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曾摔粟裕电话,粟不计前嫌,却建议让许提升,且连升两级

许世友曾摔粟裕电话,粟不计前嫌,却建议让许提升,且连升两级

1947年7月23日,毛主席指令刘邓开始千里挺进大别山,同时指令陈毅、粟裕"指挥陈(士渠)唐(亮)担负整个内线作战任务",即接管刘邓主力远去后的鲁西南根据地经营任务。

8月1日,陈士渠、唐亮指挥的3个纵队与叶飞、陶勇的两个纵队在山东济宁会师,统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渠指挥,随后进军鲁西南,与刘邓部队靠拢。

因为陈毅、粟裕与华野总部留在鲁中,指挥不便。为加强鲁西南部队的统一指挥,粟裕与陈毅8月3日致电毛主席与军委:"拟成立华野西兵团,由陈士渠、唐亮分任司令员、政委。"

这是华野"西兵团"与指挥机构的最早提议。

粟裕接到毛主席电报后,考虑到战略重心已由内线转到外线,主战场已由山东转移到中原,又考虑到华野总部指挥机构的健全,即"人事关系及指挥便利",向陈毅提出3点建议,获得应允后,又与陈毅联名于8月5日上报毛主席:

一是"请陈毅一同西去,以加强领导"。

二是"为进一步集中兵力,达成战役上的优势,增调第六纵队到西线"。

三是留在山东的二、七、九3个纵队组成东兵团,即"另组东兵团司令部,以谭(震林)为司令,许世友为副司令,黎(玉)为政委,执行内线作战任务。

许世友原为华野9纵司令员,是粟裕麾下与叶飞、王必成、陶男等同列的11个纵队级将领之一。华野已经取得的经典战役中,他没有参加过七战七捷、宿北战役。大兵团作战经历因其加入华野时间晚,反不如叶飞、王必成等纵队司令员;南麻战役中,他奉粟裕之令率9纵担任主攻任务,攻打胡琏的整编11师,结果屡攻不动,加上暴雨等不利因素。粟裕被迫下令后撤。

粟裕建议成立东兵团时,之所以让许世友出任副司令,一是考虑华野副政委谭震林兼任司令虽然名正言顺,合乎情理,但到底不大会打仗,需要一个懂行的人协助;二是留在山东的2纵司令员韦国清、7纵司令员成钧和9纵司令员许世友中,以许年龄最大,资历最老。

许世友由此成为第一个被提升的纵队司令员。

不久,毛主席改任许世友为东兵团司令,谭震林则兼任政委,原政委黎玉专事地方工作。因谭震林还兼任华野副政委,职务依然高于许世友,但已不负责作战。

许世友由此再升一级,从兵团副司令升任司令,此后又担任东兵团改称的华东野战军野战兵团司令员,华野山东兵团、第二兵团司令员,是粟裕靡下第二个兵团司令(第一个为谭震林),后来济南战役时又因此成为粟裕摩下的攻城总指挥(全军指挥为粟裕)。

许世友在华野凸显而出,影响逐渐超过声望较高的参谋长陈士渠与政治部主任唐亮,最早根源是粟裕提议成立东兵团机构并提升他为副司令。

如果粟裕当初不建议华野指挥部和陈毅一同西去,西兵团机构得以正式建立,由粟裕兼任司令员,那么,留在山东的9纵司令员许世友便只能归华野指挥部和陈毅指挥,东兵团机构不会成立,许世友便可能只长期担任纵队司令员。

因而,许世友虽然性情简单粗糙,行军时也发过粟裕的牢骚,还摔过粟裕的电话,但对粟裕这个老上级一直较敬重。

1949年10月建国后,粟裕每到南京或广州,担任南京或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必定恭敬接待;粟裕的老母亲因行动不便,又不适应北京的气候,只得留在南京养老,许世友知悉后常能予以照顾,以尽部下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