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选择农业?投资老鸟复盘心路历程,反思路径依赖

我为什么选择农业?投资老鸟复盘心路历程,反思路径依赖


作者:疯狂的弹簧人

投研是个积累性的行当,时间能让一个菜鸟逐渐变得成熟老练,前提是这是个知道学习的菜鸟,同时积累的属性也会让人形成路径依赖。如同在农耕社会,人的生存技能和社会威望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增长。但市场是千变万化的,看过太多的人因为在某一两只个股或者行业有点成果,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不思进取,丧失了学习能力,变得自闭且自负。有的甚至言论攻击性极强,非此即彼,如同有些油腻且不自知的中年、老年人对新生代的行为评头论足一样,丑态百出。

显然,无论投研还是生活我都不想成为上述的两类人。既然说路径依赖,就先复盘一下个人这两年的路径以及心路历程。

1、三观重塑

起因是2017年的白马年,彼时,作为一个已经在资本市场浪荡了两年的90后小散,开始想了两个问题,一:来到这个市场的目的是什么?是来赚钱的还是来为增强投资者参与感添砖加瓦的?我想每个人来到这个市场的首要目的都是来赚钱的;二、在每天的市场波动中追涨杀跌长期下来真的能赚钱么?一时抓几个涨停板,多巴胺爆表和别人吹过牛逼之后,这些钱在口袋里能捂多久?如果以前长时间的经历已经证明了是失败的,为何还要沿着这条失败之路继续向前走呢?想明白这两个问题以后,就停止了以前各种花里胡哨的操作,决定选择一个行业深入研究。

2、路径选择

为什么选了农业?首先,农业是个大行业,与之对应的下游是14亿人的饮食消费,行业属性发生大的变革可能性较小。而投资的积累性属性比较强,学到的知识适用范围比较广,如果是个小行业,花费巨大精力去研究一个行业,最后可能也就适用于几家公司,投入与收获不成正比,如果遇到技术的新旧更迭,以前的积累可能就付之东流了;其次,农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简单一点,没有其他行业那么强的专业知识壁垒,容易入手,只要肯花时间总会有收获。

为什么选了新希望?一,这家公司过去几年的走势,无论和饲料、肉禽、猪肉板块的走势都沾不上边,说明以二级市场的眼光看来,这家公司是有问题的,激发了好奇心;二,因为新希望的业务在农牧板块是最全的,饲料-养殖-屠宰-食品,覆盖了整个产业链,如果把这家公司研究明白了,那么与公司业务相对应的各个子行业也就有个基本的了解了。三,因为有老刘这个金字招牌,不用担心财务造假,虽说公司的财技比较高超,但要说财务造假还不至于,所以花多长时间在这家公司身上都行。四,公司董办的工作人员在互动平台上回答问题很坦诚,以前每周四晚上10点左右准时回复投资者的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通常情况下他们不会只告诉你一个结果,还会和你聊行业现状及特点,让你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和这样的公司交流本身也是学习的过程。

这里,特别感谢一下公司全体董办工作人员的专业、坦诚以及大气谦和的工作作风。同时,对这篇文章的读者也有个小小的建议,如果你们想了解农牧行业,想了解新希望,不妨将新希望过去几年互动平台上的内容以及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都翻出来看看,真的受益匪浅。

3、三次养猪规划

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以后,发现这家公司主营业务不挣钱,主要靠着民生银行的投资收益撑着门面,所以股价走势跟主营业务的无论哪个板块都沾不上边。细节这里就不说了,以前也写过相关的分析帖子。16年公司制定了养猪规划,要进军养猪,养猪也就成了未来新的业务增长点。16-18年新希望共制定和修改了养猪规划三次,分别是:

16年,到2021年,通过公司+农户养殖1000万头,通过技术托管和技术服务形式覆盖2000万头;

17年,到2021年,通过公司+农户养殖3000万头;

18年11月,也就是现在全新统计口径下的2022年2500万头,自繁自养的比例也进行了调整。

从这三次制定和修改的养猪规划来看,前两次都没有什么吸引力。

16年的初始规划很明显是逆行业趋势的,走的还是当初禽料的老路,托管和技术服务这种形式在未来势必会随着集中度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的提高,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今天禽料以及禽产业的窘境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17年公司或许认识到原有规划的弊端以及看到头部猪企在成本端的竞争优势,把托管和技术服务的2000万这部分改成了公司+农户,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口径问题。在第三次修改之前,这个3000万是包含内销的,会导致一猪两卖甚至是一猪多卖。18年上半年因为在互动平台上问出了这个事,我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小黑粉,老友们应该记得。

18年11月,剔除内销,统一口径,也就是现在的口径了。

4、心理变化

我是17年底建仓的,成本约7.6,当时只是观察仓位,为了保证足够的专注度,一定的仓位必须要有。到了18年的上半年,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心里是有些动摇的。17年年报的分红预案大幅缩水,公司要养猪少分红也可以理解,只不过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原先公司高股息的银行股估值体系也随之崩塌了,加上18年一季报在建工程的迟迟不动,猪周期反转的遥遥无期,终于在5月30号那天在6.9的价位斩仓出局,亏损约10%,随后加在了主力仓位圣农和仙坛上。18年能保持不亏钱,全是靠着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圣农和仙坛里面,当然,还有个17年建仓的山东药玻,因为长生生物事件被震出去了,现在回过头看,还是年轻啊,啥也不说了,都是泪。

接着6月上旬在互动平台上问出了公司生猪出栏的口径问题,当时就觉得如果未来周期反转,可能也不会再买回来了,因为搞不清它到底出了多少猪。然后8月份的非洲猪瘟来了,各大券商也都出了一些研报,当时是能够预感到周期要提前反转了,但是比较慌,首先这次和往常不一样,多了一个疫情因素,不知道它对上市猪企到底有多大的影响,过程如何演进不清楚。其次,扪心自问,我对周期股真的有了解么?虽然现在在圣农和仙坛上,做的是周期,但这是我自改变路径以来第一次做周期股,一个完整的周期都没经历过。以前觉得牧原好,心想等周期反转了会切换到牧原上,而现在机会就摆在面前却不知所措了,一个常规周期都没切身经历过,何况这次又是夹杂着疫情这个X因素的特殊周期呢?所以一直迟迟没上,还是在鸡窝里趴着。

真正让我打消疑虑的是11月份新希望剔除内销仔猪和种猪,统一了统计口径,将原有的3000万目标调整到2500万并推迟到了2022年,这是最直接颠覆认知的变动,这样一来以前所有的纠结因素都没了,那么剩下的就是看执行了。并且当时的半年报和三季报都出来了,在建工程也在猛增,因为剔除长期股权投资后的资产负债率已经到了70%,加上新任董秘胡吉的简历,一看就不是来跟投资者讲怎么养猪的,由此联想到了接下来公司要继续扩张大概率要通过二级市场融资,融资就会对股价有诉求,而股价稳定的最基本前提就是完成既定目标。再有,公司早就有转型的必要和迫切性,养猪是一个很好的利润增长点,加上自身当前的体量较小,没有历史包袱。如果2500万这事真的干成了,其他业务的历史遗留问题都不是问题,市值可以向温氏看齐,干不成大不了折腾一通还是回到当下两三百亿市值的样子,所以就形成了上不封顶,下能见底的局面,而且当时我就处在这个底部。最后,是我一开始研究农牧就是以新希望为阵地的,相对于其他公司而言更知根知底,心里踏实,在个人情感上也更偏向新希望一点。

5、不同之处

所以整个复盘下来,从非洲猪瘟爆发的那一刻起,嗅觉灵敏的投资者可能会因为行业的突发事件预感到行业要巨变,转而去寻求心仪标的了。而我当时从行业周期层面考虑,其实已经放弃了,虽然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对行业基本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受限于个人市场经历太短,对周期股的市场表现认识不足,加上疫情因素,心里没底也就放弃了。

选择新希望的根本在于困境反转,别人赚的是生猪涨价的钱,或者是猪价和出栏共振量价齐升的钱,而我赚的是困境反转和公司体量由小到大的钱,逻辑导向不一样,别人是由行业到公司,而我只有公司。这是我觉得我和别人最大的不同,因为初衷不一样。

初衷不一样,预期也就不一样。别人预期的锚可能是利润,而我的锚则是固定资产、生物资产、存货和现金流这些,利润高了是惊喜,低了我也不在乎。所以去年才有那些“猪活了全盘皆活,否则哪来的回哪去”、“不设目标价格”、“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万千猪股皆周期,唯有希望真成长”、“其他业务打包300亿”、“外购仔猪一刀切”等一系列的言论。

由于预期的锚不一样,起初我的预期比大多人都要低,但心理上会比大多数人要坚定一些,因为我更在意的是公司自身的变化,外界的变化关注的倒不多。只不过我也没能想到后来新希望的防疫做的这么优秀,去年上半年产能主要分布在南方的猪企受灾比较严重,那时我还是在认为新希望受疫情损失较小的原因是大部分产能在疫情活跃程度较低的北方,这是我觉得是属于我认知范围之外的,是运气。

现在回过头来看,18年的大部分时间内,我对新希望内在的核心逻辑看的很模糊,一会儿是周期一会儿是成长,并没有很明确的定性,只是将其作为一个研究学习的标的。直到非瘟爆发在面对猪周期抉择的时候,才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如果后面没有新希望更改统计口径的一扫阴霾,我想我大概率是要错过这个轰轰烈烈的猪周期了,偶然又带点儿运气。

6、路径反思

和大多数研究员先从行业入手再涉及到公司的研究路径不同的是,我是由研究公司再延伸到行业的,和大多数投资者先从行业变化再到挑选心仪标的的投资路径不同的是,我是选择公司之后再去观察行业变化的。

因为今年决定拓宽自己的能力范围,前些天和朋友聊了一些方向性的问题。如何拓宽?是沿着农牧这条线,继续覆盖到粮果蔬、肉蛋奶、食品加工、下游的餐饮甚至整个大消费,还是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如果是全新领域,这个行业有没有专业知识壁垒?壁垒如何?是先研究行业再研究公司,还是像研究新希望一样再延伸到各个细分领域?再者,这个行业还有没有像新希望业务这么全面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即便有,我还有没有在新希望上面的运气呢?

聊到这些,朋友说其实路径依赖已经形成了。

不禁感叹:福兮?祸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