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解神秘双缝实验的奥秘一

试解神秘双缝实验的奥秘一

施诺威

量子双缝干涉实验以其神秘、不可思议的现象困扰着当今的物理学界,其中量子(光子、电子)所表现的波粒二重性、测不准性、不可观测性、鬼魅般的纠缠性、现时改变过去的特殊性等,都是一些匪夷所思,不合常理的现象。

正是这些特别的现象,使得西方物理学界认为宇宙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规律完全不同,甚至无法理解,以至于得出无需理解,成了现代物理学发展的一大障碍。我认为造成这一情形的并不是事物本身神秘,而是我们的思考没有到位。

首先,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产生了干涉条纹说明光和电子是波,但当光或电子一个个的发射,为什么会是一个一个地落在接收屏上(表现为粒子),而最后又形成了干涉条纹(表现为波)呢?

这一奇怪的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真的像量子力学说得那么神秘吗?其实不然,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不存在违背常理。一、微观环境里所有构件都是原子级的;二、由于是原子发射与原子接受的机理造成的。

光和电子的双缝实验都是原子级的实验器具之间的相互作用。当一个原子发出一个光波,由于原子是有能级的,所以发出的光波是特定的、一份一份的,这份光波通过衍射再同时穿过两条缝隙形成相互关联的两束波自我干涉,由于它们是相关联的,仍然是一个整体波,处于纠缠态,并以干涉波的形态前行到由原子组成的接收器。

因为接收器也是由原子构成的,它接收光波也是一份一份的,而且是接受相对应能级的光波,所以这相关联自我干涉的纠缠波就会被一个接收器的原子接收,且只会产生一个亮点,而不是整个波的形态,这就给人光是一个粒子的感觉,其实是波!只是接受原因造成的。

但这种接受光的几率又与其波能的强弱成正比,光叠加处接收多,光相消处接收少或没有,这样发射数量多了接收器上就会出现干涉条纹。这个概率就是量子力学中的概率波,与量子力学相吻合。。

第二,我们来探讨实验中另一种波粒转换的现象:

就是电子(实际是电子云)表现为波会转化为粒子的特性。一般认为这是违反宏观世界规律的现象,其实不然宏观世界也有这样的双重性质的物质,就是粉沫流体(西方称为非牛顿流体)。粉沫流体就是把粉末状的颗粒物与液体混合,这样的混合物在静止时表现为液体,而一旦受到有一定速度的外力作用时就表现为固体,可见宏观世界里同样有着双态的物质与现象。也就是说电子云也有这种特性,在自然状态下表现为波,但当受到力的作用时就会凝聚成一点,表现为粒子状态。

我们用这个现象就能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没有"观测"时电子都表现为波的特征?因为这时电子没有受到外力干扰,所以表现出波的本性,观测时就会有外力作用在电子上,受到外力的作用它就凝聚成一点变成了粒子。

这样我们就用宏观的世界规律很好地解释了微观一些现象,而且一点也不神秘、不奇怪,说明我们的宇宙有着统一的规律,量子力学的神秘也将会被打破。(还有请看解二)

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一点,我提出一个假设实验——就是在宏观层面模仿并完成微观量子双缝实验。

根据前面我对量子双缝实验结果的明确解释得出神秘的微观双缝实验其实一点也不神秘,他和我们生活的宏观世界规律是一致的,由此我设计如下的实验。

1、首先像一个个原子一样准备无数个特定频率与强度相同的接收器,组成接收屏,并设定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发光。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多取几个波段做实验。

2、准备好一个刚好发射这样频率与功率的发射器。

3、准备好做双缝的材料。

4、安装好不同波段的宏观电磁双缝实验器材。

下面分别做实验:

(1)当发射器发射一个电磁波时,看接收屏是怎样接受的?如果是一个接收器亮,说明这符合微观实验特点。说明我们看到的点不是粒子轰击造成的而是波被一个接收器接收造成的;

(2)继续发射电磁波,看能否出现干涉条纹,如果出现干涉条纹说明宏观实验成功地演示了微观现象,实验成功!说明光是波;

(3)加入"观察",电磁波不是电子如何加入对电磁波的作用力呢?这个有待大家思考。

实验的结果可能会带来哪些重要的意义:

一、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的波都有着统一的规律。具体差别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完成;

二、否定了量子双缝实验的部分神秘性;

三、从粉末流体液固的转换来看,光受到外力的作用会瞬间凝聚成一点(粒子态),我把这称为波的波凝性;

四、波被一个接收器瞬间接收,说明波具有瞬时整体接收性;

五、可望结束几百年来关于光是波还是粒子的争论,得出:光是波,是一份一份的波:

六、有望突破量子力学的局限性。

希望有人能将上面的实验完成,并关注试解二,试解三 。

作者:施诺威(笔名)湖北省潜江市人

2019年11月1日於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