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这种“傻瓜式”教育!它正在毁了你的孩子

停止这种“傻瓜式”教育!它正在毁了你的孩子

导语:最近笔者我做了一个调查,关于“傻瓜教育”。调查结果显示83%的家长认为不该什么都帮孩子安排好,但只有26%的父母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做到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及动手能力!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父母常出现的问题:觉得孩子吃饭太慢了,于是拿起饭勺一口一口喂;觉得孩子爬滑梯可能危险,二话不说抱起孩子放到滑梯上;觉得孩子太过年轻可能容易上当受骗,理直气壮的翻看孩子的日记等等。

对于这些爸妈,笔者我有一句话一定要对你们说:

停止这种“傻瓜式”教育!它正在毁了你的孩子!

1、生活中,我们是不是看见过这样的情景:

孩子想自己做点什么事情,家长怕危险,三下五除二的就把事情替孩子解决了。可是,没有“危险”的孩子却不开心,兴致缺缺的走远了。有时候,还会甩家长一脸不满,惹来家长一串:“这孩子真没礼貌不懂感恩”的说辞。

明明这件事,其实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这种父母总把孩子当傻瓜,觉得他们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事情都不由分说的替他们代劳的教育方式,被称为傻瓜式育儿。

2、“傻”孩子vs直升机爸妈

和“傻瓜式”育儿对应产生的,是“直升机家长”。

TIPS:什么是“直升机家长”?据《今日报》引述鹰阁医院(Gleneagles Hospital)心理医生Lim Boon Leng将这种育儿模式定义为“适应不良的育儿方式”,也就是父母“过度保护、时刻围绕孩子身边徘徊、过度参与孩子的事情和活动”。

采用这种育儿方式的家长,都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替孩子搞定他们自己不擅长,或者做不好的事情,孩子就避免了苦恼,避免了为了尝试而受伤的可能性等等。甚至,还省了孩子的时间,这样他们就可以集中精力认真学习。

这些家长,大多都认为自己一名优秀的家长,全身心都爱着孩子的那种。就像上文举例的那样,努力解决孩子所有的问题。可是这些家长一定想不到,当他们在替孩子包办一切时,就抹杀了孩子变优秀的可能性!

场景:有幼儿园老师说,她们班举行了一次亲子绘画活动。其中有个小女孩的母亲对着小女孩不停的指点:应该先这样,再这样……最后,干脆直接抢过女儿的画笔准备代劳。小女孩不开心了,对她妈说:

“我不要这样画,太阳是要画绿色的,我自己画。”“你画不好,妈妈帮你画。”妈妈拒绝了女儿的要求。女孩生气地把妈妈还没有画完的画抢了过来,藏在身后,大声地嚷道:“我就要自己画。”“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犟呢?不会画还要添乱。”妈妈很生气地批评了女儿。

显而易见,做母亲的没有明白女儿不开心的原因,反而还觉得女儿性格有问题。虽然在老师看来,女孩生气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有从画画这件事里获得成就感。

日本作家林成之在他所著的《影响大脑的7个坏习惯》中提到,人的大脑信息流向中,有一个部分具有专门进行自我奖励的动机,人只有在主动性驱使下,才会让大脑中的“自我报酬神经群”产生活动,反之,则阻碍这一神经群,影响大脑活动状态。

什么是自我报酬神经呢?

简单地理解就是自己奖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感觉快乐与幸福。想一想孩子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学会穿衣服,第一次拿起勺子吃饭,是不是非常兴奋呢?

这成年人看来,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在孩子眼里却是非常伟大的事情,这都有利于促进孩子自我报酬神经的锻炼,有了令孩子感到兴奋、愉快、幸福的体验,孩子会越发喜欢自己动手去做事,而动手能力则是孩子与世界发生连接的重要方式,对孩子的潜能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压抑孩子潜能的开发,不用多说都知道是非常糟糕的事。

3、傻瓜式育儿,正在破坏你的亲子关系。

我们常说:“有付出就有回报。”可这句话,放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还真是不一定。就算有,也未必是好的。

有媒体在某次校门口街头采访中,采访了一位正帮孩子背书包的家长。

记者:“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背书包?”家长:“包太沉了。”而孩子站在一边低着头,用小声但不耐烦的语气说道:“我都说不用了,丢人!”

家长觉得自己真疼爱孩子啊,可孩子呢?他并不觉得母亲这是在爱自己,只觉得自己被完全小看了,大庭广众之下丢人现眼。

其实书包太沉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买一个拖地的书包解决。可家长却选择帮孩子背书包。这些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家长帮着做了。最后孩子还不领情,家长也觉得孩子不知道感恩。

采访的最后,是这对母子拌嘴而去的背景——

“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好!”“我又没让你这么做!”

父母伤心,孩子烦心。亲子关系是无法长期在这种对抗的情绪下得到良好的维护的。

并且,凡是替孩子决定和包办,最大的坏处是你很可能将自己的孩子养成白眼狼。

有位po主曾分享过自己的经验——

星期天的晚上,她叫女儿吃饭,女儿表示过一会儿。于是po主就先吃了,几分钟后,女儿走过来,看了一眼桌子,问:” 我的饭呢?" 伴随着的是一副忿忿不满的神情。po主心里一惊。她的表情、她的诘问,明明在告诉自己:你应该为我盛好饭的,为什么不给我盛饭呢?po主震惊了几秒钟,但很快反应过来了。她虽然有意识的告诫自己不要替孩子包办一切,但还是不知不觉做的太多了——比如,一直替孩子盛饭,以至于她认为盛饭这件事是自己应该为她做的。所以,她不但不感激自己一直以来替她盛饭,反而因为今天没给她盛饭而不满起来。是啊,既然是妈妈应该做的,她怎么会感激呢?

这是在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那后果不堪设想。

初中男生当街暴打母亲;留学生因为母亲拿不出钱给自己而捅了母亲九刀……

这些凶残的案例,背后都有父母习惯性替孩子张罗一切的影子。这样的亲子关系,闭上眼睛都无法说它好。

4、养孩子,关键在于“难得糊涂”

有教育专家说过:

养孩子,其实就是一笔“糊涂账”。

父母养育一名孩子,其实最忌讳的,就是凡事周到精明,恨不得把孩子的人生误差都控制在0.01以内。但其实,适当的“糊涂”,完全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成长,完善自身。爸妈不应把孩子当成“傻瓜“养,但是可以适当的把自己当成“傻瓜”来养孩子。

比如孩子说想自己完成某件事,家长要做的,并不是一听就否决,例如:不行!你这样做会影响成绩,再说了,哪里有时间啊你要去做……替孩子罗列了一大堆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应该询问孩子具体的想法和计划。

如果没有什么大问题,就让孩子去做。即使在事情进行的过程中有什么小失误,只要不伤及根本,父母也大可睁半只眼闭半支眼装作没看到,“糊里糊涂”的就过去了。

人类的本性会让孩子条件反射的去思考为什么出差错了,如果他们想不通,会去询问家长。而这时候,家长应该表现出耐心,和孩子一起结局问题。这既可以让孩子的能力得到成长,又可以拉近亲子关系。而且,适当的“糊涂”其实是对孩子尊重的表现。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再细微的变化都会敏感不已,小题大做,甚至去翻查孩子的隐私……

其实有时候,孩子只是一时间心情不好,可能是当堂小测没有发挥好,可能是忘记带什么东西,真的都是非常微小的事情。人的旅途中哪有那么多一帆风顺呢?

可是精明敏锐的家长们却总觉得孩子碰上了天大的难题,又没能力解决,擅自插手,最后却闹得一家子都不愉快。

不随便插手孩子的决定,不以关心为名义去打探孩子的隐私,也不把孩子所有的情绪变化都像要一一报备在案的给与反应,是每个优秀的家长都会有的“边界感”。

很多父母会觉得,自己和孩子有着天然的最亲密关系,亲到不应该有什么界限,所谓“你是我生的,我有权利知道并参与你的一切。”

这是不对的。再亲密的两个人,都有自己不愿被对方触及的地方,如果一方势力过度延伸,必然会造成另一方的领域缩减,还会有种被侵犯的感觉。

在成人的交往中,大家都知道要尽量做到不踩线,不越界,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同样,孩子也需要被尊重。若是界限被破坏,我们会本能地抗议,但是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他们的抗议会因为天然的惧怕而畸形化。

比如演变成撒谎、叛逆、拒绝交流、暴躁易怒等性格特征。

界限分明,说明孩子被当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体,而不是一味依附父母的弱小婴孩。孩子越早被当做有独立空间的个体看待,就能越快长大,逐渐成为一个有主见、有分寸、有勇气和担当的大人。

被称为艺术天才的纪伯伦说过: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适时的糊涂‌‌”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关系的松绑,先有好关系,才能有好教育。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每个人都在前人的经验上,按照自己孩子的特性,一点点,一遍遍的在修正自己的教育方针。这个修正的过程中,每个父母都会希望自己能做到最好,所以也总往这个方向去前进。

可是,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并不是所谓的最好,而是自己能充分的得到父母的重视。这种重视不仅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灵上的。他们希望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进步能得到父母的肯定,他们渴望能向父母展示自己的成长。这些权利不应该被父母想当然的觉得孩子做不好,然后理所应当的剥夺了。

总结:请记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很大程度上预示了孩子未来会成为的样子。如果你坚持把孩子当成傻瓜来对待,那就不要怪孩子真的长成一个“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