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四大文化古村之——文山村

海南四大文化古村之——文山村

海口金花村、攀丹村、文山村和三亚水南村被称为海南四大文化古村,其中金花村、攀丹村已经被快速发展的海口市包围蚕食,水南村临近三亚崖州老城,这三座古村已经在城镇化过程中失去了古村落原有的风貌,唯有文山村因地处偏僻,基本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

文山村坐落于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境内,向北离海口市30公里,向南离定安县城一江之隔,从东线高速新坡出口处有水泥村道直通该村。始建于南宋末年的文山村,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古村绿岛浮水坡,绕村碧绿弯月河;进士宅第解元巷,牧童争唱八景歌。”。

如今村中保留的周氏老祠堂最令人印象深刻。

据族谱记载:宋代宝祐三年(1255年)1194年渡琼始祖周秀梅(祖籍福建莆田)的第四代孙(解元登进士)周榘迁居于此,成为文山村的开村始祖。文山村是海南周氏的主要发源地,耕读传家八百余年。

新祠堂紧挨着老周氏宗祠,老祠堂已经十分破败和荒芜,不过老祠堂才是文山村最美最有价值的建筑,是村庄的灵魂。

祠堂门口白纸黑字书写“父子翰林院,兄弟进士科”。一般当年家中有人离世才用白纸黑字写对联,不知周氏宗祠为何如此?

老祠堂一共三进院,院内杂草丛生。

屋内空空荡荡,地上残留红色的鞭炮纸屑。

虽破败,但整体结构尚好,整座建筑古朴大气,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这样的建筑才能留得住乡愁,才是理想的乡村家园

正可谓:

辉煌家史楹联说尽,无情风月残垣道来

翰林还留一旧院,进士不知进谁家

如今村民基本住上了三四层的水泥楼房,村里很多老屋都废弃了。据说村里原有3座进士牌坊、8座举人牌坊,都已毁坏。

新修的公庙和祠堂都是黄色琉璃瓦红色瓷砖墙,虽富丽堂皇却完全无法和老祠堂媲美。有意思的是这座庙墙上挂着脱贫攻坚队的牌匾,大概是要与神共进、奔向小康。

另一看点是散落村中的古井,大都开凿于水塘边。村民仍然使用古井,人饮井与洗濯井两相分开,这口大井专用于洗濯。

这是百年老井甘泉井。盈盈泉水,至今清澈甘甜可以饮用。

水如玉带。1200米长80多米宽的文山塘环绕村庄,可以说是海南古村落中最大最美的水塘之一了。

文山村风水绝佳。前临南渡江,背靠山樵岭,前有文山塘。千亩池塘,网布于周边,三面环绕,终年不涸,给这块宝地注入了灵气。明代海南名人礼部尚书王宏诲曾题<员山八景>曰:绿水环龙、横桥渡马、竹松笼月、楼阁从云、塘尾甘泉、岸头娇柳、莲塘渔唱、石岭焦哥。站在羊山顶向南眺望,村貌“员如布基、屈曲盘旋,”一条宽宽的古河道呈C字形环绕村庄,使村庄就像一座绿岛漂浮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

湖面有两座石桥于村庄相连,桥头古榕枝繁叶茂,湖面石栏环绕,树影婆娑。每当夕阳西下,妇女们就着湖边淘洗浆纱,成群的鹅鸭在水面嬉戏,放学的孩童三五成群在水边垂钓,正是“绿水绕村印晚霞,小桥流水员外家。”。

桥上有村民在用最古老的方法在网鱼,在村民的热情鼓励下,我们上手试了两下,竟也捞起三条罗非鱼,可见这外来鱼种已经深入乡村了。

村头自是少不了古榕树,这边老人们在纳凉闲聊,那头,小孩在嬉戏。

空荡的老屋中玩耍的小孩

看到村头的喜榜,成绩不错。道路千万条,读书第一条!

文山村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真可谓是人杰地灵。在明清两代全村先后涌出周秀梅、周榘、周宾、周宗本、周世昭五位进士和周洁、周昇、周奇建、周宗良、周鸣皋、周著、周薄、周尚宾、周景、周家修等十位举人,真正是“一村五进士,隔河十举人。”。五进士中,周秀梅还被恩授翰林大学士。一座小山村涌出这些功名在海南岛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在全国一村独姓涌出了这么多的进士和举人也是罕见的。

关注徐老游

跟着老徐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