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有些过度自我膨胀了 | 2019车市总结(五)

自主品牌有些过度自我膨胀了 | 2019车市总结(五)

关键词:市占率,40%红线

对绝大部分车企来说,2019年是个很糟糕的年份,而对中国自主品牌来说,更是个噩梦。

在2014年底经历“12连降”之后,自主品牌凭借在SUV领域的先机优势迎来反弹,市场份额一路走高,2017年到达近几年的最高值43.9%。

2018年,在车市寒冬的一番蹂躏下,自主品牌市占率退回至42.1%。而这,只是个开始。2019年,40%的红线终究没有守住,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降至39.2%,逼近11年来的历史最低点——2014年的38.4%。

自主品牌这两年来不断丢失阵地,问题出在哪?SUV。

十年前,在轿车细分市场被合资品牌打得缴枪弃械的自主品牌,靠着SUV市场红利,捷报频传,市占率一度达到45.6%(2010年)。

很长一段时间内,SUV销量榜单的前30名都被自主品牌垄断,一批边缘自主品牌不仅因此存活下来,而且活得相当滋润,甚至放言要弯道超越合资品牌。

过度膨胀的结果很严重,一旦红利消失,从风口上摔下来,会摔得更重更痛。

在合资SUV大军的冲击下,一些缺乏核心技术、质量问题频发的自主SUV很快被是市场淘汰,如今,规模最大的紧凑型SUV细分市场,销量前十榜单已有半数被合资品牌占领,中型SUV细分市场更是合资和豪华品牌的欢场。

那些叫嚣着要超越合资品牌的自主品牌呢?不进反退。

上汽、广汽、吉利、长安、东风、比亚迪、北汽、江淮、华晨等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纷纷大幅度下滑,华泰、东南的全年销量甚至不足4万辆,仅奇瑞、一汽实现上涨。

不可否认,自主品牌的核心技术在近几年得到巨大的发展,产品力也在蹭蹭上涨,但市场份额一年下滑近3个百分点的事实明摆着,在市场大环境恶化的情况下,灾难总是先临到自主品牌头上。

论竞争力,自主品牌的那点积累,真的远远不足以抗衡合资品牌。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自主品牌在自强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