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每一颗恒星就注定会消亡

恒星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每一颗恒星就注定会消亡

恒星发出来的光,早在穿越太空之前,光就已经飞驰了数千年,当恒星内部的氢气发生核聚变形成氦气,产生了一种叫做光子的微粒,新产生的光线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到达恒星的表面,新产生的光子受到恒星内部的阻挡,光子产生以后,很快就撞上了另一个原子、质子、中子的物质,它被吸收并随即被撞向另一个方向,所以光子就在恒星内部到处冲撞。对于光子而言,这是一次狂野的旅程,在从恒星内部逃脱之前,它们曾数10亿次遭遇撞击

太阳光子从恒星的内核到达表面之前,要耗费数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一旦到达恒星表层,只在短短的8分钟就能到达地球。

光子是光与热的源泉,它同样也会成为破坏力极强的“太阳风”

光子一旦到达太阳外层,就开始加热这个外层,在围绕恒星运转时,光子会产生剧烈的气流和强大的冲击波,这一过程非常剧烈,科学家通过“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捕捉到太阳的巨大爆炸声响。高速运行的气体还产生了强大的磁场,当恒星转动时磁场互相撞击,冲破恒星的表层,巨大的闭合磁力线喷向宇宙,有的十分庞大,即使地球从中穿过,还有数千公里的余地,这些向宇宙深处如潮水般喷射的带电微粒虽然壮观却十分致命,这就是“太阳风”,它足以毁坏宇宙探测器和卫星,甚至危及宇航员的生命。

图解:闭合磁力线十分庞大,即使地球从中穿过,还有数千公里的余地

“闭合磁力线”引发“恒星风”的原因

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在地球上模拟太阳的表层,在实验室中,创造出与恒星表面相同的物理特性,目前地球上的设备或探测器无法到达太阳表层,科学家用一个隔绝空气的空间模拟宇宙的真空状态,巨大的电流产生了一组人造闭合磁力线,科学家在实验中制造的“等离子磁力线”,与太阳表面的磁力线相比,几乎完全相同,只有大小的区别,他们的实验表明,当实验室中的“闭合磁力线”撞击时,会产生能量巨大的冲击波。

当巨大的“磁力线”在恒星表面碰撞时,释放出的能量使温度迅速从1万摄氏度飙升至1000万摄氏度,强大的热能引发了“太阳风”,数百万吨威力涌向宇宙空间,恒星越大,恒星风的威力就越大

图解:太阳风(恒星风)对地球的影响

举例说明:

如果地球围绕“海山二”恒星运行,那么地球将会被摧毁。“海山二”向地球喷射的“恒星风”,将会导致大气层剥离、海水沸腾、 地表融化。

幸运的是,我们的太阳喷射出来的“太阳风”还是比较温柔的,而且还创造了地球的美丽景观—“南·北极光”。

了解恒星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科学家们预测恒星的极端破坏力,然而当恒星消亡时,在最后的时刻,恒星周围的所有物质都会被一同摧毁。

图解:北极光

恒星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每一颗恒星就注定会消亡

它的燃料终将全部耗尽,引力将会战胜核聚变,由此引发一系列足以摧毁恒星的连锁反应,我们的太阳也不例外,太阳的内核每秒都会消耗6亿多吨氢燃料,按这样的速度,太阳上的氢能源将在70亿年后燃烧殆尽。

当氢气逐渐耗尽时,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也开始变慢,引力逐渐占据主导方向,核聚变反应的扩张力不断减小,挤压恒星的引力逐渐凸显,核聚变也会予以回击,于是恒星的外层不断升温,恒星在受热时会膨胀,因此太阳也在一直向外扩张,(现在太阳的直径为100万英里,随着它的持续膨胀,最终的直径将会达到约1亿英里),到那时我们的太阳将成为一颗“红巨星”。

然而这颗“红巨星”也在自我毁灭,它的内核变得极不稳定,处境十分危险,当所有氢气都燃烧殆尽后,恒星开始燃烧氦气它们聚合形成碳,此时的恒星正在由内而外自我毁灭,从内核涌出的能量冲破恒星的表层,这些能量波将会剥离恒星的外层,恒星也将完全瓦解,它所残留的物质就是一颗炙热浓缩的内核。红巨星最终演变成一颗“白矮星”

结语

在恒星转变成白矮星时,核聚变的过程就停止了,在太阳即将消亡时,它将变成一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白矮星”,但密度约为地球的100万倍,白矮星是一种十分惊人的星体,它的密度大得令人难以置信(一茶匙大小的白矮星,放在地球的表面,它的密度过大而坠入地心深处)。白矮星的中心存在着一块硕大的纯炭晶体,也就是一块直径约为数千公里的钻石。

恒星还能够创造出比巨型钻石更加珍贵的物质,当那些比太阳质量更大的恒星消亡时,会产生更为剧烈的爆炸,与此同时,还会产生组成生命的最基本元素

#青云计划##科学史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