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个人主义VS英国贵族传统,哈里梅根风波掀起英美文化论战

美式个人主义VS英国贵族传统,哈里梅根风波掀起英美文化论战

英国王室于上周六(1月18日)正式宣布,哈里王子与妻子梅根将停用王室头衔,并放弃国家资助,兼归还温莎堡住所的装修费。过去两周,英国上下就着这场“分家”戏码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要自由就要交出衔头;亦有人抱怨英国小报“逼走”他们,社会上种族歧视问题根深蒂固,根本容不下梅根这位“黑人”王妃。

在大西洋对岸,不少美加民众对哈里夫妇的决定表示欢迎,支持他们远离“保守、封建”的英国王室。不少美国主流自由派媒体的评论都集中于英国社会种族歧视的问题,但这论调惹来英国传媒反击,在国内引起多场激烈辩论。

除了关于种族主义的疑问,事件亦突显两地民众对个人主义、君主制截然不同的看法。这引伸到一道疑问:英国王室要在全球维持其影响力,在保留传统与革新之间该如何取舍?

哈里王子与妻子梅根自宣布决定远赴美加生活,英国民众与美加民众有不同取态,双方的看法、衍生出的辩论都突显了两地的文化差异。在美国及加拿大,不少网民欢迎哈里一家三口欲迁往北美定居,赞扬他们的决定“果敢”,认为他们摆脱王室枷锁、追求自己人生并无做错。

针对种族主义的诘问

外界普遍认为,是英国小报的负面报道“逼走”两口子,梅根的黑人血统是其因。的确,翻阅过去两年有关这位王室媳妇的头条报道,当中不乏“歧视”意味,例如英国《每日邮报》挖出梅根的族谱,写道:“真正的阶级向上流动!一百五十年来,梅根的家族如何从棉花田奴隶变为王室成员。”

英国不少白人名嘴也“借题发挥”。首相约翰逊胞妹Rachel Johnson曾在文章形容梅根拥有“异国基因”;哈里儿子阿奇出生后,英国广播公司(BBC)主持Danny Baker在Twitter上载一对男女拖着一只猩猩的照片,写道:“王室宝宝出院了。” Baker事后遭BBC开除。

在哈里夫妇投下震撼消息后,美国媒体的报道或评论纷纷把矛头指向英国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问题。美国新闻记者兼作家协会前主席Minda Zetlin表示:“英国人还沉溺于旧有的思维—自己比地球上其他人高尚。”

英国非裔作家兼传理系教授Afua Hirsch于1月9日在《纽约时报》发表题为《英国黑人知道为何梅根想离开》的评论文章,直指哈里夫妇决定离英生活是因为种族歧视。Hirsch指出,除了英媒对梅根频频作出苛刻批评外,英国社会阶级观念仍深受种族影响,“当社会上的有色人种,尤其是黑人攀上社会较高位置或拥有成就时,就会被告知‘要感恩’或‘不满意就离开’。”

Hirsch又指,“眼前的英国拥有一位屡爆出种族歧视言论的首相、充斥本土民族主义的脱欧进程、排斥移民的风气,而且对帝国的怀缅,令我们这些英国黑人都萌生了离国的念头。”她认为,哈里夫妇选择离开,是对英国建制派的种族歧视说“不”,或是她见过最有意义的王室成员举措。

英美媒体隔空激辩

面对美国传媒、大众,以至英国本地黑人社群的“歧视指控”,英国传媒纷纷“自我抗辩”,像英国《每日电讯报》评论员Sherelle Jacobs便撰文反驳Hirsch,指她只引述了一小撮尖酸刻薄的报道,但对传媒由哈里与梅根订婚到大婚当日的赞美、奉承却只字不提,亦没有提及哈里夫妇经常搭私人飞机、在温布顿球赛上阻止公众拍照等行为。

英国名嘴Piers Morgan甚至与Hirsch在晨早清谈节目上激辩。Morgan的主要反驳理由是,媒体批评梅根是因为她的行径,而非出于其种族,

“何况英国媒体以往对于卡米拉、戴安娜、莎拉的恶意批评,来得比梅根多十倍”,

他又指,如今英国传媒已再没有狗仔队式的偷拍及滋扰行为。

不论你认同哪一方的理据,无可否认,英国社会一定程度上存在种族歧视、阶级观念的问题,网民对于梅根发表含歧视成分的攻击是千真万确的事。值得留意的是,英国报业里以白人及男人主导、精英主义的风气,可能也无形地影响着媒体关于种族议题的报道。

伦敦大学城市学院2016年一项调查显示,英国传媒从业员有94%是白人,84%持有大学学位,55%是男性。英国记者之中,只有0.4%是穆斯林,黑人更只有0.2%(英国人口中,穆斯林及黑人占比分别为5%及3%)。

美国社会对于种族议题上的“政治正确”同样值得留意。2019年,全球五大选美赛事—世界小姐、环球小姐、美利坚小姐、美国小姐、美国妙龄小姐都“不约而同”地由黑人佳丽夺冠。上述五个选美活动中,除了世界小姐之外,其余四个都由美国主办。此外,美国多份主流大报都属左派,其报道亦体现出种族“政治正确”,《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左派新闻网站VOX、CNN过去几日均有发表报道或评论文章,标题直指梅根受到种族歧视。

两国主流文化差异

大西洋两岸除了在“梅根是否受种族歧视”的问题上激辩,哈里伉俪出走的决定,亦带出了不少有趣的英美主流文化差异。

梅根拥多元种族背景、演艺事业出色、财政独立、热心公益,可谓是美国女性的典型代表,她亦走着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美国网球一姐塞雷娜威廉姆斯般的新时代女性路线,主张平等、女权等理念,受到不少左派人士喜爱。

然而,在英国人眼中,与高贵、得体的“乖媳妇”剑桥公爵夫人凯特相比,梅根自然被视为搞破坏的“坏媳妇”。有美国网民因而为梅根打抱不平,罗列她在嫁入王室前的“个人成就”:拥有双学士学位、曾在美国驻阿根廷大使馆实习、为时装品牌设计两个系列的服饰、出演过23部电视剧及8部电影、在联合国女性峰会发表演说、曾到非洲及印度等地进行人权工作……相反,凯特只持有美术史硕士学位,以及曾替家族小生意做买手。

梅根的行事作风亦极具“美式”个人主义精神,迥异于英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与王室的价值观相佐。不少英国民众在哈里、梅根宣布“引退”后最常说的其中一句批评是“You can't have your cake and eat it”(意即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意指两人既欲保留王室衔头、公帑垫支保养的房地产和保安开支,却又想要自由与个人私隐。

英国右派新闻网站Spiked Online评论员Brendan O'Neill于1月9日的文章便写道:“这基本上揭示了现代的自恋文化与英国王室传统上的义务、忠诚与放下自我等价值互不相容。像梅根这种娱乐圈出身的人,把自己视作正当善良的化身,只爱宣扬自己的环保美德,推销‘政治正确’的价值观,英国王室的生活永远不会适合她。”

英王室是软实力品牌

这也反映了英国一个主流价值观是“有特权,就有义务”。对于英国人而言,王室之所以在现代社会仍然享有特权,是因为他们有责任面对公众。现代英国王室的营运方式就好比一间公关公司,经营着英国王室这个品牌,推广英国文化软实力。如今,欧洲众多王室式微,德国、法国虽然仍保有最奢华的王室宫殿供游客参观,却不像英国的白金汉宫般每天有大量游客等着看皇家卫兵交接,每年的阅兵仪式更会有大量英国人亲临捧场,反映了英国王室成功把昔日的帝国余威改造成一种魅力。

英国王室作为一种“活文化”,其家族成员及传统是最大卖点,作为深受喜爱的家族成员,哈里与梅根就是英国王室的“重要资产”,因此二人宣布要迁离英国,英国传媒纷纷估算「Megxit」(揶揄哈里梅根离开,好比英国脱欧(Brexit)会为英国经济造成多少损失。

英女王作为这个全球最著名家族的“老板娘”,在保留传统与开放革新之间需巧妙地取得平衡。英女王顺应哈里和梅根意愿,让他们选择未来的生活方式,同时不容二人保留皇族身份,或许是迫于无奈,但也是王室对外展示开明的明智之举。

英女王顺应哈里夫妇意愿,让他们选择生活方式,不失为展示王室开明的做法。哈里与梅根一家三口“离家出走”赴北美定居,引起两地一场文化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