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频频出事怎么办?克制贪婪学会自保是根本,投资理财有规律

P2P频频出事怎么办?克制贪婪学会自保是根本,投资理财有规律

人走茶凉,p2p 的惨淡经营状况

最近的天台上,前段人山人海的赌球的、炒股的都不见了,但是来了一批P2P的,而且这帮人比赌球的、炒股的人还多——22万人参与的 430 亿规模的XX;7 万人参与 50 亿规模的XXXX;9.2 万人参与的 600 亿规模XX金融;10 万人参与 750 亿规模的XXX……这些人曾经也是一群比较相信互联网革命、相信普惠金融的人,但是最近6月、7月份连续炸雷,确实让他们有点吃不消。

2017 年 12 月正常运营 P2P 平台有1931 家;2018 年 6 月减少到 1842 家。今年6 月包括唐小僧、善林金融等 60 余家 P2P 网贷平台集中倒闭后,7 月刚过半已出现问题平台近 50 家,就连与 p2p 监测平台——“网贷之家”关联的“投之家”也爆了,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被深圳警方采取强制措施。7月第一周P2P平台就爆雷40家,涉及金额已经达1200亿元,这杀伤力不可谓不大。

有一位朋友,听说投资的精髓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于是他就投了一百家P2P的项目,结果现在几十个P2P的维权群里面都有他活跃的身影,这可是真人真事。但是,p2p 的“至暗时刻”仍未到来,未来一年仍将“加速暴雷”,有人根据美国目前只有60多家p2p 以及目前中国p2p 行业的乱象推测,中国最后可能只会仅存100多家p2p 公司,这意味着这个行业的存活率只有 2 ,真是一声叹息啊!

增长放缓经济趋冷信用缩银根紧,钱少了P2P转不动了

P2P为什么会连续炸雷?整体来讲P2P本质是信息中介,安全与否取决于资产端的风控体系,安全是相对的,但是只要不是随时可取的活期、不是假标自融、不是大额标逾期引发大面积坏账,P2P平台就不会出现大的动荡和危机。目前出问题的,综合因素很多,内因外因都有,内因是合规不足、留坑太深,外因是监管收紧、刀架脖子上,以及股市暴跌、股权质押标的爆仓、实体经济惨淡、企业逾期严重、中美贸易战间接引发中小企业生存困境等等。但根源还是在于平台之前给自己挖的坑太深,监管收紧之下,抗风险能力脆弱。

客观来讲,P2P已经运行了好几年,有它一定的生存基础,但是最近因为经济增长趋紧,还有中美贸易战的开始,整体来讲信用紧缩,银根也比以前紧,在这个情况下,债务违约的风险也跟着增大,上半年一二月份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提示大家,注意所谓的打破刚性兑付带来的投资影响,而金融不是一个闭环,它是个流通状态,社会上其他各种信用的问题,包括房地产的问题,包括传统企业债务问题,都会传导到P2P上面,因此现在的P2P出事一发不可收拾。

合规还需要一到两年,牵涉面太广需要慢慢消化

同时政府的监管也很坚决,监管部门有双降要求,就是在贷规模不得增长,违规资产不得增长,表示会拿出12年的时间让互联网金融进行合规的工作,不动摇,从中也可以看出来,政府监管做出的心理准备和心理预期还是挺长的。而事实上过去已经至少有了一年多到两年的治理整顿,现在还要再搞一两年,反观P2P的全盛时期估计也就两三年,现在治理或者整顿就得四年,可见其问题有多大。

互联网上按几个键就能年收益三成?你这比巴菲特还神啊!

实际上,从这个局面来讲,从各种报道来看,这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理性的信号,所谓让劣币不再驱逐良币。因为之前那四大高返利P2P平台,其实一直都有点逆天或者说反人类,比如人坐在那儿什么都不干,只要在微信群里呼喊几声支持徐某某唐某某,一年轻轻松松就可以有百分之二十三十的收益,这让其他企业家情何以堪?人家那么多做了几十年制造业的,那么多做了几十年服务业的高智商企业家,还不如一个P2P平台上成天在微信群里喊口号的新人会赚钱?这违反常识。

像全世界有史以来最会赚钱的人巴菲特,他每年的年均收益率也就百分之二十几,所以一个P2P成员在一个几线城市什么都不干,只用会上网,会在上面点击几个按钮,就能够像巴菲特一样,每年的成本金有百分之二十几百分之三十几的增幅,这真是有点反人类。

如果我们能每年做到百分之二十、三十的收益,我们也就都不用上班工作了,事实上包括富豪也好,包括企业家也好,都是财富有起有落,踏踏实实做事才能获得相应的一定收益。

从这个角度来讲,面对P2P暴雷现象,第一,假如你没有进入,从来没有买过P2P产品和互联网金融产品,那么恭喜你,反正不亏就是赢。

例如前两天网上流传着一张截屏图片,是一个余额为零的账户,因为没有钱它也就没有买卖,结果那个账户就收到一条消息——恭喜你已经战胜了96.3%的股民,你已经位列股神了。大家看,没有钱就不用亏,这也是一个好事。没有投入,以前的风险忍耐,到现在就是有价值的。

盘点手上产品,超过10%的要警惕,6%之下的不用太惊慌

另外大家已经进场的,也得评估一下你参与投资的项目,就像央行党委书记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陆家嘴论坛上,专门提到的非法集资风险,他讲到,投资年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是很危险,10%以上就要做好损失本金的准备了,本栏目主持陆新之也认为可以将此作为我们目前金融产品的评估标准,如果收益率是20%以上,大家还是坚决不惜一切代价退出来,如果是6%~8%之间就还可以评估一下,如果是6%以下还是可以接受的,首先自己不用慌。这年头银行也怕挤提,也怕互相践踏。比如目前这个情况下,你本来没有事,但是行情让你的信心动摇之后,人提你也提,就可能会把你投的那个平台,从本来没事因为你们一窝蜂的拉动变成出事了,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再例如你百分之二、百分之三、百分之几的收益都去挤提,可能到时候会因此变成整个行业彻底崩塌,这个问题可能就不是1200亿了,可能是12000亿,或者是12万亿,那就属于成为了一个整体的金融风险,大多数人将无一幸免,这个也没有必要,因为到时候你的钱可能还是都拿不回来。

反人类的高收益不可能持续,以后实事求是对待自己的投资吧!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机会,比如有一些金融界的朋友,准备继续开一个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事实上这个时候进入是对的,因为前阵子该出的问题都出了,该炸雷的都炸了,市场教育的也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再推出一些收益率稳妥的,不夸张的金融产品,这样也能吸引一部分资金。

互联网金融这个生意在中国还是可以做的,因为互联网也好,普惠金融也好,它毕竟是一个方向,中国还是很多人需要钱,但是这个钱怎么样让它更有序,流动到需要流动的人那里,把它变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这是最重要的。

P2P已经出事一段时间了,本栏目一直没忍心讲,但是出于对我们的读者与观众负责,本栏目还是要及时提醒大家,金融它不是短视频,不是娱乐,不是直播,甚至不是足球,它其实挺可怕!跟风险,跟个人利益,甚至身家性命都联系在一起。信用、杠杆、风险是三位一体的,金融产品可跟一般的互联网产品不一样,所以话不可以乱说,药不可以乱吃,金融产品不可以乱投,这三不要,大家一定要作为2018年自己的投资基本守则。

对于互联网金融、对于P2P大家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故事?欢迎到我们新媒体矩阵上面留言,我们一起交流,看怎么更好减少损失,找到机会。