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劫后重生,开创家园

女娲造人——劫后重生,开创家园

相传女娲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使天地不再沉寂。


太虚产生出的形下世界,天地上下分离形成,阴阳二气造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那残留在天地间的浊气慢慢化作虫鱼鸟兽,替这世界增添了许多生机,可是始母神女娲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寞,她用手在池边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捏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小小的东西,模样与女娲差不多,也有五官七窍,双手两脚,捏好后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来。女娲一见,满心欢喜,接着又捏了许多,她把这些小东西叫做“人”。女娲那寂寞的心一下子热乎起来,她想把世界变得热热闹闹,让世界到处都有她亲手造出来的人,于是不停工作,捏了一个又一个,分为男女。自此,世上有了人,繁衍不息。女娲氏,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另一种说法: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猪,初四创造羊,初五创造牛,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她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

除了造人之外,先秦典籍中女娲为乐器始神(发明瑟、笙簧、埙xūn等)的记载也应该是女娲造物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地方还把女娲看做是婚姻之神、媒妁之神。


关于女娲补天,见于多种古代典籍记载,最广泛地说法是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拼死力战,失败后怒撞不周山,而不周山是世界天地间的支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万灵始得以安居。不同之处是说,共工的对手经常变,或是祝融的部属相柳氏、或是颛顼(zhuan xu)、或是高辛氏帝喾(kù)、或是神农氏,最后还有直接说是和女娲,等等。川西雨城雅安,据说此地就是女娲补天之地,最后她耗尽气血、力竭而亡,传说死后化为日、月、星辰和万物。

针对女娲的神话传说,目前最具影响力的是持“南方说”和“北方说”的两大学派。

持“南方说”的立论依据主要有四条

(1)女娲、伏羲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大量出现时间是较晚的,所以疑非华夏旧有之说,可能是后来接受了南方民族所传的结果;

(2)南方诸氏族中,盛传着兄妹始祖型洪水神话,其中有的主人公兄妹名字发音,与伏羲、女娲音近,而事迹尤多相似,可证有关伏羲、女娲的神话与兄妹始祖型神话同出一源,而盛行于南方;

(3)南方民族(尤其是苗、瑶族)中,存在着传统信仰,有奉祀伏羲、女娲的习俗;

(4)女娲、伏羲的人首蛇身形象,和源出于崇蛇乃至称作“蛇神”的南方民族(包括苗蛮、巴人等)的一个佐证。

持“北方说”的立论依据也有四条是:

(1)所谓南方少数民族兄妹婚姻神话中,兄妹名字发音近于古音“伏羲、女娲”的推断,是误用了贵州黑苗、雅雀苗的语言,来比附汉古籍上的中古音;

(2)伏羲,特别是女娲,在兄妹始祖神话中出现是有限的。即使是在南方少数民族的181个同类神话中,兄为伏羲(含异称)、妹为女娲(含异称)的只占2.8%,说明近似于孤证;

(3)秦汉以前,女娲的身份同伏羲几乎无关系,秦汉以后两位出现了配偶关系,直到唐代才出现有关女娲明确地与伏羲兄妹婚神话粘连起来;

(4)据现代科学研究,在今河北中南部即白洋淀流域一带存在大量特殊的地貌现象——碟形洼地,其形成原因可能就是发生4000-5000年间的陨石撞击地表,分析女娲补天传说的内容,和一次规模巨大的天外来物(陨石雨)的撞击事件极为相似。考古学已有明确的证据,“不论是新石器时代或是商周以至春秋时代,(河北)平原的中部都存在着一片极为广阔的空无聚落的地区”,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也指出“河北平原是一片榛莾,荒无聚落的景象”。这些遗迹的地理分布位置恰恰位于提出的撞击区的南部和西部附近,女娲神和女娲补天的神话的遗迹活跃存在于山西、河北(古冀州)一带。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巨大的灾害造成的地理环境恶化。甚至更有可能是先民心理的创伤和由此造成的禁忌等等。这次灾害就是陨星雨撞击事件。巨大的撞击灾害来临后,造成了大量人员的死亡和外迁,使当地繁盛的古文化从此中断。灾害过后的若干年,又逐渐形成了新的古代文化。这一灾害历经一代又一代的传说,一个美丽的神话——“女娲补天”便诞生了。


顺便提一句,到了唐代司马贞(就是写史记索引的史学家)作《三皇本纪》,首次把女娲抬入三皇之列(伏羲、神农、女娲),有人怀疑这是否和则天女皇有关呢?大家怎么看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