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家力量的的分布规律

俄罗斯国家力量的的分布规律

不言而喻,近世以来,国际力量保持不变是有规律可寻的,基本保持不变主要指几个主体国家(如美利坚,俄罗斯,PRC)。比如在美利坚崛起前俄罗斯的咸猪手可以伸到阿拉斯加,但当美利坚崛起后就乖乖的当弟弟了,被迫龟缩在白令海以西了;日本崛起后又当弟弟了,俄罗斯又向北面和西面龟缩了,(露西亚的脸面估计不值钱)。

从某种角度来说,国家力量遵循着合力规则。那么俄罗斯的兴衰都有那些规律可循呢?本文从地缘版图和历史视角分析试图找出一些端倪。

东斯拉夫民族从蒙古那里吸取了巨大的扩张能量并且因此赢得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版图,估计蒙古人自己都想不到到头来自己会成为弟弟!

这个版图从波罗的海沿海一直延伸到阿拉斯加,横跨东经20度到西经145度之间,反正大就完事了。但是也是因为过于巨大的版图使得历史上俄罗斯不堪重负,1860s后开始了后退和收缩,但总是远离其核心莫斯科较远的远东部分,当然以俄国人的尿性能不走就不走,打也不走,先是权衡利弊让出了阿拉斯加,还捞了一笔小费———1867年以720万美元的价格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了,当然,在当时俄罗斯看来,出卖阿拉斯加既捞了一笔,又赢得了高富帅美利坚伟大的抗英的立场友谊,毕竟刚刚才在克里米亚被英法打出暴击,估计不卖也守不住呀!

算是一次平和的收缩。

下一次便出现了被迫又流血的龟缩,先是日俄战争败与日本被迫签订《朴茨茅斯合约》中让出朝鲜和中国的特权,并将北纬50度以南的库页岛割让给日本。露西亚的脸被日本狠狠的按在地上摩擦,虽然沙皇尼古拉叫嚣大不了拉出来在火拼一次,估计也是嘴瘾过过而已。

1917年帝俄解体,露西亚灰飞烟灭,沙皇一家被镰刀锤子要了脑袋,最后俄罗斯内战爆发,新生的苏俄出现了分裂和国外的武装干涉和支持的割据叛乱。

南方有克拉斯络夫和邓尼金的叛乱;

西北尤金尼齐的叛乱;

同时德军继续盘踞在乌克兰,白俄罗斯沿海一带,估计不请德军吃一顿自己不会走的(但拿西部100万优质领土请一顿是不是有点太败家了?)

当然了南面,西面都有,也少不了东面,“捷克斯洛伐克军团”正在搞叛乱,估计奥匈帝国要哭了,我坟头还没长草你合计着就拉我人头来了,也不怪我的人要搞叛乱呀!

没办法,俄罗斯太大,事多。

北面?

北面太冷,都蹲家里,搞啥子叛乱?

从1919年开始十四国协约国集团武装干涉开始,苏俄都慌了,看来帝俄仇人还真不少,这个屁股我怎么擦?

面对从东,西,南面对莫斯科进攻的大规模武装干涉,苏俄不等不靠,结果这些干涉都被苏俄击退,(我表示很难理解)。

新生的苏维埃的胜利,显示比并证明了俄罗斯国家力量有其保底和难以撼动的基线。

其大体范围就是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到乌拉尔以西,南到高加索以北,俄罗斯国家的终极战略收缩底线不会低于这个。是其不可撼动的主权底线,也是国家生存的地理基础。

所以,伟大的导师列宁在1920年批准在贝加尔湖以东远东成立了远东共和国,这说明

当时俄罗斯的力量已经不足以绝对控制贝加尔湖以东了,当然,对俄罗斯人来说,能保证乌拉尔以西的战略底线,其国家力量就可以延伸到中西伯利亚,继而威慑并守住东西伯利亚。

换言之,俄罗斯版图的东西伯利亚,离它的中心太远,属于最不稳定部分,而它的稳定,靠的是俄国的威慑力量而存在。

如果我们把这样的部分称为俄罗斯国家力量的3.0版本,那么乌拉尔以东,东西伯利亚以东的地区(即西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就是其国家力量的2.0版本。当然欧洲部分就是其国家力量的1.0版本。

俄罗斯国家力量在远东并不具有可持续的攻势,就如同1962年中国在对印度的反击中不具有可持续的攻势因而必须速战速决的道理一样。

所以,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是整个国家的基础,就如同中国的汉地一样,失去了这部分,俄罗斯国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但同时也要看到,西伯利亚广阔的空间,使其拥有了广阔的战略纵深,反而加深了俄国人的反攻力量并抵消了敌国(比如拿破仑,希特勒德国,二战时的日本)从东西击垮俄罗斯国家的难度。

所以,那些说从东西二线同时进攻俄罗斯的战略并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