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官在缅甸山洞避雨,却发现大量中国人尸骨,背后事迹令人敬佩

军官在缅甸山洞避雨,却发现大量中国人尸骨,背后事迹令人敬佩

哲学领域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里面,倒下了一棵树,没有人知道这棵树的存在和灭亡,那么这棵树究竟存不存在呢?这是一个哲学思辨问题,同时也能从侧面反映出那些远离城市的原始森林是多么的偏远,原始森林里面有非常多的秘密,在缅甸就有许多这样的森林,基本上很少有人去。

有时候缅甸的部队会去这样的山林里面作战,一位军官就曾经在当地的野人山里面发现过中国人的尸骨。他们在野人山作战的那天,下着很大的暴雨,因为不能行军,于是他们就去了就近的一个山洞里面躲雨。他们躲雨的山洞人迹罕至,洞口布满了荆棘,想要进去的话还要把前面的那些荆棘全部劈开。等到洞口全部被打开之后,大家都觉得十分震惊。

里面排列着非常多的人骨,摆放得都比较整齐,没有被动物撕咬或者是搏斗的痕迹,看上去都像是自然死亡。因为时间比较久远,尸骨的衣服都已经腐烂了,不过通过辨别他们头顶上的帽子和徽章,缅甸军官还是认出来,这些尸骨是来自中国的远征军。为什么隶属于中国的士兵会出现在缅甸,而且还死在了这样一个偏僻的山洞里面?

中国军队出现在缅甸的原因是有历史渊源的,缅甸毗邻中国,当初日本准备进攻中国的时候,一开始遭到了猛烈的反击。为了尽快进入中国,日军就选了缅甸作为突破口,攻下缅甸之后就能进入云南,继而开始他们的侵略计划。缅甸面对日本自然是处于弱势地位,中国也不可能坐视不理,毕竟如果缅甸沦陷,下一个遭殃的就是中国了。

当时中国也有盟友,和这些同盟国之间的物资输送人员都需要经过缅甸,因此缅甸对于整体战场来说非常重要。于是一场战争在缅甸打响,这里聚集了来自日本和中国的士兵,但因为多种原因,同盟国军队在这次战争中落败,幸存下来的部队需要尽快撤离缅甸,不然将会被日军全数歼灭。

日本在围剿剩余远征军的时候,将所有撤退路线都进行了封锁,但因为野人山一带人迹罕至,暗藏了无数凶险,所以日军便没有在这条线路上安排兵力。

被逼入绝地的中国士兵们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坐以待毙,要么向着充满未知危险的野人山进发。虽然野人山到处都是山林野兽,但进入之后起码还有一线生机,于是中国远征军便主动进入了野人山。这里是真正的原始森林,从来没有被人类开发过。还没进入野人山领域的时候,大家以为里面顶多有些豺狼野兽,用枪支就能解决了,但里面的真实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

原始森林和我们在城市周边看到的森林不太一样,人工森林的树种植都比较有规律,密度也不大,高度也不会很夸张。在原始森林里面,什么品种的植物都有,有土壤和水分的地方就会密密麻麻长满各种植物,走在这样的森林里面基本上看不到路,头顶的天光都会被遮蔽住。更可怕的是,有的植物和隐藏在植被之下的虫子是有毒的,不小心踩到或者是被咬一口可能就没命了。因为空气封闭,原始丛林中还弥漫着大量的瘴气,气候也十分恶劣。

除了这些隐性危机,藏身于原始森林中的猛兽也很多,巨型肉食动物比比皆是,人类在他们面前显得过于渺小。如果因为特殊原因需要进入原始丛林中作战的话,国家一般都会派出经过专业训练的特种兵,他们长期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练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并且在丛林里面寻找出路。想要在原始森林里面求生,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知识缺一不可。

而中国远征军虽然是精英部队,但是并不是特种兵,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在原始森林中求生。而且逃亡途中物资匮乏,根本就没有完备的武器和药物,进入了野人山之后,如果士兵生病或者是遭受到毒虫的叮咬,就只能在原地等死了。一开始几万士兵被逼入野人山,等出来的时候,只有八千左右的活口了,而那些在森林中死去的士兵,尸骨都无法回到故乡,只能葬身于陌生的土地。

面对侵略者,清政府一开始也不是完全坐以待毙,但在吃了许多败仗之后,清政府从上到下便退缩了,只想着享受短暂的安逸,将领土和钱财拱手让人。当时的中国军队在人数上占据极大的优势,而且军饷也充足,比较落后的地方就在于武器装备和战术,但这两样东西偏偏是战争中最重要的。

清末中英两国曾经交战,当时中国大败,因为英国使用了一种现在听来有些匪夷所思的战术——“排队枪毙”。所谓的“排队枪毙”战术最早就是欧洲人发明的,这种战术要求士兵们横排排列好,然后随着激昂的战歌面向敌人向前推进。途中不管被怎么射击都不能还手,直到距离敌人很近,这时候一声令下,第一排的士兵一起开火。开完一次之后,第一排第二排立刻交换位置,第一排到后面去换子弹,第二排士兵顶上来继续射击。

这种战术听上去实在有些傻帽,在战场上不都讲究先发制人,让士兵面对敌人的枪口前进,这算是哪门子战术?这不是送死吗?但让人惊讶的是,这种战术在当时居然是最先进的战术之一,英军靠着它打了不少胜仗,敌军根本无法破解。16世纪至19世纪这400年间,欧洲军队一直都在使用这种战术。

在1759年的英法之战中,英国军队派出三千三百名步兵,一共排列成两排,伴随着战歌的节奏一步步向敌方推进。在此过程中,法军自然是尽可能地射击,英军什么都没做就损失了许多士兵,但他们依旧没有停下,而是按照节奏逼近法军。等双方的距离缩短到三十米的时候,英国士兵们全都举起枪开始射击,动作整齐划一,瞬间秒杀了一千多名法军。

之后战歌再起,英军继续推进,等走了大概十米之后换好了弹药的士兵继续射击,再次打倒八百多民法军。就这样,在不断推进的英军面前,法军溃不成军。这次对阵只持续了二十分钟的时间,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面,英军用这种战术,瞬间让法军减员几千人,这在以前是很难做到的。

这种战术之所以这么有用,是因为当时英军使用的滑膛枪射程比较短,而且不能频繁射击。英军在推进过程中看似一点作为都没有,但是却能将最致命的子弹打在敌人身上。虽然在推进过程中难免会有士兵牺牲,但因为敌方使用的枪支也有射程不远,使用频繁就会哑火的缺陷,所以杀伤力也比较有限,英军的牺牲人数都会在可控范围之内。

其实这种战术也很好破解,只要等着英军走到跟前,然后也一起射击反击就好了,但却没有国家的军队能做到这一点。中英爆发战争的时候,清军曾经有过三万部队损失一千人之后,立刻溃败而逃的历史。其实最开始中国也引入了一定的武器装备,两军的最大差距不是在武器上面,而是在军队纪律与士兵心理上。

“排队枪毙”战术要求士兵同进同退,即便身边的人倒下了,你也要立刻补上,然后一秒都不能犹豫地继续前进。当时英军中有严格的军队纪律,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每个士兵心中也做好了随时会牺牲的准备,所以即便直面敌人的枪口,英军也不会退缩。

而当时的清政府由上到下都只想着自己的安危,军队虽然也在例行操练,但是大家并没有产生集体荣誉感和对彼此的信任,战场上一看到队友倒下,清兵就开始恐慌,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向后方逃散,这样的部队怎么可能打胜仗。

不过当时政府对于武器和战术的选择也很有问题,英军使用的战术搭配的是“燧发滑膛枪”,而当时的清军用的还是火绳枪,两种枪射击方式和射程不同,因此中军也无法学习英军的作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