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周春: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四个儿子长大,此生从不向苦难低头

百岁周春: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四个儿子长大,此生从不向苦难低头

在武汉市郊和平乡溶塘湖村,曾经住着一位百岁老人周春。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1月13日,周春出生在湖南湘潭县的一个小山村里,那里青山绿水,气候宜人。她的家庭十分困难,父亲死得早,母亲带着3个儿女靠纺线、打柴糊口。母亲受生活所迫,成天不说话,只是默默地劳作,孩子们很少得到过母亲的温柔爱抚。

百岁老人

周春是老大,六七岁就跟着妈妈上山打柴。娘儿俩天蒙蒙亮就起床出门,要爬过一个山坡,才打得到柴。山路很窄,一边是陡坡,一边是深沟,打了柴娘把一小捆柴让女儿背着,自己挑一大担,一同到小镇上出卖,再买粮食回家。每天已到中午时分,周春背着柴,弓着背,跟在妈妈后面走,看到妈妈脸上渗着细密的汗珠,心里总盼望着,“快快长大,像村上的叔叔、伯伯一样干活,好让妈妈休息啊!”

一天,妈妈打柴闪了腰,躺在床上不能动,弟妹饿得直哭,周春竟然拿起小扁担,一人上山打柴,换了一斤米回家,煮给弟弟妹妹们吃了。由此可见,周春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大人稍稍有点闪失娃娃们就得饿肚子。在艰难的生活申,周春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刚强的性格。刚十五六岁,她已成为村上干农活的能手。犁、耙、挑、插,样样在行,收工后还要上山挑担柴回家。乡亲们看到她那红扑扑的脸上总挂着笑,个子又大,高兴地向她娘说:“春丫头像个男娃,又和顺,你有靠啦!”

打柴

周春18岁,嫁到隔山的李家当媳妇。她丈夫靠祖传秘方推拿技术,在乡里当土郎中。那时,农村穷人多,没钱看病,丈夫一天很难挣到几个钱,有时出去一天,仍是两手空空回家,养不活家,常常生闷气动肝火。周春自小经过不少艰辛,经验告诉她,不管困难多大,只要自己咬咬牙,困难就会过去。她起早贪黑,在房后种了一片竹林,春上冒出笋子,扳下卖几个钱,贴补家用。她白天到人家打短工,晚上点着油灯纺纱,一年倒也能出息一点钱。丈夫见妻子太辛苦了,放下赚不到钱的土郎中行当,到地主家做长工,夫妻俩互帮互助,把家支撑起来。周春生了7个儿女(6男1女),生活再艰难,她起五更爬半夜,终于把儿女们拉扯大了。夫妻俩和和气气过日子,从没红过脸,生活是苦的,心里是甜的。

郎中

周春心地纯朴、善良,爱做好事。她丈夫虽然当土郎中赚不到钱停了业,可乡亲们闪了腰,跌了跤,或者老人腰腿病发了,周春知道了,等丈夫下工回家,就催促他去帮忙看病,别人不过意,送来了十几个鸡蛋,或者一二升大米、荞麦,她不收,说,“他已经不干这一行了,靠干这行也养不了家,乡里乡亲的,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她看到丈夫能把乡亲的病治好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她走到哪里,别人都亲切地接待她。到了冬季,地里农活没有了,村上的老奶奶带着孙子,大嫂子拿着鞋底,总爱到她家来玩。她烧水给大家喝,炒蚕豆、黄豆给孩子们吃,家里充满欢乐。

1934年家乡遭了灾荒,丈夫在头年又去世了。这对,她已年过半百,虽有3个大孩子成了家,还有4个小的未结婚。她把家里的破破烂烂装了一箩筐,带着4个儿子逃荒来到武汉郊区和平乡,当了菜农。几十年过去后,她的4个儿子都独立门户,儿孙满堂。周春老人离乡别井,挑着这样的生活重担,在异乡创建家业,成了富裕人家,这几十年的路,是老人苦熬苦挣走过来的。

逃荒(版画)

乐观精神使周春老人在坎坷的生活道路上,克服了种困难,成了生活中的强者。坚持劳动,是周春老人的又一特点。她在旧社会受尽了艰难困苦,在田间劳动了大半辈子。解放了,家里日子过好了,子女们要她坐着享享福。她不肯,说做惯了,不劳动劳动身子不舒服。周春在60多岁时仍然天天出工,还帮儿女家里种自留地。70岁还在麦地里锄草,80岁还帮着养猪,到菜园除草,90多岁还喂鸡。1987年时,她已经一百多岁了,每天6点起床,到大门口坐一会,呼吸新鲜空气,又回到堂屋里帮媳妇摘菜。午饭后睡个把小时觉,起来后坐在藤椅上,拿着手杖赶鸡,赶狗。

劳作的母亲

那年她丈夫溘然长逝,周春哭了一整天,这对她来说还是有生头一回。她自小不爱哭,受了委屈,当着别人面劈里啪啦说清楚了就再不放在心里。遇到再大的困难,她也是把手一摆,说声“别急,天无绝人之路。”十有八九,她倒也是闯过来了。这回丈夫死了,她却真伤心了。可她哭了一天,也不哭了,买了一柱香,一对蜡烛,到庙里求菩萨:“今世他命不好,望菩萨保佑他来生有福。”她丈夫死时,她才50岁,劳动使她身体很健壮。旧社会的女人嫁了人,一辈子就跟定了,周春也不例外,

  家境再困难,周春也没有想过再结婚。加上农村一个巫婆告诉她,你要修来生,心要静,晚上盘腿坐在床上闭眼祷告。她信了这话,天天晚上打一个钟头的坐,坚持了数十年。90岁以后,虽不能盘腿了,夜夜还是坚持闭目养神。100岁时,区里医生给她检查体,发现她不但身体没有病,背不驼,腰不弯,智力也没有衰退。医生认为,老人一生在田间劳动,老了还有劳动习惯,盘腿养神也是一种养身功夫,这对老人长寿是有很大关系的。

打坐的女子

说起老人的起居饮食来,周春的儿孙们都说,老人现在仍持家乡生活习惯,喜欢吃红薯、黄豆、小米粥、辣椒等。90岁以后,老人特别想吃鱼、肉。肉要蒸烂,用肥肉切成大片,倒些酒,放些葱、姜、酱油,放在饭锅里,蒸四到五次,肉蒸得豆腐了,一到口就能咽下去了。蒸鱼不刮鳞,放辣椒、葱、姜,也要蒸烂。老人小时爱吃炒黄豆,老了没有牙,爱将黄豆蒸烂,拌点糖,空口吃着玩。老人每餐饭都要吃辣椒,常常吃得满头是汗,她说这样才舒服。她不爱喝汤。

辣椒

周春70多岁的时候,身上突然起些小粒粒,总不能好。别人告诉她,用红枣蒸猪油,早晚吃两次,一次吃5个红枣,慢慢就会好的。她坚持吃了两年,身上的小粒粒就完全不发了。老人说,她坚持吃了30年,皮肤变细嫩了。老人的皮肤病是不是吃了红枣蒸猪油好的,这不知道,不过红枣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是补脾胃,益气血,抗衰老的珍品,老人坚持吃,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1983年冬天,老人不小心左脚往地上一跪,扭了筋,经针灸、推拿,4个月就好了,但左腿从此总不得劲。老人也由此开始喝药泡的酒,早晨起床后喝一小酒盅,中午吃饭前又喝一盅,晚上睡觉时喝一盅。老人年轻时就能睡,躺到床上一会儿就打起轻轻的、均匀的呼噜。第二天清晨,队里钟声刚响,她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出工。百岁以后,周春仍然早起早睡,睡下去一会儿还是打呼噜,一晚上不醒来。

睡觉

湖南人爱吃腊肉,周春老人不喜欢,她嫌烟薰味。在家时,她从没有蒸过肉,一来没钱买肉,二来不喜欢。后来到了湖北,随乡入俗,每到过年,都腌些腊肉,老人爱吃。老人虽是农村妇女,很爱干净。这对她的身体、眼睛都有益处,她的二儿子名秋,跟父亲学了点医术。解放后,又到中医学院接受过培训,现在是中医。他说老人眼睛好,跟她的刚强性格,不爱流泪,爱清洁,是有关系的。

李家世代行医,虽然到了周春公公这一代,公公死得早,家境贫寒下来,仁风尚在。周春丈夫对子女教育甚严,他临终时,喘着气嘱咐儿女:“妈妈受苦一生,你们要行孝道。”她的大儿子很听父亲的话,和弟妹们商量定了一条家规:“不许惹老人生气,多为老人添欢乐。”在周春70岁时,弟兄几个就轮流将妈妈接到家里住,老人到那家吃饭,其他儿孙逢年过节,或老人过生日,都要买东西来,进零用钱给老人用。大儿子死后,大孙子按照家规,到时接奶奶来家居住。老人心里喜欢,脸上总挂着笑容,乐呵呵的。

老人晒太阳

周春老人的脚扭了筋时,是住在小儿子李生财家。生财把老人抱到床上睡下,叫爱人在旁边服侍,自己连夜走十多里路,告诉了二哥名秋。名秋连夜赶到老人身边,给老人推拿、针灸。生财的爱人一日三餐将饭菜端到婆婆床前,一口口喂到婆婆嘴里,名秋隔天来为老人治疗一次,其余几个儿子也买来营养品给老人滋补身体。老人不安地说:“让你们受累了,我活了这大年纪,也差不多了,你们就不要管我吧!”儿子,媳妇,孙子等安慰老人,这点小病,算不得什么,过些时就会好的,不要伤心,伤了身体。

长寿老人

如今,周春老人已经辞世多年,但是她的养生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借鉴,譬如长期坚持劳动、乐观向上、家庭和睦、生活规律等。而反观我们周围英年早逝的一些亲朋,除了那些罹患重大癌症疾病的病例外,那些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离世的人,都对自己的身体不太重视,譬如明明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却不愿意服药,或者不按时服药等。如此,自然难以拥有健康,更别说活到百岁了。(彭忠富/整理;参考文献《百岁老人谈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