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啃指甲”,多是这3个原因,父母搞懂才能“对症下药”

孩子爱“啃指甲”,多是这3个原因,父母搞懂才能“对症下药”

当1~3岁的宝宝出现啃指甲的习惯时,家长常常都会四处打听,我家宝宝是不是缺什么营养,怎么还爱啃指甲?在这个物质丰裕的时代,宝宝很少会出现营养不良或缺乏维生素的问题。所以咬指甲的行为还真不是缺乏维生素,而是心理上缺了营养

咬指甲的行为多见于2岁,一般都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自然消失,也有些孩子会把这个恶习持续保持下去。长期咬指甲非但不卫生,还可能导致手指头变粗变短甲床损坏牙齿排列不齐,更严重着还会发生甲沟炎的情况。

宝宝为什么爱啃指甲

1、口腔敏感期

宝宝在出生时就有吸吮手指或异物的习惯,这是因为宝宝在学会用手探索世界之前,口腔会在这个期间内扮演一个探索工具的作用,这个探索时期又称“口腔敏感期”。宝宝在这个时期内,会把手能够摸到东西放到嘴巴里,让大脑对物品的形状味道有个认知,从而获得心理满足

这个口腔敏感期会在1岁前结束,在此期间如果被强行终止,极大可能出现“口腔敏感期”延后的情况,在1岁后出现补偿性反应,如“舔手指啃指甲”等。11岁前宝宝的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允许孩子去“吃”。

2、心里压力大

宝宝都过了1岁了,还爱咬手指,出现这种反应的是心理上的情绪,例如紧张、沮丧、被责骂、自卑感、其根源主要是受到关注度不够或是缺乏安全感,特别是有些孩子,由于在咬手指时经常受到父母和老师的批评,会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从而咬手指成为了发泄内心情绪的一个通道

3、没有安全感

5岁前宝宝的情感方面还没有发育完全,没有安全感是很常见的,如果自家宝宝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或者父母不在身边,宝宝很容易哭的昏天黑地,这正是宝宝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在宝宝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下,宝宝通过哭闹宣泄换来的却是父母的“消停点,不许哭”等多种责备的话,这种方法或许能够让宝宝安静下来,但宝宝的恐慌却涌上心头,却无处宣泄,从而会用咬指甲的行为来宣泄内心的恐慌感

帮助孩子改变“恶习”1、找到心理根源

孩子到了3岁还在咬指甲,家长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用细心和同理心,找到让孩子紧张、害怕的诱发原因,从源头来解决孩子没有安全感的问题。

父母在找到根源后,父母可以在孩子紧张咬指甲的时候,不要在随口说说,而是多拉拉宝宝的手摸摸孩子的头,让宝宝复杂的情绪得到缓解。

2、营造家庭“安全感”

如果宝宝在家中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作为父母要认真反省一下,自己到底有没有给到宝宝足够多的安全感?在平常的生活中是不是做了“伤害”宝宝的事情?例如:控制不好情绪的父母总向宝宝发火,在宝宝面前抱怨生活的不易,常恐吓孩子不要他了,这些行为都会让宝宝缺乏安全感

父母作为宝宝学习的榜样,首先要做到的便是从小为孩子带来积极的正能量,让宝宝变得开朗自信,只有这样,宝宝才能得到足够的安全感,从而改掉因缺乏安全感所带来啃指甲的坏习惯。

3、给个提醒物

宝宝1岁前的“口腔敏感期”被强行终止,1岁后极易出现咬指甲补偿性反应,这时父母需要转移孩子注意力。例如:在宝宝吃手指的时候,给宝宝手中拿一些好玩的玩具,也可以在孩子的手指上贴上好看的贴纸,或者为孩子涂抹上幼儿专用的安全指甲油,从而让宝宝在想啃手指时能够转移注意力,一段时间后咬指甲的补偿性反映便会结束,没有养成习惯的宝宝,自然不会再咬手指啦。

给宝宝提醒物前一定要确定“找到心理根源、有安全感”后使用才有效。

导师的女儿就比较重视好习惯的养成,女儿10个月的时候就不咬手指了,我是在女儿一岁时就开始让女儿看这些能够培养好习惯的绘本了。主要是一些不知道原理的生活常识当妈的讲不出来,而绘本的表述方式更能让孩子接受

比如:“为什么要做一个诚实的宝宝?”,发现自己说了一大堆,宝宝却啥都没懂......但是绘本中的故事能通过孩子的角度,让孩子真正了解诚实这个词的意思。

作为育儿小导师觉得这套《幼儿行为习惯管理亲子绘本》很有用,一套30册包含的故事也很全面,例如:“插排孔不能乱碰不捣乱陌生人”等等对宝宝来说有很大的帮助。

一套30册

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幼儿情商行为管理亲子儿童绘本0-3岁早教启蒙全套30册
¥68
购买

都说宝宝大脑发育好的表现是“说谎”,导师可不想让孩子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训练!从小给宝宝玩一些能够激发左右脑的游戏才是王道,在一次听关于幼儿大脑开发的讲座时,一个专家把《幼儿左右脑开发游戏书》推荐给我,10册书里,包含了近350个游戏,能够训练孩子的逻辑推理、分析能力、记忆力、观察力孩子爱玩不说,还开发大脑,这已经成为了娃她爸和女儿每晚睡前必玩的游戏

一套10册

↓↓↓↓↓点击下方图片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