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的武汉:与时间赛跑 | 武汉日记(2)

除夕夜的武汉:与时间赛跑 | 武汉日记(2)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鲁珊

今天是除夕夜,但病毒不过年。

己亥猪年的最后一天,武汉人更拼,拼命与时间赛跑。

“武汉小汤山”:非常速度为生命争分夺秒

从23日晚,我的朋友圈就被一群挖掘机刷屏。

深夜的武汉哗啦啦下着冷雨,上百台挖掘机已迅速集结武汉西郊,彻夜轰鸣。

武汉要急建“武汉小汤山”。

从任务下达、设计图纸、现场勘探、确定布局、提交施工图纸到挖掘机进场,一共花了24小时。

位于蔡甸“武汉小汤山”,将在六天内建成。比2003年非典时期北京小汤山的“七天速度”还要提前一天。

非常时期,是拼命之役。

“武汉小汤山”的意义,在这关键时刻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这几天来,发热人数迅速增长,定点医院接诊量接近极值,一些疑似病人无法及时得到确诊和治疗。“大范围隔离治疗”刻不容缓。

24日上午,长江日报直播了挖掘机的平场场景,人民日报在中午转发了上百台挖掘机同时作业的图片。到了下午5时,“武汉小汤山”第一层临时病房就“小荷已露尖尖角”。

这肉眼可见的速度,是拼命的武汉人与病毒死磕的速度。六天,将是跟疫情赛跑的六天,跟时间赛跑的六天。

为抗疫勇士们撑腰

武汉人最心疼的是火线上的白衣战士。他们也是血肉之躯,连续作战,超常负重。战到此时,不但精疲力竭,而且弹药粮草短缺。

医护人员是战场上的勇士,但一场抗疫之战,绝非仅靠“勇士冲锋”能够赢得。

武汉人大都听从劝导,留居家中。但云端的武汉,一刻也没有停。

自从红十字会官方和医疗机构发布求助信息后,校友团、楚商会、朋友圈,各种人群迅速行动起来。官方和民间的捐赠累计过亿。

23夜到24日,大批外援到汉。其中有各地请战而来的专业医护人员,有兄弟省市增援而来的药品口罩,有各类防护用具。陆续有专机、专列抵汉输送“粮草弹药”,还有大批援助正在赶来。

武汉公交停运,安排了公共车辆接送医护人员。但还是有4000名市民自建医疗支援队,接送医生、运送急需物资。

医护人员,现在是武汉人的“保障重点”,无论是生命安全,还是防护供给,正倾尽所能。

非常之役考验社会力

一个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暂时关闭离开通道已有两天。

与疫情较量,是科学之战,更是社会之战——挑战人与人的团结力、组织力、协调力和行动力。

一句话,它挑战的是整个城市系统和社会系统的能力。

这也是看不见的赛跑。以有序战无序,以可控战不可控。

24日下午,武汉市发布通告,以社区医疗中心为单位,全员排查发热病人,疑似病例各区统一安排车辆送诊。医疗网络神经末梢的启动,实现就诊病人初筛和分类分流,减少交叉感染。

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一时交通停摆,绝大多数居家不外出,生活如何保障?保障人们生活的水、电、气、商超人员,他们的日常又如何保障?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在除夕之夜,对物流、快递、供应、外卖等领域进行了直播。

武汉人能在下午去菜场买到菜,可以在网络点餐,可以获得生活的基础支撑。

在特殊的除夕夜,我闻到了年饭的香味、家的暖意和希望的气息,还有楼下琴童反反复复弹奏的琴声。

武汉关闭了出城通道,关闭了公共交通,关闭了一种我们习惯而熟悉的城市节奏。而我们,都在负重前行,在非常时期,打非常之役。

【编辑: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