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穿睡衣出行被曝光,安徽省宿州此举惹争议,管理部门已删稿

市民穿睡衣出行被曝光,安徽省宿州此举惹争议,管理部门已删稿

穿睡衣逛街的确不文明,但管理部门能否曝光不文明行为者的身份信息及肖像信息?1月20日,安徽省宿州市7位市民因穿睡衣出行被宿州市城市管理局曝光,引发网友热议。

现象:被曝光市民既有现场照,也有身份证照

1月20日,宿州市城市管理局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宿州城管服务超市”上以“曝光不文明行为 提高市民素养”为题,公开曝光了一批不文明市民。曝光的不文明市民包括穿睡衣出行、不文明躺卧、不文明遛狗、占道经营、违规发放小广告、聚众打牌等,共有15个不文明市民被曝光,其中穿睡衣出行者占7个。被曝光者均为成年人,其中1位男性,6位女性。

华商报记者看到,所有被曝光的不文明市民,既有当时身穿睡衣、不文明躺卧、占道经营等现场图片(人物未打马赛克),还有每位市民的身份证照片(未打马赛克),照片旁对应有“姓名”(只有姓,未展示名)“身份证号”(只显示前6位、后三位,中间以星号代替)及“不文明发生地”(有具体路名)等信息。

1月20日下午,华商报记者致电宿州市城市管理局,证实该消息属实。就华商报记者提出的此举的目的、意义及影响,宿州市城管管理局12319指控中心一工作人员称,她会将记者的问题向主管领导反映,让记者等待回复。截至记者发稿时,该中心一直未回复。


据了解,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早在2016年初,宿州市即在城区范围内开展向“十大陋习”宣战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从“生活言行”“公共秩序”“公共卫生”“交通出行”等方面,找出了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车窗抛物”“公共场所乱扔垃圾” “出店占道经营” “随意践踏绿地 攀折花木” “张贴小广告”“穿睡衣上街”“闯红灯”等十项陋习,作为重点整治内容。发动群众开展“发生在身边的十大陋习抓拍”,通过街头、公园、广场等处的立式“曝光台”和媒体“曝光台”对陋习进行曝光,引发广大市民对不文明行为的广泛关注,倡导现代文明意识,引导广大市民形成良好习惯。

由于该话题引发广泛争议,华商报记者注意到,20日下午6时许,宿州市城市管理局官微公众号该文章已被删除。

市民声音:有人认为曝光有警示作用,有人认为不妥

宿州市城市管理局此举是否合适?华商报记者采访了部分西安市民。

西安某中学副校长黄伟称,睡衣顾名思义是在睡觉时才穿的衣服,是为了人在睡觉时舒服方便。外出穿睡衣,不利于人们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形成,不利于对青少年言行举止的公众化教育,不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城管部门对这种不良现象及时曝光,我认为很好,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

“我们国家是礼仪之邦,穿睡衣上街不符合穿衣礼仪,对己对他人都不够尊重,社会影响也极不好!”西安市临潼区市民王女士同样赞成宿州市城市管理局对穿睡衣上街者公开曝光。“这样可以起到很好警示作用。”

西安市民小何称,公众场所为公众所共同使用,相较于私人场所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和公共性,在公众场所需要遵守社会规范,有规范就需得有监督,曝光实质就是一种公共监督的手段,比如现在某些红绿灯路口设立了闯红灯市民的照片曝光装置,这样既可以及时修正市民的不文明行为,也可以教导青少年和其他市民以正确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不仅会妨碍他人,也会对自身形象造成不好的影响。“宿州市城市管理局曝光不文明行为是利人利己的好事,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我对此持赞成意见。”

西北政法大学大四学生小王则认为,穿睡衣上街确实不文明,但因此曝光不文明行为者的个人信息,她认为处罚过重。“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情节轻微的不文明行为,但并未影响或干扰其他人的正常生活,对其可以善意提醒或批评教育,甚至按规定罚款,公开曝光其个人信息涉嫌侵犯他人隐私。

西安市民高女士、薛女士称,穿什么衣服,是当事人的自由,只要没有衣不遮体影响道德风尚,不违反法律法规损害他人自由,管理部门不应该将其个人信息曝光。

西安市民柳女士称,穿睡衣上街、公共场合聚众打牌、违法发放小广告等行为,确实不文明,既影响市容市貌,也对社会氛围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行为确实应该被制止。“但我觉得公开曝光有点过了,相关部门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把良好的氛围先打造出来,对于不良行为可以先警告,如若屡次不听可以曝光,但不应该直接曝光。”

网友意见:有人称应该曝光,有人称尊重别人也是一种素质

宿州市城市管理局此举一经报道,立即在网上引发热议。

静:对不文明行为就应该曝光。

海边漫步:曝光当然没问题,但是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当事人,某天作了一个不文明的动作,就被媒体不打马赛克曝光了,可能这篇报道也会被你周围的人看到,这是一种什么体验?尊重别人也是一种素质。

桃子: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感觉把人们穿睡衣出行拍下来不怎么好,毕竟法律也没有明文规定不能穿睡衣出门,个人的穿衣方式是他们自己的意愿,不能太过苛求。

summer:穿睡衣出行没有影响他人、给他人带来不便,所以多少给别人留点隐私吧。

专家观点:曝光行为涉嫌侵权 对道德范畴的行为应注重行政指导和奖励

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钱卿认为,宿州市整治“十大陋习”专项行动之所以引发关注和争议,关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陋习”的范围界定。这涉及到法律与道德、权力与权利的界限问题。在整治的“十大陋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违法行为,例如“闯红灯”就是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但是也有一些是法律没有明确限制乃至禁止的行为,而仅是涉及到道德评价的问题,“穿睡衣上街”即是典型。根据“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的原则,只要现有的法律规范没有明文禁止,那么公民就享有穿睡衣上街的权利和自由,相应地,相关政府部门就应当止步于自身权力的边界,尊重而不是干预公民的权利。因此,对于穿睡衣上街这样明显处于道德范畴的争议问题,管理部门不应当跨越法律的边界,动用公权力去加以评判和管制。

二是整治的方式方法。这涉及到管理部门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前述“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是针对公民而言,对于管理部门来说,则是“法无明文授权即不可为”。对于违法行为,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规定的管理手段和处罚方式,例如对行人闯红灯的行为,应当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的规定,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除此之外,不能采取其他的处罚方式,否则即违反了“处罚法定”的要求。曝光所谓的不文明市民,损害了当事人的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权利,政府部门应当避免使用这些“法外”的处罚或者“准处罚”措施。相反,对于不文明现象的整治,应当注重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柔性的方式,来引导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的形成。

山东辰泽律师事务所律师柳孔圣也认为,宿州市城市管理局的行为是典型的行政权利越权越位,涉嫌侵犯公民的人格权。“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提升市民素质,本来是件好事,但宿州市城市管理局的方法手段存在严重问题。”

柳孔圣称,曝光行为一定程度上带有强制公民遵守某种行为规范的性质,却没有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层面的法律依据,针对的也是非违法犯罪行为,实质上是对当事人的一种民事侵权行为,体现出的是法律意识不强、漠视公民私权、行使任性公权的人治思维特征。

柳孔圣进一步称,偷拍、曝光行为显然侵犯了当事人的个人隐私权,有可能使社会公众对被曝光当事人的人格评价降低,人格尊严受损。从目前报道看,所涉行为事项非行政管理事项,曝光行为应为非行政行为,行政机关亦未按行政程序进行,如果侵权行为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当事人可以一般人格权纠纷提起民事侵权诉讼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柳孔圣最后称,行政权利行使的一般原则,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而民事权利行使的一般原则,为法无禁止即可为。对于非法律调整事项,应严格树立法治意识,不能用法律手段调整,用公权干预。应摒弃那种传统的公权当然高于私权的人治思维,把公权力切实关进制度的笼子。如果想用公权来干预一下公民的思想或行为,只能从道德层面入手,用宣传教育、引导示范等非强制手段来进行,而且最好是通过各类非官方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来主导。若由行政机关主导该类事宜,很容易引起滥用公权的负面效应。 华商报记者 陈有谋 实习生 王雅萱 编辑 李振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热线电话029-88880000)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华商报】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