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惨!2019日本426家企业因“缺人”宣布破产,没人干活没人接班

太惨!2019日本426家企业因“缺人”宣布破产,没人干活没人接班

2019年11月5日,日本55家地方银行联合举办了一场食品展,现场热情推销商品的不是食品商家而是银行职员。原来,这些参展的食品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是日本各地方银行的重要客户群。除了操心企业的销路之外,为防止客户企业因后继无人而倒闭,至少有5家日本地方银行还推出了为企业经营者及其接班人帮忙找对象的服务,获得了客户企业的好评。


在我们传统印象中,一家企业破产或者倒闭,大部门原因就是资不抵债或者经营不善导致的产品没销路、或者企业营收困难而没法继续下去、或者企业战略失误导致企业无法继续运营下去,或者企业没有资金再维持下去了。

然而在日本,有不少企业却是另一番模样:


它们并不愁没有订单,却因为招不到合适的人干活,

导致营业额不断下降,并最终陷入了破产境地。


仅2019年上半年,日本就有400家企业因为“人手不足”而倒闭,刷新历史最高纪录。日本分析机构称,由于少子化现象严重,加之日本民间家族观念根深蒂固——宁愿关门、也不愿将企业让“外人”接手,企业“后继无人”现象日趋严重,已经危及日本经济。据2018年日本中小企业厅的统计,到2025年,有245万日本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年龄将超过70岁这一退休标准线。其中,127万人表示目前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继承者。



据1月10日NHK,日本2019年因人手不足而负债并依法办理破产手续的企业达426家,这是自2013年统计以来最多的一年。其中因为公司代表及董事去世、住院、退休等原因造成的“接班人难”有270家,占六成。而服务业和建筑业人手不足情况最为严重。专家指出,这是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这个数字比2018年多了39家,也是自2013年统计以来最多的一年。

是的,这就是事实,在日本,适龄干活人数没有了,企业家后继无人没有接班了,是没有人接班了。。。。。。

没人干活,也没有人接班,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欲哭无泪地眼睁睁着地看着自己经营几十年的企业一步一步走向破产倒闭关门的境地。

究其原因,人口老龄化无疑是“元凶”之一……


(一)

国际上一般把65岁及以上人口超总人口7%称之为“老龄化”。少子老龄化正对日本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影响。


目前,日本65岁以上人口的总占比已超过28%,位列世界第一。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超过1.6,工作岗位数量远远多于求职者人数。由于劳动力严重短缺,日本65岁以上老人继续工作成为普遍现象。2017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12.2%,其中65—69岁男性老年就业比率高达52.9%,即该年龄段中超过一半的老人仍在工作。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统计数据,2019年日本新生儿人数预计为86.4万,较去年减少5.4万人。

这是自1899年日本开始有此项统计以来,一年的新生儿人数首次不满90万,创下历史新低。

出生率的不断下降,更是让日本社会的老年人口比例惊人。

据日本总务省推算额数据,2019年9月日本总人口为1.26亿,其中65岁及以上3588万人,占到人口比例的28.4%,在201个国家和地区中高居榜首。

而这对日本社会的危害程度不言而喻。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8年公布的一份关于日本经济政策的报告显示,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的人口减少,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会在未来40年减少25%。

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日本的经济状况与其少子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会导致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改变,影响经济的动态平衡。比如,需求下降、风险厌恶情绪弥漫会直接减少家庭的消费、企业的投资,造成经济低迷、通货紧缩。而“低增长和低通胀”的时间越长,家庭和企业就越倾向于推迟消费和投资决策,反过来进一步延长了“低增长和低通胀”期。面对这一挑战,“低利率”的超宽松货币政策难有成效,经济将陷入流动性陷阱。


而这种种情况,对日本来说是致命的。也难怪安倍晋三将之称为“国难”。

然而,无论怎么样,日本年青一代不愿生了,就是不愿意再生孩子了。

无论政府怎么奖励也没用了。


(图片来源:图虫)

(二)


在“缺劳动力”的重压下,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补救”措施。

比如,鼓励更多的女性进入职场。

为了解决双职工家庭后顾之忧,日本政府设立了保育园。

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只要满足一定条件的,小孩子出生后56天开始就可以送到保育园。

鼓励老年人继续就业。年近80岁但仍坚守在工作岗位的老人十分常见。



最近刊登在《东京时报》的一组照片中,摄影师查普曼用相机记录下了东京街头这些仍在工作的老人们。这些白发老人拄着拐杖同年轻人一样穿梭在上下班的路途中,与世人眼中那座灯红酒绿、科技发达到处充斥着朝气的东京形成鲜明对比。



清晨,这位白发老人与往常一样,拉开铁门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虽然老龄化危机严重,但日本的就业形势却一片大好。8月9日公布的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二季度日本失业人数同比减少10万人。年轻劳动力不够,老年人便成了炙手可热的劳动力资源。



日本某化妆品牌旗下的一名推销员还曾在店中迎来了自己的百岁生日。该品牌表示他们不设退休年龄,销售员们只要愿意,就可以无限期工作下去。据悉,该化妆品牌下的门店中,有5万名员工的年龄都已高达80岁。



图中的这位老人每天都要在自己的小店里忙前忙后,尽管年事已高,她仍然没有退休的打算。



结束了一天的劳累,老人在厨房里放松身体。



图中的这位老人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小店,为顾客送上美味的料理。



在日本,开出租车的司机多数是白发苍苍的男性老年人。

此外,出租车司机、保安、物业员、清洁工、收银员、护士······等等也都是来老年人的“主战场”。

可即便如此折腾,日本劳动力市场依旧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日本国立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报告曾指出:日本将在2025年面对严峻的高龄化造成的人手短缺问题,届时即便是大量聘请高龄人士和让女性加入劳动队伍也无法应对。

这也让中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制造业里的中小企业,根本找不到足够的人手。


报道称,由于日本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不少日本企业为找不到接班人而苦恼。帝国征信公司2019年11月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占日本国内企业2/3的66.1%的企业回答“没有接班人”。

从规模来看,销售额不到1亿日元的小微企业方面,缺少接班人的企业占整体的约80%,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于是,日本不得不将目光放在了外国人身上。尤其是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引进相关劳动密集型岗位的人员。

例如,从中国引进人员以弥补日本“用工荒”。2019年11月8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一家酒店会议室内,聚集了100名20岁左右的学生。当天是培养赴日护理人才的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开课仪式。



日本政府在2019年4月1日起,日本最新技能签证政策开始实施,并计划在未来5年内,吸收34.5万从事建筑、农业、造船业、医护等行业的外来劳动者 。

此举之意,无疑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员工不足的问题。

(三)

然而,对中小企业来说,比找不到员工更威胁生死存亡的,其实是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

据日本调查公司帝国数据银行统计显示,2018年拥有100年以上历史的老牌企业的倒闭数量为465家,创下200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截至2019年1月,日本国内百年以上历史的企业共33259家。虽然日本长寿企业较多,但人手短缺和难以找到接班人的状况越发严峻。


帝国数据银行认为,“今后前景不透明的情况将持续下去”。


专家指出,这是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

日本从二战后的制造业生产能力不足战前最高水平的一半,到国民经济强势复苏,不断增长直至跻身发达国家之列,人口红利的作用不可小觑。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前,会有一段适龄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且对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也就是15-64岁之间。其间,有更多的劳动力能够从老人和小孩的赡养等非生产性活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配置于生产活动中,进而推动宏观经济的增长。

按照日本总务省统计局的调查显示,日本大致经历了三波生育高潮,分别是1946~1949年,1950~1955年,1967~1972年。正是这三波生育高潮,为日本经济增长贡献了相对充足的劳动力。然而日本很快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规模也日渐壮大。

数据显示,1970年达到729.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7.03%...之后还一发不可收拾,老龄化速度远超欧美发达国家。到了2017年,65岁以上老人已经增至3417.6万人了,占比高达27.05%。

的确,日本的老龄化给本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各种负面影响,劳动力大量削减,社保压力增大,产业结构受到影响。政府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各种福利投入来鼓励生育,然而效果并不怎么样。

尽管增加财政投入来鼓励生育,应对社保压力,但事实摆在眼前,多数退休的职工已不得已选择再就业的方式来赚取生活费。可以在多数服务行业中看到老龄职工的身影,比如街头的出租车司机、物业管理和清洁人员、保安、机场自助通关服务等,之前甚至听说了老年人走路送外卖的情况。


一边,中小企业的直接负责人没有子女,要么他们的子女大都不愿意接管公司,要么在其它的企业就职,要么直接开始创立自己的企业。

另一边,传统日本企业主经营的大部分是传统型的产业,尤其是第二、三产业,例如服务业、制造业早已不是年轻人工作的首选,中小企业要么直接从外部选择职业经理人,要么从内部挑选中信得过的继承者,也是难上加难。

再者,由于没有继承人,传统的日本企业也在被国外企业收购。他们也愿意把自己的企业转让给勤劳的中国人。据《日本经济新闻》26日报道,在咨询公司运营的网上并购平台上,接连有日本企业进行登记,希望将自己的企业转让给中国企业。

最后正如我们看到的,一旦老一代企业家倒下了,企业就会因为“后继无人”而难以维持最终走向破产倒闭,或者被收购。

这是企业的不幸,也是日本全社会的不幸。

更惨的是,日本老龄化若是一天得不到改善,

那么日本中小企业因为“后继无人”而关门的悲剧,无疑将会愈演愈烈。

日本面临的这些情况,对中国来说,也无疑不是警钟。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未雨绸缪,犹未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