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烈鼠疫袭来,100年前,这个医生拯救了东北3000万人

剧烈鼠疫袭来,100年前,这个医生拯救了东北3000万人

2020年的庚子年春节,注定不平凡。

翻开史册,就在100年前,大清帝国行将就木之时,曾打赢了一场应对鼠疫的关键战役。

百年之后的中国人,能从往事中找到什么,又能做些什么?

01

瘟疫爆发的那一年,大清帝国从表面上来看是一派祥和之兆,万物向新。

庚子国难之后,国家立志图强,新建陆海军,举行官制改革,鼓励现代企业。

在彰德府举行的南北大会操,一时间把这种繁荣表象推向了高潮,朝廷花重金建设的新式陆军,在世界各国面前亮了相,令世界各国正色。

在宣统皇帝的父亲摄政王载沣看来,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强盛,令自己不满的老袁也已经回家了。

爱新觉罗·载沣

完美!

可他还不知道的是,在东北三省,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疫正在酿成。

02

20世纪初,中俄边境有一座名为达乌里亚的俄国小镇。此处本是一片荒原,气候干燥、寒冷,生活着数量众多的野生动物。

偶尔能看见几位荒原猎人,在空旷的草原上游荡,寻找猎物。19世纪末,大批人类突然闯进了这里,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主要有两拨人聚集于此,一拨是随着西伯利亚铁路开通,前来淘金的俄国人,他们建立了达乌里亚小镇;另一拨是闯关东的中国人,他们居住在小镇对面的满洲里。

达乌里亚没有矿产,为了快速致富,俄国人操起了他们的老本行,将枪口对准了野生动物,做起了皮毛生意。

俄国远东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闯关东的中国人纷纷涌入达乌里亚,加入了猎杀大军。

大批野生动物被猎杀,眼里只有金钱的猎人往往会随手剥下它们的皮毛,将血淋淋的尸体抛之荒野,任其腐化生菌。

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大自然的惩罚正悄悄降临。

1910年9月,灾难开始。中国猎人在达乌里亚的一个工棚爆发瘟疫,7名中国人一夜暴毙,当地陷入恐慌。

俄国人立刻派出专家来到事发地,确定了死因是鼠疫引起的。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俄国人把尸体集中起来连同他们的生活用品和工棚,一起烧了。

并且俄国人用了一个非常恶劣的手段,在不知会清朝当地政府的情况下直接将幸存的中国人驱逐出境。

一群携带鼠疫病毒的“超级传播者”就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回到了中国。

03

当时中国东北拥有全中国最发达的铁路系统:

“一横一纵”两条线将整个东北连为一体,“一横”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一纵”北起哈尔滨,南至大连,两条线构成了一个“T”字型,统称为“中东路”。

铁路朝发夕至,一如清朝版的高速铁路网,火车方便出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带来了瘟疫的种子。

被俄国人驱赶的中国人们,一路跌跌撞撞逃回国内,他们投宿在路边的旅店,大车店,乘火车或者赶马车出行。

人流聚集、卫生防疫条件差,超级传播者所到之处,瘟疫开始丛生。

很快,瘟疫首先从劳工回国聚集第一站,哈尔滨道外傅家甸地区大规模爆发,瘟疫致死性强烈,一人传染,全家遭殃。

医疗系统束手无策,很快蔓延到了哈尔滨全城,很多人死去,尸体倒毙在大街上,美丽的冰城很快就变成了瘟疫之城。

冬季的哈尔滨:疫区的中心

而沿着中东铁路沿线,长春、沈阳、大连等大城市相继出现鼠疫患者。

首先做出反应的是俄国人,在疫情最严重的黑龙江,俄国人迅速封锁了租界,禁止中国人进入,加上租界内环境比较干净,几乎没有造成恶性传播,感染人数远低于中国人。

日本人则在第一时间切断了南满铁路,禁止中国人南下,交通管制后,东北南部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没多久就平息了。

中东铁路时期列车

04

日本人和俄国人保护了自己的侨民,剩下的中国人怎么办?

在瘟疫肆虐最严重时,日本和俄国同时提出可以派出军队来东北维持治安,防止携带者流窜。这无疑是对中国主权的一次挑衅,借着“人道主义”的旗帜,妄图进一步控制中国东北。

首当其冲的是大清在东北的地方大员如何处理,俄国人和日本人名为防疫,实则各怀鬼胎。

当时的东北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个老手,他一口回绝了俄国人和日本人的“友好”提议。他的名字叫作锡良,是蒙八旗。

锡良半身照

从山西任上开始升迁,曾在庚子国难中护驾有功,又历任多地的地方长官,是位一流干才。

当时他的职位是钦差大臣,总督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事务,兼任热河都统,堪称位高权重。

先处理,不弹压,这是锡良的办法。他在第一时间奏报朝廷,告诉大清王朝的中枢东北地区出现了罕见的、破坏性极大的疫情。

而是反复地奏报实情,以及要求治下的州府各县,把每天的疫情进行情况汇总,用电报呈奏上来,要求朝廷调配资源抗灾。

朝廷在得知消息之后,派出了帝国最有才华的干才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伍连德,坐镇哈尔滨,全权处理疫情。

伍连德

伍连德是受过系统的西医教学,是晚清时代接受过现代文明教育的精英人物,他用了三种对策抗击鼠疫。

对策1:消灭传染源

伍连德来到哈尔滨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兵挨家挨户搜集感染者,一旦发现,立刻带到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禁止无关人员与其接触,对于有发烧等前期病症的人进行隔离监控,把传染风险降到最低。并且,在患者生活过的地方进行消毒,用大量的消毒用品尽可能地杀灭病毒。

第二件事,就有点困难了,他组织士兵着手解刨患者尸体,经过医生们的调查探究,他们搞清了病原是一种鼠疫,具有极强的传播性。

死去的人身上依然带有大量病原,他做了一个很难的决定,把入土为安的人都挖出来,进行集中火化,堵住二次传染的可能性。

集中焚烧的死者棺木情景

对策2:切断传染路径

人传人已经确定,那就必须采取断然手段,在东三省总督锡良的支持下,他们对哈尔滨疫区进行了严格的交通管制和疫区封锁。

直接把哈尔滨疫区按照传染程度不同分为红黄蓝白四个区域,互相之间不准串门,不准流动,只可以在本区域内活动。

铁岭:阻断交通后,被临时隔离的人们

此外,伍连德在中国首次提出了“疑似”的概念,对于判定为疑似的患者进行每天的身体状况检测和防治,7天之后恢复正常可以解除隔离。这个办法,直至今天在世界范围内依然广泛采用。

光是管理哈尔滨疫区还不够,整个东北范围内出现疫情的其他城市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响应。并且,伍连德取得了锡良的全面支持,在当时政局复杂的东北,进行了铁路陆续停运。

在入关的要道山海关,大清帝国直接设卡,设立检验所,凡经过的旅客必须停留五天进行留所观察。

防疫医院的医护人员对隔离的疑似患者进行检查

1911年的1月15日,陆军部直接派出劲旅,到山海关驻防,协助阻拦入关的客商和货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东北三省不只是封城,甚至是“封省或者说“封东北”。

效果是显著的,疫情向关内蔓延的局势很快得到了缓解。

对策3:全力保护“逆行者”

今天的逆行者是依然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 ,昨天湖北的各大医院直接对社会进行公开求援,从者如云,如各地已经有大量的媒体、企业、事业单位甚至是个人向武汉的各大医院捐款捐物。

但从根本上来说,医院自行对社会公开求援是不是意味着,医院的医疗资源以及生活资源已经到了极限?

伍连德一样面临这个问题,对于一线的战士,对于医护人员和军警人员一定要动用一切力量去支持和保护,并且对于疫区的抵抗力低下的老弱病残也应格外照顾。

他要求医护人员和军警必须严格佩戴口罩,但是大清哪儿有那么多口罩储量,现代企业都不多,伍连德发明了“伍氏口罩”:

一种纱布口罩,双层棉纱夹一块吸水药棉,比起现在的n95防护能力肯定不够,但是比起光着脸去生扛还是要进步多了。

防疫医院门前

大清帝国的各级行政机构没有像人们印象中那样因循羁縻,而是迅速响应,在锡良的铁腕和伍连德的正确指导下,他们发挥出了超强的效率。

1911年1月31日,傅家甸疫区死亡人数开始出现显著下降。

2月20号,整个东北地区的防疫区,死亡人数都开始明显下降。

3月1日,疫情最危重的哈尔滨疫区首先实现了零死亡。

到了4月份,整个东北地区零死亡,鼠疫宣告彻底扑灭。

这打破了外国人对于中国人防疫能力的蔑视。在疫情开始阶段,很多外国媒体甚至预言东北疫情可能酿成世界性的灾难。

但是,中国人打赢了这一仗。

从漫长的人类历史来看,人类始终在和病毒作斗争。翻开中外史书,常有瘟疫到来,十室九空的惨状,如一战末期的西班牙流感和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死亡人数都是天文数字。

伍连德博士和太太

一页页史册背后是生民离散,人类可能从来没有战胜过病毒,只是短暂地把它们赶走了,如果我们不吸取教训,它们迟早会回来。

伍连德采取的措施在今天看来司空见惯,但在当时的中国是开天辟地第一次。死亡了6万人之后,大清成功消灭了大规模爆发的瘟疫。

在当年的4月,万国鼠疫研究会在沈阳成立。这无疑是锡良和伍连德的功劳,积贫积弱的大清帝国在灭亡前夕因为两位干才再一次站在世界之巅。

仅仅6个月之后,在湖北武昌,武汉三镇的楚望台军械库爆发出了一阵枪响,经历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大清走向了终结。

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伍连德这位帝国的干才在新世界继续前进,1914年,他倡议建立协和医院,4年后,他主导建立了中国的第一所现代化医院,即北大人民医院。

此外,他还做了一些事儿,办了一座叫作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学校,建了一个叫中华医学会的组织。1935年,他成为第一名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人。

晚年时,伍连德到马来西亚开了一个小诊所,给附近的人瞧病。时间到了1960年,82岁的他无疾而终。

他是中国医学和防疫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经历了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经历了一个个大时代变革,最终他选择远渡重洋,常怀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