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退休教师卖葱油饼,生意火爆,镜头面前豪爽公开绝招

80岁退休教师卖葱油饼,生意火爆,镜头面前豪爽公开绝招

不一定非得穿着正装出入写字楼,才算谋得好职业。

汗衫围兜配锅铲,照样很吃香。

阿公葱油饼

6月份台北闷热的午后,一场大雨突然来临,原本热闹的街区,一下少了不少行人。

街边一个店面门口,却依旧被路人围得满满当当,人们收起伞,脱下雨衣,往店里翘首盼望着。

这家不到20平米的葱油饼店,俨然已成为“网红”,

人人冒雨前来排队,只为吃上阿公煎的这一口美味。

尽管排队的人不少,食客也丝毫不显烦躁。

在等待的过程中,看着阿公拿着饼铲的动作敏捷迅速,在乒乒乓乓手起刀落间,煎完一块葱油饼,不失为一种乐趣。

平常的煎饼店,皆是一锅一人,阿公一人顾四锅,颇有指点江山的气势。

记者好奇多问了几句,阿公操着宏亮的台湾腔答:

“我再讲一遍······”这架势,又像极了讲台上的老师,

“哼,这帮毛孩子,怎么我讲的知识点,就老记不住!”

其实,在做煎饼之前,阿公林在川,便是中学的理化老师。

60岁退休那年,他闲不下来,开了这家饼店。

刚开店那会儿,不懂醒面,不懂技巧,好在热情踏实,阿公的生意算马马虎虎,能过日子,但距离火爆,差了好大一截。

直到拜师一位山东面点名厨,从那以后,阿公的 葱油饼店“声名大振”,而靠着打下名气的,

是这个面皮煎至诱人金黄,层层叠叠像是千层派的葱油饼

一口咬下,面的甜香混着葱的香气,一下子直冲鼻尖,饼皮酥脆,内里又松软。

最难得的是,它的口感扎实饱满,对于劳累了一下午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大满足。

在中国台湾,做葱油饼的人不少,做厚皮葱油饼的却没几个。

阿公说,那时退休教师穷,没钱做广告,只好靠做这个打名气。

别人不愿意做的,我来做。

葱油厚饼做起来费时费工,光是煎熟,就要半个钟头。

这半个钟头才出45个,脑子精明的人,老早丢开了。

揉面的过程最考验技术,需要双手齐下,反复揉搓,直到把面揉出淡淡的甜味,才算成功。

最后撒上葱花的量也不能随便,多了,葱的香味抢了面香,有喧宾夺主的感觉,少了,味道又显单调。

要拿捏到刚刚好的程度,全靠这二十几年的经验。

阿公靠着这门手艺,不光吸引了中国台湾的本地人,就连来旅游的山东人吃了,简直要流下眼泪,说着要打包带回山东去

除了葱油厚饼,店里的另一招牌,即是阿公用四个锅子做出的薄饼。

把摊至与锅同等大小的面皮,煎得酥脆微焦,同时少了同行煎饼油腻的毛病,这秘诀,全在这四口锅子上。

四个锅子,火候不一致,油量不一致:

大火多油的锅子,能快速煎熟饼皮,随后转至小火的锅子,让油往面里钻,把饼煎熟透。

最后又转至大火的锅子,把饼里的油逼出。

这样出来的饼,吃起来只有一个字:爽。

煎饼店每天中午11点开卖,阿公却从6点起开始和面,七七八八的准备完成,

11点一到,整条街上弥漫起饼香,街坊邻居就知道,可以买饼填肚子了。

做了大半辈子的理化教师,阿公那种一丝不苟的职业病,延续到“第二职业”上来。

猪油和味精最能增加香气,阿公却认为,吃多了不健康,故此坚持不用。

平时清洁煎台,也要用滚烫的热水消毒,怕有清洁剂残留,进了食客的肚子。

就连切饼用的刀子,阿公也不用抹布擦,而是换成面团的边角料,用完即扔,干净卫生。

这份固执,换回了食客的信任,不管刮风下雨,每日按时到店排队买饼。

更有最让人窝心的一点:

因为饼是现做现卖,数量有限,到了傍晚就没了,食客常常扑空,

于是阿公在门前的招牌上,安装了几个小灯,“灯亮有饼”,熄灯,则明日请早。

街坊邻居想买饼,远远望去,一目了然,能少走些路,省点麻烦。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当年听着阿公讲课的,如今吃着阿公做的饼。

当年放学排着队的毛孩子,如今带着自己的孩子来买。

“不管教书还是做饼,阿公值得信任一辈子。”

做饼是个力气活,80多岁的阿公,却越做越起劲,“越做身体越好。”

跟在旁边的几个徒弟,皆是大学毕业,来学了一段时间,还未完全出师。

这也是阿公不愿停下来的另一个原因。

或许有人说,一个个读书人,跑去干体力活,不嫌丢脸?

阿公回答,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开店招学徒能帮忙解决他们的工作,只要愿意踏实干活,收入还算不错。

不一定非得穿着正装出入写字楼,才算谋得好职业。

细致做好一件小事,日久天长,也是业内的No.1。


作者非凡君:feifanjun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