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简单有效说服别人的办法

「资治通鉴」简单有效说服别人的办法

公众号:历史微言

提示:这次节选中,我们要学习一个说服别人的技巧,它是由战国时期魏国的上卿翟璜贡献的。如下:

『周纪』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四零三年)

【原文】(魏)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人物背景〗

魏文侯,魏斯(一名都),魏桓子之孙,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任用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治国,以礼贤下士著称。

任座,战国初期魏国谋士,由于耿直惹得魏文侯大怒,由翟璜巧劝,后拜为上卿

翟璜,战国初期魏国国相,辅佐魏文侯,爵至上卿,历史上的翟璜以巧言善辩,名流史册。

〖译文解析〗晋阳之战后,智氏被团灭。于是韩赵魏三家瓜分了他的封地。势头大过了晋国国君。这个时候,周朝天子也是个气软怕硬的主,赶紧给韩赵魏三家封了诸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事件。在当时,这是不合理法的,司马光也专门批评了这种做法。无奈历史上的规则是:谁拳头硬,谁说了算。从此进入战国时代,韩赵魏三国建立了。不过,三家瓜分时。赵氏占了大头,韩魏分的少。魏国国君魏文侯很尴尬,因为他的封地强敌环绕,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别人吞掉。好在魏文侯是个上进的人。可能他读了勾践的英雄事迹吧。勾践灭吴的事离他并不远。因此,魏文侯养成了礼贤下士的习惯。本段虽然魏文侯和任座是主角,但是,配角翟璜以他高超的语言技巧,光辉闪过了两个主角。咱们看看具体是什么情况:一次,魏文侯吃饭,群臣围坐一旁。很明显,魏文侯喝高兴了,他端起酒杯,抿了一口问:“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啊?”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这时,任座不知道哪根筋不对了,忽然大声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霍,这脸打的端端正正,魏文侯挂不住了,勃然大怒。任座一看:得,喝酒误事啊,君子不吃眼前亏,再吃就该挨揍了,赶紧起来小跑着出去了。这时,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当然是仁德君主。”“你何以知道?”魏文侯眼瞪着他问。翟璜不紧不慢地说:“臣下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您也没罚他,于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客。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其间充满的风险。咱们分析一下:

1.老大开饭局,公众场合喝酒,怎么说话?魏国集团CEO魏文侯请客吃饭,各个中高层干部都到场了。一般来说,饭局说话,没有有用的话,说了不算,算了不说。当然,生意场上合作方的饭局,要是能趁着喝酒迷糊,把合同签了的除外。这时,CEO魏文侯问大家的话,自然是想听听马屁。自古以来,大家都懂这个道理,所以对CEO的高风亮节,都纷纷表示肯定。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能够惊天地泣鬼神的马屁,千万不要抖机灵。因为这种情况下,演砸的概率更大。因为:酒精这个东西,不仅能让人亢奋,还让人麻痹。万一哪句说漏了,就砸了。很明显,任座就是这类型的。他知道魏文侯礼贤下士,很贤明。所以,指出他的不合理的作法:把抢来的地分给儿子,没分给兄弟,不道德。估计他是想趁这个机会表现一下仗义执言。一下拍到马蹄上,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2.抓住事情的本质说服人接下来轮到翟璜,魏文侯让大家评论他,看来是更喜欢听到赞扬的话。任座的策略惹怒魏文侯之后,翟璜面临两条路:一是仗义执言,后果估计就废了;二是夸魏文侯贤明。根据边际效应递减原则,别人说过了,你再重复一边,就跟甘蔗炸了汁,你再塞给魏文侯嚼,肯定也是一笔字灰。如果是我们这种一般人,没经验,肯定蒙逼了。无路可走啊。但是,翟璜走出了第三条路。关键点,就在君臣关系上,把君主的贤明和臣子说话的直率作为一般的规律而联系在了一起,提出了只有君主贤明,臣子才说话直率的认识前提。这样,既肯定任座的意见,又不再惹恼君主,相反还很高兴。谁知道魏文侯是不是打算吃完再收拾任座呢?但是这样一联系,君主也顺坡下驴,高兴地赦免任座了。以此为鉴,大家要学会一个方法:将发生的事情和一个人尽皆知的道理联系起来,聆听的人自然会顺着这个逻辑导视牌推出结论,自然而然,听者就更容易接受了。

·end·我是甜瓜,我在读《资治通鉴》大家想学习的经验,历史上都有,各种形式,各种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