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父母才是“罪魁祸首”,需从三方面入手

孩子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父母才是“罪魁祸首”,需从三方面入手

我们常说“安全感”,那它到底是什么?安全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是一种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

而对于孩子而言,安全感主要都是从父母处得来。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敏感多疑,胆小畏事,甚至是语言和行为都较其它孩子发育迟缓,长大后更是容易自卑畏缩。安全感虽看不见,却远甚于物质满足,甚至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安全感并非天生,而是建立在孩子幼年时期,尤其是3岁之前。在孩子尚懵懂无知时,安全感便已经悄悄建立。所以天天陪伴在孩子身边的家长,才是导致孩子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的“罪魁祸首”。

因此,家长需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避开这些削弱孩子安全感的雷区。

1、家庭不和谐

别看孩子小,但他们拥有最敏感的神经。家庭氛围的好坏,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在快乐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内心阳光,性格开朗,长大后更容易拥抱幸福。反之,在父母天天争吵不休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上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和缺陷,情绪更容易失控。

因此,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哪怕夫妻之间有不同意见或分歧,也应该心平气和地讲道理,或者避开孩子解决争端。

2、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

有段时间,“延迟满足”的教育理念盛行,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好带”,便严格遵照执行。殊不知,正是这种“延迟满足”的行为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宝宝出生后,生理上的需求不过是吃喝拉撒睡,心理上的需求便是安全感。孩子哭闹总有缘由,或是冷了、饿了、热了、尿了、无聊了。小小的人儿不会说话,只能用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欲望。

父母不但不及时满足他们的身心需求,反而予以冷处理,安全感从何而来?

孩子对父母,尤其是母亲是天然的依恋。不仅仅是母亲供给了他们生存的乳汁和营养,更是日常照顾带来的舒适感与情感支持。因此,面对孩子的哭闹,父母应该在第一时间予以回应。

3、无效的陪伴

林丽是一名心理医师,经常有朋友向她咨询和抱怨:自己天天陪伴孩子,孩子为什么和自己不亲?仔细询问之下,朋友眼中的陪伴,大多只是身在心走

自己在一旁玩手机,孩子在一旁边看电视或玩游戏,这样的陪伴,并非高质量的陪伴。如果父母只是单纯地和孩子坐在一起,是无法给孩子好的安全感,更无法让孩子与自己心生亲近。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看似无形与缥缈,实则累积于生活中一件件真实发生的小事。把握黄金时期,为孩子建立安全感,让他们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