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神药”风波:一年卖7.5亿,老人被骗多年,创始人套现离场

国产“神药”风波:一年卖7.5亿,老人被骗多年,创始人套现离场

伴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健康这方面的问题逐渐受到重视。随着关注健康的人群变多,医疗市场的前景也逐渐显露出来。凭借一句洗脑式广告被人们所知晓的莎普爱思,最近出现了一些“新动静”。一直以来在市场被称为“神药”的它,靠着一瓶小小的滴眼液,一年卖了7.5亿,这样的数据自然会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根据莎普爱思发布的公告来看,公司实际控制人陈德康,拟将持有的2336.55万股转让给上海养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此同时陈德康将拟以不可撤销方式放弃公司剩余7009.66万股之上的表决权。简单点来说,转让完成之后,公司的控股股东将会变为养和投资,实际控制人也将变为林弘立、林弘远兄弟,这两兄弟也是莆田系大佬。

对于陈德康这一举动外界猜测纷纷,作为莎普爱思的创始人,为何要将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集团卖掉呢?当然主要原因还是业绩持续走低导致的。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药品研发、生产以及经营的综合性制药企业,莎普爱思在市场的名气还是很响亮的。刚开始陈德康也没想过要走制药这一道路,直到1987年结束了自己近十年知青生涯之后,他才开始接触制药这一行业。

那时候陈德康回到浙江平湖,在当地一家制药厂进行工作,这也为莎普爱思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有人说莎普爱思的成长历程还是十分具有特色的,历时四十多年,才有了在市场十分知名的莎普爱思。2014年那时候莎普爱思成功登陆A股,在刚上市就被认为靠眼科药物快速崛起的新秀,因此一直跻身国内白内障药物市场的前列。

正是因为在市场受到了追捧,莎普爱思也迎来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股价在巅峰时期上涨至258元,比起每股21.85元的发行价格,上涨超过10倍之高。不过公司一直以来都是靠着滴眼液这一产品获得营收。根据财报中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7年,公司滴眼液业务营收占比达到66.35%、72.03%、73%,也就是说滴眼液在公司营收的占比逐年递增。巅峰时期一年给公司贡献的收入就达到7.54亿元之高。

当然每年滴眼液这一业务也给公司带来了高达上亿元的收入,不过在2017年12月,因为一篇报道让莎普爱思陷入了“神药”这一风波。当时报道中指出,公司滴眼液产品被批准的适应症是“早期老年性白内障”,但是“早期”这两个字在广告中却含糊不清,导致不少消费者被误导,盲目追捧莎普爱思产品,还有不少老人都被治疗白内障这一功能给“骗”了。

经过“神药”风波之后,公司也将广告停播进行整改,不过滴眼液这一产品给公司带来的业绩却逐年下滑。2018年滴眼液销售量同比下降了51.51%,给公司带来的营收相应也出现了下滑。到了2018年底,公司业绩还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亏损的局面,亏损金额达到1.26亿元。

对于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公司在财报中也有披露,表示因为受到报道影响,公司在滴眼液这方面营收出现了下滑。本以为进入2019年能够有所改善的莎普爱思,继续延续了之前的颓势。2019年前三季度,莎普爱思营收以及净利润都出现了下滑的局面。

公司估值也因此受到了影响,早在2017年底遭到市场质疑时,创始人陈德康还表示不会做出减持举动,并且还要开启增持计划,但是这些都没能影响资本市场减持的决心。而现在陈德康将公司股权出售给养和投资,其实也有着套现走人的举动。不得不说莎普爱思现在已经是陈德康的“弃子”了。

当然陈德康想要出售莎普爱思的想法很早之前就萌生了,因为在2018年底,他就向养和投资转让了3115.4万股无限售流通股份。此次又打算将莎普爱思彻底“卖了”,接盘方依旧是“莆田系”大佬。现在这样的行为和当年她所描述的莎普爱思的梦想,已经完全是相反的方向了。

除了创始人套现离场的举动之外,其实在2017年底不少股东也开始频繁进行减持套现的行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当时产品由于“虚假宣传”受到市场质疑。既然陈德康已经不想要莎普爱思了,为什么“莆田系”又入主了呢?难道是看好滴眼液产品前景吗?

根据工商信息显示,林弘立是养和投资的法定代表人,公司持股比例达到70%,林弘远则是养和投资的股东,持股达到30%。除了养和投资之外,林氏兄弟手中还有着10家公司的控制权,光医院就达到6家之多。也就是说林氏兄弟本身就是涉及医疗健康这一领域的,收购莎普爱思这一制药集团,也是想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营收。

虽然在商业这方面的版图十分壮大,不过知道林氏兄弟的只是少数。但是他们的父亲林春光在业内还是比较知名的。也被称为“莆田系四大家族”代表之一,但是林氏家族拿下莎普爱思就能够挽回业绩下滑的颓势吗?目前来看还是个未知数,不过从林氏家族旗下企业的表现来看,有点“一言难尽”的意味。

在业内出现了不少的负面消息,而且“莆田系”在行业中的名声一向如此。对此很多人认为莎普爱思被林氏家族收购,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往后莎普爱思面临的局面或许会更加艰难。不过陈德康既然已经看好“莆田系”,而且也将股权进行了转让,那么外界多说也是无益的。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产品虽然打着能治疗疾病的名号,但实际作用并没有得到真实验证,因此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还是应该擦亮眼睛,不要盲目被广告吸引。对于企业来说,想要在市场寻求利益,一定要做到真实且对消费者有益,否则最终面临的结局或许就和莎普爱思一样,因为夸大给自身带来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