差给影迷们带来了不少的惊喜,对于朱婷哭戏的满意自然也转化成对电影的满意,让电影的宣传得分不少。

从上述《中国女排》的两条热搜来看,电影的宣发方式虽然成效显著,但绝对属于宣发手段中的异类。不仅没联动主演,还把宣传的焦点放在一件负面争议极大的事上,稍有不慎就会起到反效果。

但回想起《中国女排》此前的一系列争议,电影发行方之所以用风险极大的宣发方式,其中自然也有不少心酸的原因。

就在不久前,网络上曾曝出电影疑似遭到原型人物的抗议,表示电影部分情节“失实”,要求电影或删改剧情或推迟上映。虽然此事并没有得到官方认证,但对电影造成的负面影响却非常大,许多人支持原型人物维权,希望电影不要为了“卖座”而失实。

而再往前追溯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发现电影从第一张海报出现后就不停地被各种负面舆论“攻击”。如第一版海报都是受伤的大腿,夸大事实为了吸引眼球。如第二版海报巩俐饰演的郎平在流泪,与宣传标语流血不流泪自相矛盾。如黄渤形象不及原型人物,是丑化功勋教练等。

可见,如果从传统的宣传方式进行电影宣发,《中国女排》不仅不会获得如期的宣传效果,还会被各种反对的声音评判,产生大量的负面效果,最终影响电影在观众心中的印象。

所以,《中国女排》改名《夺冠》,又抛开主演宣传原型运动员,用“剑走偏锋”的方式去在贺岁档预热阶段做宣发,也算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心酸”举动了。

至于中国女排官方到底是不是与电影方产生了矛盾?其实只要细看一下中国女排的官方社交账号就一目了然。在《夺冠》放出预告片后,中国女排的官方社交账号第一时间转发支持,并表示:

“场上不惧挑战,披荆斩棘。场下真情流露,彼此分担”

两者是否存在不可磨合的矛盾?答案似乎再明显不过了。

我是一木支危楼,大家对《中国女排》改名《夺冠》有什么看法?大家会支持这部体育题材的贺岁片吗?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