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到二战成为德军指挥官,为了胜利,你会选虎式还是T-34

如果穿越到二战成为德军指挥官,为了胜利,你会选虎式还是T-34


二战时,为了逆天改命、扭转败局,纳粹德国先后研制了许多新式武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鼎鼎大名的虎式坦克。


在火力方面,虎式坦克配备88毫米L56加农炮,加上十分先进的光学瞄准系统,在当时可以说是独一档的存在。苏军元帅崔可夫对此高度评价说:“虎式坦克简直是一座超重型工事,其光学瞄准镜的设计十分出色,88毫米口径火炮的威力强大无比。”除了打起炮来又准又猛外,虎式坦克的火力还十分持久,它的弹药基数达到了92-108发,交战时可以尽情地倾泻火力。


在防护方面,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度高达102毫米,而且采用的是镍合金钢装甲,这是德国在二战质量最好的装甲钢。在制造工艺上,虎式坦克的装甲采用冷轧锻造工艺,相对于铸造钢,冷轧锻造钢的强度要高出不少。虽然虎式坦克的生产商曾向军队建议改为铸造钢工艺,以缩短制造时间,但陆军经过慎重考虑,以必须保证装甲质量为理由,否决了这一建议。正是由于德国军方的坚持,使虎式坦克拥有了强大的防御能力。在正面交战时,各国坦克都很难对虎式坦克造成威胁。

虎式坦克性能优异,火力强大,在战场上的实战表现也不负众望,是常常能够以一敌多的恐怖存在。可纵然拥有如此先进的作战武器,德国依然没能挽回败局,被寄予厚望的虎式坦克甚至未能帮助德国赢得一场战役的胜利。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德国虎式坦克的数量始终太少,一共只生产了1346辆,在前线服役的数量更是始终没有超过700辆。

要知道,同期美国生产的M-4坦克和苏联生产的T-34坦克数量都达到了5万辆左右。虎式坦克性能上的优势在绝对数量的差距面前变得不值一提。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虎式坦克的制造成本太高,生产工艺太过复杂,难以大量生产


这是当时德国研制的各类新式武器共有的通病,那就是性价比不高。虽然个体性能极为优异,但始终难以实现量产,难以在实战中充分发挥出其优势。

以虎式坦克为例,德国人生产一辆虎式坦克需要花费超过25万个工时,而苏联的T-34只需要最多8000个工时,在战时,T-34的生产甚至可以压缩到3700个工时。德国人造一辆虎式的时间,苏联人可以造六七十辆T-34出来。

除了生产时间长外,德国手中掌握的各类战略金属资源也不充裕,这都制约了虎式坦克的大规模生产。


反观苏军那边,他们并非没有能力将坦克做得更厚更结实,但为了实现大批量生产,始终坚持简单方便的设计,将高性价比作为追求的目标。

事实证明,苏联人的理念更占优势。


说到底,打仗尤其是打二战那种大规模战争,拼的已经不仅仅是武器和谋略,更拼的是一国综合国力。在国力本就弱于盟军的前提下,德国还盲目追求性能方面的精益求精,却忽视了对性价比的考量,失败也就是难以避免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